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出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多阶段抽样论文

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产论文,抽样调查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文分类号]F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1999)02—0083—04

农产量抽样调查是我国进行时间最长、调查方法最为成熟的一项统计调查,已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现行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也显露出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对策。本文拟在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现存的问题

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的方法是省抽县、县抽乡(村)、乡抽地块、地块抽样本点的多阶段等距抽样,在对样本点进行实割实测的基础上,用样本平均亩产量与播种面积的乘积来推算总产量。这种方法从60年代开始采用,一直沿续至今,虽有两次改进,但基本框架未变。目前,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不能有效地满足地方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实际上是在全国总体范围内,以每个省(市、自治区)为一层,在各省内分别进行多阶段抽样调查,每省大约抽1/3的县组成第一阶段样本。显然,在这种抽样组织方式之下所得到的样本资料只能推算出全国和各省的农产量数值,因而只能满足国家和各省两级政府管理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除国家和省级政府机构以外,县级政府也是一级十分重要的政府机构,肩负着管理与促进本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也十分需要掌握有关本县经济发展状况的各种统计数据。然而,现行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方式以及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式都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2、不能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有机地结合。 农产量抽样调查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是我国农村的两项主要统计调查,过去两种调查分别各抽一套点进行调查,相互不结合。近年来,虽然采用平均亩产和人均纯收入混合排队抽样方法,使两种抽样调查有所结合,可在同一套村级调查网中开展两种调查,但是这种结合仅仅是一种地理位置上的结合,尽管可节省一些费用,然而并没有使两种调查在内容上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采用平均亩产和人均纯收入混合排队等距抽样方式,虽然兼顾了农产量调查和住户调查两方面的需要,但在此情形下仍采用等距抽样方式,所抽出的样本无论对于农产量调查来说,还是对于住户调查来说,都不再是等距样本,从而失去了等距抽样的优点。

3、抽样阶段太多,抽样误差较大。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 一直采用省抽县、县抽乡、乡抽村、村抽地块、地块抽样本点的5阶段或4阶段抽样模式,抽样阶段之多,可谓世界之最。由抽样调查理论可知,抽样过程中每多一个阶段,就会增加一个层次的抽样误差,抽样的阶段越多,抽样误差也就越大。在大规模抽样调查中,人们之所以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方式,主要是由于直接编制基层单位抽样框的困难和抽取调查单位与进行调查推算的方便。而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编制一个县或一个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基层单位抽样框已不算什么难事,如美国在70年代末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制了一个完整的农场名单。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得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也变得十分容易,从一个大抽样框中直接抽取一个样本和根据大容量样本资料进行推算也已不再困难。因此,我们现在完全没有必要再固守4阶段或5阶段的抽样模式,而应减少抽样的阶段数,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优势,提高抽样推算数据的精度。

4、实割实测工作量负担很重, 且与农户实际收割产量有一定误差。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最后两个阶段是在抽中的村中根据当年预计产量逐块排队等距抽取地块,然后在抽中的地块中再丈量面积、顺序放样并实割实测得出样本产量数据。这里需要进行的工作首先要逐块估产排队,其次抽中地块丈量面积并顺序放样,最后对样本点上的作物实割实测。显然,这其中的工作量是相当繁重的。然而,尽管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付出了很大的辛劳,但是由于样本点作物的收割难免有或多或少的偏差以及大田作物在收割前后以及收割时的损失,所以用样本点实割实测数据推算的大田产量将会有一定的偏差。目前,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中处理这一偏差的方法是扣除一个亩扣损量,然而由于实际的损失量不易掌握,只能是各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按作物品种和亩产高低规定一个亩扣损量,所以必然难以消除真实的偏差。

