城市国际社区的语言规划研究
——基于义乌的实证调查
陈 旦/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深化,来华定居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外国人集聚的国际社区应运而生。本文以义乌为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联合国社区”——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国际社区的语言规划策略。鸡鸣山社区目前推出了汉语语言培训、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等项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社区语言项目的效果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鸡鸣山社区的语言培训对外籍人员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增加外籍人员的汉语使用习惯、提高汉语的语言认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最后,本文针对鸡鸣山社区的语言现状提出国际社区语言规划的两点建议。根据言语社区理论,国际社区可以通过认同、互动、设施优化言语社区功能;同时,开展以引导为指向的外籍人员家庭语言规划,构建多元化和谐的国际社区。
关键词: 国际社区 言语社区理论 语言规划
一、义乌国际社区的研究现状
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每年吸引近50万的境外客商前来采购,常驻外商多达1.3万名。外国人集聚的国际社区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的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2019年,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1302名外国人居住在这个社区中,超社区总人口的1/3[1]。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际社区内的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规划战略亟待研究。有学者指出,国家语言战略应多层次、自下而上进行规划,社区作为语言规划的基层单位,在语言推广和社会身份认同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国家语言规划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区语言规划,是微观规划的典型[3]。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北上广的外籍人员集聚区,如俞玮奇、马蔡宇对上海浦东国际社区的语言生活状况调查[4],巫喜丽、战菊对广州市“非洲街”语言景观的调查[5],聂平俊对北京“韩国城社区”的调查[6]。对中小城市,如义乌这类城市虽小但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城市中,社区语言规划研究匮乏。
目前,鸡鸣山社区通过文化体验、志愿者服务、外国人大讲堂、汉语语言培训课等多种形式帮助外籍人员融入社区,融入当地生活。那么这一系列做法对外籍人士在语言选择、身份认同方面是否发挥了作用?外籍人士在参加语言培训后使用汉语的频率是否增长?语言培训是否改变外籍人士对汉语的语言态度?社区在语言规划方面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以响应政府号召,实现国家语言战略?本文将通过对鸡鸣山国际社区的研究,探讨社区语言、文化项目对外籍人员的言语策略和身份构建是否产生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语言规划策略。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中的“言语社区理论”为社区语言研究提供指导性作用。“言语社区理论”是以社区调查为方法的实证研究,这种理论促进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融合。根据言语社区理论,言语社区内进行沟通和认同的工具是语言。语言是互动和认同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初步的认同是互动的先决条件,而言语互动深入到一定程度后才形成沟通。进而,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和深层次的认同,结果是产生持久性言语互动。当言语社区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会产生“语言认同”。这个阶段内的社区成员有语言上的认同,也有明晰的语言意识,会维护社区中的共同语言[7]。也就是说,在国际社区中,外籍人员需要对汉语有初步的认同,随后才能形成语言互动。在沟通到达一定程度后,外籍人员对汉语和社区文化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和认同。当外籍人员对汉语产生高度认同时,汉语将成为国际社区中的符号性标志。
那么,如何考察社区语言培训和文化活动对外籍人员的语言意识是否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从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和语言管理[8]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因此,本研究从语言能力状况、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服务需求四方面展开。语言能力项目主要调查外商在接受社区语言培训后汉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语言使用习惯项目调查外商在接受语言培训后语言使用习惯是否发生改变,汉语使用频率是否增加,主要考察工作域、家庭域、公共域、朋友域、社交网络域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项目主要考察外商在接受语言培训后是否对汉语的态度发生转变,主要从语言实用性、语言亲切程度和社会声望三方面进行考察。