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论文

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论文

·区域科技与创新·

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

杨兰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资源投入快速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等,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科技资源总量不大和投入不足、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未来一个时期,提升河南省创新能力,应着重在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共进、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谋思路、做文章、促提升。

关键词: 河南省;科技创新;优化配置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1]。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4]。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统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布局与有效配置,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出彩中原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后一个时期,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省份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思路,以科技创新优化统筹与优化配置为重点带动全省创新发展大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河南省发展新境界,促使河南省加速迈进创新型省份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彩中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 河南省科技资源创新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为重点、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完善打造科技创新载体,谋划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积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能级迅速攀升,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科技资源投入快速增加

①高层次科技型人才队伍实现新突破。截至2017年底,在豫工作院士共276人(其中,本土院士23人,外省进站院士253人)、“千人计划”专家19人、“万人计划”专家1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4人、中原学者49人、省“百人计划”专家32人、省优秀专家1 36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 49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梯队衔接、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②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显著增加。2017年,R&D经费支出596.6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76.66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2%,比2010年提高了0.36个百分点。③科技信息资源投入快速增长。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相继建设了大量科技网站及科技信息资源库,构建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了丰富的科技信息网络,提高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科技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

(4)人工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在复杂的环境或不断变化的道路上行驶,需要很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些要求对人类本身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更何况是机器。所以解决这种不确定就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去深度学习。通过人类的实例,模拟各种现场情况,让人工智能自主学习并自行判断后做出正确选择。通过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汽车能理解和使用检测到的动态对象图,同时多任务的学习使系统能识别道路标志线、汽车以及行人,训练结果优于三个子系统独立执行。汽车人工智能不仅仅可以判断一个物体,它同时还可以看到该物体相关的事物及运动模式。

1.2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①全省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2017年河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名较2016年上升了5位,指数上升幅度居全国第3位;2017年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1.9万件和5.5万件,分别为2010年的4.74倍和3.35倍;全省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6项,填补了河南自然科学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和创新团队奖等的空白。②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等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新乡市等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试点)城市。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7》显示,2017年河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0位,不仅低于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发达省市,而且低于重庆市、陕西省、湖北省、辽宁省、四川省等中西部省市。同时,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以R&D经费投入为例,2017年河南省R&D经费投入596.66亿元,R&D投入强度1.32%,不仅低于江苏省、山东省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且低于湖北省、安徽省等中部省份(居全国第17位)。

1.3 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①“国字号”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争取了中原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等一批“国字号”创新载体。②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17年,全省共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 136个,其中国家级84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16个,其中国家级4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28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4个。③创新型园区快速发展。2017年全省拥有国家级各类创新园区34家,其中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7家,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6位。

(3)给定参数,考察运用泊松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对于二项分布下概率计算的近似程度。例如设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B(1 000,0.006),则计算概率随机变量X取值不超过8的概率的精确值,并利用泊松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分别计算其近似值,并加以比较。

1.4 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河南省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区域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许昌市等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9],而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等外围地区的创新资源总量偏少、层次偏低,影响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以科技人才为例,2017年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焦作市、许昌市等六市科技活动人员数为237 269人,占全省比重为68.4%;R&D活动人员数为167 013人,占全省比重为69.3%。而同期的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等五市科技活动人员数为42 111人,占全省比重为12.2%;R&D活动人员数为28 605人,占全省比重为11.8%。

1.5 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引导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共进[11]。一是提升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水平。探索建立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构建跨区域的创新网络,推动各地市间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联网共享,激励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双向流动,加快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应用,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二是加快贫困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围绕打好全省扶贫攻坚战,积极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计划行动,通过实施扶贫科技项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培训、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多种形式,全力改善贫困地区科技发展滞后状况,提升贫困地区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基层科技创新服务。大力开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行动,以科技项目、科技园区建设等为载体,以争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等为契机,加快实施一批县创新引导计划,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目前,从河南省科技资源管理体制来看,科技资源管理与资源配置行政和计划色彩仍然较为浓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现象比较突出[8],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协同效应,造成科技资金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投入产出率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造成资源分散、协调不力、科技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科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腐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此外,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行政化模式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立项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严重阻碍了创新主体有效实现其本身的创新价值。