5、播种面积原报数不准,严重影响总产量数字的准确性。 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是用样本平均亩产量乘以播种面积的方法来推算总产量的,其中样本平均亩产量是抽样实割实测得出的数值,比较准确;而播种面积则是由统计报表系统层层上报汇总得出的数值,很不准确。这是因为:首先,由于各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基本上都是由村干部凭经验估计填报的,误差一般较大;其次,由于我国各地农村土地面积的习惯亩与标准亩并不完全一致,从而就更加重了农产量播种面积原报数的不准确性。为了使样本平均亩产量与原报播种面积数的计算口径相一致,我国农产量调查中是先将样本丈量面积平均亩产换算为核实面积平均亩产量后再换算成原报面积平均亩产量,然后再用原报面积平均亩产量与原报播种面积相乘得出总产量的估计值。这种作法实际上是根据样本中调查地块的丈量面积与核实面积的比率以及调查村的核实面积与原报面积的比率计算出一个换算系数,用此系数来修正原报面积,这里无疑还存在这两个估计比率的抽样误差。此外,由于样本地块是在农作物收割前几天抽取的,很显然这些地块都是有收成的地块,但是农作物播种后由于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有部分地块很可能是绝收的,样本中虽然没有这样的地块,但原报播种面积中却包含有这一部分地块。因此,严格来说,推算农作物总产量应该用样本平均亩产量乘以收获面积,而不是乘以原报播种面积,收获面积与原报播种面积的差异也会造成农作物总产量推算的偏差。

6、只对大品种作物进行实割实测调查, 只有得到大品种作物产量数字,而小品种作物产量数字难以得到。我国农作物种类繁多,要对每个品种的农作物都进行实割实测的抽样调查,实践中很难做到。在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中,只是对大品种农作物进行实割实测调查,从而只能取得大品种农作物的产量数字。对于小品种农作物的产量数字,则只能采用乡村估算,层层上报的方法得到,因而准确性很差,从而也影响了全国农作物总产量数字的准确性。

虽然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只要有粮吃就行,分品种产量数字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社会都不重要,但是在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正在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已不满足吃饱,而是要求吃好。农作物的分品种产量数字,无论是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于农民制订适合市场需求的种植计划,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都已十分重要,而现行的实割实测调查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二、改进的设想

鉴于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中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现特提出一些改进设想如下:

首先,扩大抽样范围,变省省抽样的模式为县县抽样。即将农调队建在县上,将目前每省为一层,各省分别进行抽样的方式改变为每县为一层,各县都分别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目前,在全国农产量和农村经济抽样调查中,国家共抽有850个县(市)作为样本县, 占全国总县数的三分之一还强,近年来,不少省(市、自治区)为了本地区管理决策的需要还补充抽取了一些县(市)作为补充样本县,二者合计估计已超过了全国总县数的二分之一。因此,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其余不足一半的未开展农村抽样调查的县上也建立农调队,开展起农村抽样调查工作。显然,这并不难做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还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比重,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县来说,县级经济主要还就是农业经济,因此将农调队建在县上很有必要。全国县县都开展农村抽样调查,一方面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既可满足我国最重要的基层政府即县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又可满足省级政府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调查过程可减少省抽县一个阶段,使得抽样误差大大降低。

其次,放弃实割实测,变调查村抽地块的模式为调查村抽农户。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农户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以每个农户为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基本单位,符合我国农村现阶段生产经营体制的特点。调查村抽地块改为抽农户后,调查员将不再需要到田间逐块估产,放样进行实割实测,而是需要设计制订一份农产量调查表发给抽中的各农户,待调查户将农作物收割完毕后,由调查员协助农户填好农产量调查表,并将此调查表收回,然后汇总推算就可得出调查村的农作物总产量数字。

实行调查村抽农户后,一方面可使农产量抽样调查与农村住户调查完全结合,可在一套调查户中完成两种调查以及进行定期的样本轮换;另一方面减少了地块抽样本点一个阶段,不仅减少了一层抽样误差,消除了样本点实割实测数与大田收割数的偏差,而且不再进行实割实测,大大减轻了调查员的工作量负担,可节约一定的调查费用。虽然实行调查户填报的方法可能会出现有些调查户不如实填报的情况,但是由于农产量数字不像收入数字,农户一般没有保密的必要,所以这种现象引起的偏差不会很大。实际上,在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固守笨重的实割实测方法,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如我们可在农作物收割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国农作物产量进行大致的估算,然后在农作物收割后再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详细准确的农产量数据。