最后,调查外商在哪些公共服务领域内缺乏语言知识,社区可以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同时增加相应的社区语言景观和语言服务。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素有“联合国社区”之称的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该社区于2014年建立境外人员社区服务站,提供免费汉语培训服务,邀请社区外籍人士参加文化活动等。我们在2019年6月-7月对参加过鸡鸣山社区语言培训和文化活动的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有效问卷共有57份,有效率为93%。被调查对象来自27个国家,包括俄罗斯(7人)、阿富汗和埃及(各5人)、伊朗(4人)、巴拿马、也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各3人)、西班牙、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墨西哥(各2人)、美国、约旦、埃塞俄比亚、巴勒斯坦、乌克兰、摩洛哥、南非、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马来西亚、危地马拉、吉尔吉斯斯坦、秘鲁(各1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25人;18岁以下3人,18至30周岁的31人,31至50周岁的21人,50岁以上的2人。职业分布情况为:商人28人,教师4人,职员7人,留学生6人,建筑师1人,家庭主妇1人,其他职业10人。掌握的语言情况为:会说英语的有51人,汉语38人,阿拉伯语16人,西班牙语17人,俄语14人,其他21人。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访谈。
四、研究结果
(一)语言能力
语言信仰,又称为语言意识,是指外籍人员对语言的价值、效用及社会影响的衡量,其语言态度可以反映他们的语言信仰。本研究调查接受过语言培训的外籍人员对汉语、英语、义乌方言、外籍人员母语的实用性、语言选择偏好和社会声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实用性方面,66%的受访者认为汉语的实用性最高,18%的人认为英语的实用性高,12%的受访者认为义乌方言的实用性很高,4%的受访者认为母语或本国官方语言的实用性高;语言选择偏好方面,39%的人受访者偏向于使用汉语,35%的受访者偏向于使用英语,19%的受访者偏向于使用母语或本国官方语言,7%的受访者偏向于使用义乌方言;社会声望方面,53%的受访者认为汉语的社会声望最高,33%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的社会声望最高,7%的受访者认为义乌方言的社会声望最高,7%的受访者认为母语或本国官方语言的社会声望高。
(二)日常语言使用习惯
我们对参加过语言培训的外籍人士做了关于日常语言使用习惯的调查,调查他们在工作域、家庭域、公共域、朋友域、社交网络域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汉语在一些特定场域中使用频率很高,但英语依然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
除了烹调油外还有一个植物油的重要来源,那就是坚果。所有的坚果都可以榨油,就是因为坚果含大量的油脂。在坚果中大核桃含α-亚麻酸是最高的,因此建议孕妇选用大核桃。
在朋友域中,特别是与非汉语国家的外国人聊天,英语使用人数最多,占73.68%;汉语占21.05%。由此可见,英语依然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少数外国人愿意使用汉语作为通用语言。
二是关注重点领域突破抓融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事保障力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要系统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清单,着力推动军民融合从装备科研生产、军地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传统领域,向网络、电磁、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兴领域拓展。特别是要注重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重点领域贯彻军民融合要求,军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切实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以重点领域融合带动全方位多领域融合。
在公共域中(如商场、市场等),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占82.46%。这说明汉语在外籍人员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外籍人员愿意也能够使用基本的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看出在公共域,汉语是绝对的强势语言。
工作域中,使用汉语和英语的人数相仿,汉语占45.61%,英语占47.37%。不同于上海国际社区的调查结果(工作场域普遍使用英语)[4],在义外商使用汉语和英语的人数各占一半。原因可能是在义乌英语不是绝对的强势语言,外商认为汉语的实用性和社会声望更高,使用汉语交流可以更好地达到沟通的效果。