2 河南省统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

上午十一点,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中山陵的接驳车站点,等待接驳小火车的队伍仍然很长,一位接驳车的司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估计中饭肯定是来不及吃了,因为游客太多天又热,只有赶紧多运送些客人。

2.2 科技资源总量不大和投入不足

易开裂区为计算拉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的区域,表明易开裂区如图10所示,内部易开裂区如图11所示。由于动力条件下廊道应力值较静力条件下增大在15%以内,而混凝土动强度比静强度有所提高,所以地震工况下廊道易开裂区没有显著增大。在进行廊道材料和结构设计时,只要满足其静力工况下的材料强度要求,就能保证满足设计地震工况下材料强度要求。

2.3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

河南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3-6]。河南省取得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小麦新品种“矮抗58”、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在全国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实现了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为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2017年全省高技术企业达到1 353家,是2010年的1.6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 3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2%提高到33.3%。

2.4 科技创新源相对不足

访问控制机制对可以发布消息的社交应用都是可行的,依赖于现有的社交应用,帮助控制隐私消息的访问。在线社交应用需要开发一个控制模块对请求访问的用户进行隐私访问授权,访问控制模块在处理访问请求时需要三类资源:请求访问的消息;访问请求者的类型;消息发布者的隐私需求。在处理访问请求时,访问控制模块从标注模块的数据库中调出经过标注的消息,消息由三个标签标注:消息发布者、消息的合作发布者,即,消息发布者在自己的消息里提到的其他人,语义标注。

2.5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

当前,河南省在创新资源统筹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还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科技共享机制建设来看,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联席会议制度、畅通的联系通道和协作机制等,导致各部门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难以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来看,一方面,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建设比较滞后;另一方面,这些平台分属不同的主体(有些是政府部门平台,有些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平台,有些是企业的平台),各个平台间的联系较少,平台共享程度低。此外,河南省科技平台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和协同效应。

创新源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发端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核心引擎[1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创新源数量不断增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无论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是与中西部地区的湖北省、四川省等省份相比,创新源总量不足,数量偏少。2017年,河南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为10家,占全国总数的2.89%,仅相当于广东省的43.5%、山东省的27.8%、湖北省的52.6%、湖南省的71.4%、四川省的62.5%;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为14家,占全国总数的2.91%,仅相当于湖北省的51.85%。同时,河南省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局限、创新资源少、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提升发展面临较大困难。部分国有控股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低、人才队伍流失严重、组织申报和承担重大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减少、获得高等次的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不多,影响和制约着河南省创新能力的提升。

3 河南统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3.1 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共进

河南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强化政策创新,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7],推进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科技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改革,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全面支持全省居民创新创业,促使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进一步激发以及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优势日益凸显。据统计,2017年全省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达到125家,同时实现了省辖市和高新区的全覆盖。

3.2 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加快全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形成由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农业科技示范区、众创空间等组成的组合型载体体系,协同支撑带动全省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一是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核心载体,重点围绕“一中心四区”的建设目标,强化郑州市、洛阳市和新乡市区域分工协作,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创新创业生态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水平的整体跃升。二是统筹推进高新技术创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发展。依托各省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城市新区,积极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利用,支持条件成熟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着力建设一批区域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区域创新支撑点。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依托郑州市、洛阳市和新乡市及有条件的省辖市,积极培育各类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国家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持续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园、示范园、示范区,着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三是培育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大力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程,坚持以“创新创业引领中原”工程为带动、以推进“双创”发展为重点,依托高新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等学校、龙头企业等,着力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推动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3.3 打造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加强自主研发、产业协同、创新创业支撑、技术交流合作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一是建立科技信息公共平台。优化整合全省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一网、一库、一平台”建设,搭建对接全国、覆盖全省、多级联动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全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河南省海外科技人才信息服务、河南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等平台资源,建立统一运营、利益共享的信息增值服务运营模式,扩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二是打造科技自主研发平台。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类国家科研基地在河南省的布局建设;支持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重点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和央属企业在豫设立重大研发机构;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的建设;支持省内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河南省基础研发能力。三是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区域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化和集成应用;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四是拓展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欧美等国家设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兼并重组境外优势科技型企业,链接优势创新资源;全面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主要城市的技术合作,建立技术合作交流平台。