调查村抽地块改变为抽农户后,推算各县农作物总产量的方法可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调查户产量与播种面积计算样本平均亩产量,然后用样本平均亩产量乘以总播种面积推算出总产量;另一种是根据调查户产量与人口数计算出样本人均产量,然后用样本人均产量乘以总人口数推算出总产量。考虑到我国统计报表中的每年播种面积数字很不准确,而农村人口数比较准确,所以在上述两种全县总产量推算方法中,后一种方法比较适宜采用。

再次,采用新的抽样方式与估计方法,改变多阶段等距抽样模式为两阶段双向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根据每隔几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每县都可以得到其所辖范围内各村的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纯收入资料。按照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纯收入两个标志交叉复合分组,可将全县的全部村庄分成如表1所示的st个组。

全县农村双向分组表

按人均收入分B[,1] B[,2] …

B[,t]

村数和人数

按人均产量分

A[,1] N[,11]

N[,12] …

A[,1t]

P[,11]

P[,12]

P[,1t]

A[,2] N[,21]

N[,22] …

A[,2t]

P[,21]

P[,22]

P[,2t]

… …………

A[,S] N[,S1]

N[,S2] …

A[,St]

P[,S1]

P[,S2]

P[,St]

表中,A[,1]、A[,2]、……、A[,s]表示人均产量的各个组别,B[,1]、B[,2]、……、B[,t]表示人均纯收入的各个组别,N[,ij]表示第(i,j)组中的村数,P[,ij]表示第(i,j)组的总人口数。总组数st可根据拟抽取样本的容量n确定,即可将样本容量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使得s×t≈n, s与t之间的比例可根据各村人均粮食产量之间的方差与各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方差的比率确定,在总共st个组中,有个别组可能是空白组。在每个非空白组内随机抽取一个村,就可得到容量近似为n 的第一阶段随机样本。

在每一个组中随机抽取一个村,可采用与组内各村人口数成比例的不等概抽样方式。记第(i,j)组内第k个村的人口数为P[,ijk],则该村被抽中的概率就为P[,ijk]/P[,ij]。

在第一阶段抽出的各个村中,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或分层抽样方式或等距抽样方式或不等概抽样方式各抽出若干户农户就组成了第二阶段随机样本。

对全县某种农作物人均产量和总产量的估计,需要采用比率估计法。记第(i,j)组内被抽中村的农户总数为M[,ijk], 被抽出的农户数为m[,ijk],该村中被抽出的第1个农户的家庭人口数为P[,ijkl],某种农作物产量为Y[,ijkl]。若抽取农户采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则该村人均该种农作物产量R[,ijk]的估计量为:

误差则近似地可表示为:

为了减少比率估计的偏差,在抽出的各村中抽取的农户数不能太少。若样本村中抽取的农户数较少,则全县各种农作物总产量的估计可采用组合比率估计法,不过两阶段抽样组合比率估计的均方误差的计算却十分复杂,其值只能采用再抽样的方法估计得出。此外,为了提高抽样估计的效果,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全县各种农作物产量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用组合估计方法进行估计。

类似地,根据上述两阶段双向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式得到的样本,也可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进行同样的调查与估计。因此,这种抽样方式真正实现了农户产量抽样调查和农村经济抽样调查的有机统一。

县县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以后,各省农产量数据的取得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各县推算出的各县农产量直接汇总,得出全省总产量;另一种是要求各县农调队只上报样本中各农户产量原始数据软盘,由省农调队直接将各县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推算得出全省的农产量,从而更有效地减少对调查数据的人为干扰。前一种方法简单,但数据易受县级政府的人为干扰;后一种方法虽工作量较大,但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条件下并不难实行,且数据不易受各级政府的人为干扰。因此,实践中应采用后一种方法推算各省的农产量数据,或者类似地,由省农调队在全省各县原始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抽样推算得出全省的农产量。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全省的农产量数据,而且省农调队还可对全省样本农户的原始数据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整理,提供给社会更多的信息,提高调查数据的利用价值和效率。

标签:;  ;  ;  ;  ;  ;  

我国农业产出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多阶段抽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