依据评价结果可知,外籍人员对汉语的语言态度优于英语。这表明在义乌这个异质环境中,汉语具有绝对强势语言的地位,外籍人员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得到异质环境的认同,表现出对汉语较高的学习和使用热情。社区的语言培训对很多外籍人士的语言态度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关于外籍人员的语言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银行用语的需求量最高(63.16%),需求量在50%以上的还有医疗、餐馆、购物、行政事务、公共交通、教育六方面。一方面,社区语言培训的内容没有完全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外籍人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仍有较大的语言需求;另一方面是这些公共服务场所缺乏足够的语言标识。语言标识是语言景观的一个构成要素,而语言景观是语言实践的一种体现。社区的公共服务场所是否具备足够的语言标识,反映了社区是否要较强的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管理能力[4]。鸡鸣山社区是一个多语共存的国际社区,为社区的和谐和多元化构建,社区语言规划应同时考虑语言培训的内容和社区语言标识的配备。
根据电阻计算公式:,可知R跟电缆的长度和粗细有关,电缆越长,电阻越大,而电缆越粗,电阻越小。为减少压降,需要减少电缆本身的电阻。此次设计,采用6平方毫米(6×10^-6㎡)的铜线(铜线的电阻率为ρ=1.75 ×10^-8),取L=100m,由此得出,R= (1.75 ×10^-8×100)/(6×10^-6)=0.29Ω。由此得知电阻不大,对电压压降影响不大,通过实验也验证了相关结果。
操作人员想要在低氮燃烧炉膛料层还原性气氛下燃烧,需要在75t/hCFB炉的运行过程中,实时根据氧量表和风压、风量测量值,调节一、二次风配比,保持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在1.15~1.30之间。
(三)语言态度
我们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对社区的语言培训效果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结果显示:5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语言培训对听力(50.88%)和阅读(52.63%)提升非常有帮助,49.12%的受访者认为口语有了很大提升,40.35%的受访者认为书写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看,听力和口语的提升程度较大,分值在4分以上(表1)。由此可见,社区语言培训对听力、口语、阅读三方面的提升较为明显,书写方面有提升但效果不如前三项显著,一方面是外籍人员认为掌握听、说、读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交际和工作需求,对书写的学习动机不够强;另一方面是大多外籍人员来自非汉字文化圈,要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社区可以依据调查结果对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引导和激发学员学习汉字的热情。
总体上,国际社区外籍人员的公共语言生活以汉语为主,英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外语主要局限在非英语国家外籍人员的家庭、朋友域中。各领域的语言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社交网络域(如QQ、微信等),使用汉语的占38.6%,英语占49.12%。在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时,大多数的交流对象是中国人。因此,汉语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另外,社交软件并非实时交流,外籍人员用英文也可以和中国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如使用软件的翻译功能。
(四)社区语言培训的效果
针对社区语言培训后,使用汉语频率是否增加的问题,我们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对外籍人员在不同场域的汉语使用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域的汉语使用频率增加值最高(3.49),其次是工作域(3.35),然后是社交媒体域(3.05)。家庭域(2.53),特别是与孩子交谈中,使用汉语的频率很低(2.32)。从调查结果来看,语言培训对外籍人员在一定场域内使用的汉语有积极的影响,但对汉语使用习惯的影响仍有发展的空间。究其原因,可能是社区语言培训缺乏强制性和连续性,学员每周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三次课,以自愿原则为主,没有惩戒机制,很多学员会因个人问题旷课或迟到,语言学习达不到应有的复现率和操练次数,因此汉语的使用习惯受到了限制。
表1 语言培训对汉语听说读写四方面提升评价表(五度值)
注:该部分调查为五度量表,1=完全没提升,2=提升不大,3=有一点儿提升,4=提升比较大,5=提升非常大
表2 参加过社区语言培训的外籍人员语言使用习惯表
针对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是否能帮助外籍人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也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习俗、了解义乌社区生活、增加了与当地人互动交流机会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外籍人员评价最高的是增加了与当地人互动交流的机会(3.68),其次是了解中国的习俗(3.67),评价差距接近的是了解义乌社区生活(3.63),评分稍低的是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3.46)。由此可见,外籍人员对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给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但社区对活动的内容和组织上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社区言语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语言规划,外籍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接受汉语培训和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社区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外籍人员的孩子学习汉语,有85.96%的外籍人员愿意让孩子参加社区的语言培训。因此,社区语言规划中可以将外籍人员子女的语言培训纳入其中。