3.4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围绕“聚焦目标、集成资源、重点突破、加快赶超”的思想理念,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力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河南省科技创新步伐,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实施重点区域科技专项计划。重点围绕郑州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对三市的专项支持计划,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从省级层面制定针对性措施,重点支持许昌市、平顶山市、开封市和焦作市等地有效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力量,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等,培育打造一批区域创新极,带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实施重点行业科技专项计划。围绕河南省产业发展优势、发展重点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例如,在新兴产业方面,重点聚焦高端重大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通信与信息安全、重点功能性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化基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传统支柱产业方面,攻克现代食品制造、煤化工清洁生产、高性能钢铁及铝合金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差异化中高端产品等。三是实施重点领域科技专项计划。围绕社会需求、民生需要等,重点实施农业、民生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专项计划。例如,在民生方面,重点围绕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积极在生物医药、精准医疗、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装备、食品安全等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专题,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探索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3.5 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

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群体培育工程,以构建“金字塔”形企业创新体系为重点,积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着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推进创新型企业梯次接续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围绕河南省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创新资源集聚等方式,着力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省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打造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财税等的支持力度,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使其成长为“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三是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集聚。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科技型企业积极引进人才、更新技术研发设备等,支持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3.6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平台载体,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重点,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突出位置。通过“内培外引”、优化环境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支规模壮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坚持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为载体,统筹项目、基地、人才建设,培养一批以两院院士、中原学者为引领的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研究方向明确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河南联合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作用,加大财政专项资助力度,培育形成一批活力强、动力足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企业,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造就一批“大国工匠”和“金蓝领”。二是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大力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需求,引进一批海内外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推进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平台建设,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三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坚持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使用等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政策支持,构建极具吸引力的宜居、宜业、宜创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参考文献:

[1]牛帅,朱选功.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106-110.

[2]刘小可.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5(7):27-29.

[3]孟冬冬.河南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5(1):122-124.

[4]隗玮.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发展思路及其开发利用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通报,2014(3):229-233.

[5]刘剑.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集合创新力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4):12-15.

[6]林园春.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形成机制与优化策略[J].科学管理研究,2017(7):25-30.

[7]林园春.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5(5):64-69.

[8]李四能.“绿色+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企业文明,2018(9):32-34.

[9]杨兰桥.推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8(7):22-25.

[10]袁国强,冯德显.河南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J].创新科技,2019(1):42-47.

[11]杨兰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路径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5):56-60.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Optimum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Yang Lanqiao
(Hen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also key measures to enhance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In recent years,around the three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Henan Province has vigorously implemented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The inpu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has increased rapidly,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platforms has been promoted rapidly,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has been strengthened continuously,and the environ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been optimized continuously.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are also faced,including unreasonabl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small total amou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investment,unbalanced alloca⁃tion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low degree of opening and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and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resourc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the future,in order to enhance Henan's innovation capability,we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ccelerating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ilding a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ementing major special plan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ultivating and build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 communities,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ptimal 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 G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9)2-57-6

DOI: 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9-01-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城市群运行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14BJY059)。

作者简介: 杨兰桥(1978—),男,硕士,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

标签:;  ;  ;  ;  

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