(五)语言需求
在家庭域和同语言的朋友域中,母语或地方语言使用的频率最高,分别占35.09%和33.33%。汉语和英语是为了实现“中性”的社会身份[9],但在家庭和同语言朋友中,母语和地方语言是构建共同社会身份,拉近彼此感情的工具。因此,多数人偏向于使用母语和地方语言。
我国竞争中立制度的具体实践在上海自贸区条例中有所体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㉔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各类市场主体在自贸试验区内,在监管、税收和政府采购方面享有公平待遇,这实际上就是OECD提出的竞争中立制度所包含监管中立、税收中立、政府采购中立等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竞争中立政策仅强调公平竞争,我国竞争中立还包含了自由竞争的目标,自由竞争的目标更多被规定在我国竞争法中。同时,《条例》是在法治环境章节具体规定竞争中立制度的,这不仅强调了竞争中立制度的法律权威性,也表现出竞争中立作为自贸区基本价值尺度的地位。㉕
五、国际社区语言规划的建议
(一)通过认同、互动、设施优化言语社区功能
言语社区理论对社区语言规划策略的提出有指导性作用。根据言语社区理论,社区内的外籍人员对汉语有较高的认同感,他们认同汉语是社区内的强势语言,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威望,甚至在语言选择偏好上,多数外籍人员愿意将汉语接纳为第一使用语言。鸡鸣山社区的语言培训和文化活动在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外籍人员对汉语产生高度认同感。在肯定语言配合和文化活动作用的同时,社区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语言建设上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鸡鸣山社区也应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上不断更新,将社区打造成汉语传播的前沿阵地。除了汉语以外,国际社区也肩负着构建多元化和谐社区的使命,尊重不同国家人士的语言和文化,保证社区内多语言的活力性。
互动是社区语言活力的保障,社区内的外籍人员都必须通过言语互动来不断适应动态的社区文化模式和行为规范[2]。社区应增加更多的互动机会,帮助外籍人员更好地适应社区内的生活。
此外,社区也应注重语言设施建设,在社区内公共服务场所,如银行、社区服务大厅、社区卫生院、社区娱乐活动中心、社区公共图书馆等地增设多语种的语言标识。多语种的语言景观代表社区多元化的语言生态,因此社区内可以增设多语种的语言标识,增强社区的语言活力。
(二)以引导为指向的家庭语言规划
外籍人员的子女在多语社区中成长,汉语、母语和其他外语是他们都要学习的语言。问卷调查和访谈都显示多数外籍人员愿意让其子女参加社区组织的汉语培训。因此,社区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将外籍人员家庭语言规划纳入社区语言规划之中。一方面,在社区内开展针对外籍儿童的汉语培训和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增加社区语言景观。儿童在社区生活过程中,会“附带性习得”(incidental learning)社区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双语或带有汉语拼音的标牌[10]。同时,沉浸在社区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字词、语法。社区语言景观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脚手架”,创造自主学习语言的机会[2]。
中西教育的差异——从词源学视角进行的分析…………………………………………………………………………………王美君(2.64)
参考文献:
[1]义乌市政府网.中外邻里和谐守望共建共融国际社区.[EB/OL].(2019-04-16).http://www.yw.gov.cn/11330 782002609848G/zjxxgk/11330782002609960F/09_1/10/201904/t20190416_3869202_2.html
[2]方小兵.从家庭语言规划到社区语言规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3]李宇明.语言规划学的学科构想[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5(1).
[4]俞玮奇,马蔡宇.上海浦东国际社区的语言生活调查研究——兼论社区语言规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5]巫喜丽,战菊.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市“非洲街”语言景观实探[J].外语研究,2017(2).
[6]聂平俊.外国人聚居社区的语言景观考察——以北京“韩国城社区”为例[J].语言学研究,2016(2).
[7]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1).
[8]伯纳德·斯波斯基.语言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51~252.
[9]张先亮,贾晓蕾.城市化进程中外商群体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为例[J].社会科学辑刊,2013:43~47.
[10]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金华市社科联一般课题“城市国际社区的语言规划研究——基于义乌的实证调查”(项目编号:YB2019124)。
作者简介: 陈旦,女,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国际社区论文; 言语社区理论论文; 语言规划论文;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