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梅毒产前干预对妊娠结局及婴儿转归的研究论文_滕燕,闵吉,浦永兰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 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规范治疗和非规范治疗对先天性梅毒结局的影响状况。按照前卫生部颁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梅毒两项检测和诊断,确诊后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及临床观察,对其所产婴儿亦进行规范化救治,判断产前干预后妊娠结局和婴儿的转归。结果:实验组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所产新生儿RPR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婴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婴儿9月、18月TPPA转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产前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配合产后新生儿诊治及家属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RPR、TPPA转阴率和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从根本上控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孕前筛查是必要的,对于妊娠期梅毒患者应进行早、晚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合理宣教,才能更好的保护妇女及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苄星青霉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12-0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80例,将妊娠期梅毒患者经过正规治疗人群分为实验组(n=50),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2.1)岁,其中初产妇46例,经产妇4例;妊娠期梅毒患者未经过正规治疗或未治疗人群分为对照组(n=30),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3±1.8)岁,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人群分布:长期本地区居住或者居住3年以上占40%,其他人群60%。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诊断标准 检测方法: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RPR)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提供,用RPR旋转仪水平转动纸卡8分钟,100转/分钟,3分钟内判定结果。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TPPA)由富士瑞必欧式株公社提供,将梅毒螺旋体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致敏粒子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

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标准:(1)梅毒患者处于妊娠期;(2)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梅毒感染史,或有输血史;(3)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诊断标准依据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1)产妇为梅毒患者;(2)在2岁前发生,有皮肤黏膜、骨、软骨损害,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3)脑脊液有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4)RPR阳性,且滴度高于生母的4倍以上,或出生后3个月随访滴度升高,TPPA阳性;(5)妊娠期梅毒患者所生儿童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为对梅毒认识度不足患者,未经正规产检临产前发现,或者孕早期发现治疗自动终止者。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规范化治疗,具体的妊娠期梅毒治疗方案:推荐在妊娠早期和妊娠晚期各治疗一个疗程,妊娠梅毒的治疗应根据分期给予相应相应治疗,但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实验组患者均给予青霉素进行治疗,方案一: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方案二: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20d为1疗程,一般1~2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治疗原则为足量、早期、规范化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青霉素变态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性伴进行检查和治疗。

先天性梅毒治疗方法: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内注射,连续10d为1疗程;神经梅毒:青霉素G,10万U~15万U/(kg·d),出生后7天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万U/k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出生7天以后的婴儿每8小时1次,直至总疗程10~14d。

在妊娠期梅毒未接受规范性治疗的孕产妇所生的儿童,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给予预防性治疗:苄星青霉素G,5万U/kg,1次注射,分两侧臀肌。

1.2.3记录及观察指标 鉴于妊娠期梅毒分娩和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结局的差别性[1],分别观察两组的分娩结局以及产后新生儿检测、治疗和婴儿随访结果情况,卫计委妇幼条线统一制定治疗方案和随访要求,保障梅毒母婴阻断项目顺利开展。由各乡镇医院及妇保院将产前检查发现的妊娠梅毒患者转诊给我院感染科专管医生,按照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诊治,并指定在我院分娩。产后新生儿由儿科专管医生按照方案进行梅毒两项检测和治疗,定期门诊复查。妇保院专管儿保医生对上述患儿进行家访和跟踪检测报告,汇总资料,最终确诊婴儿是否感染梅毒并结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软件统计包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按照数据的大小分别用pearson χ2、连续校正χ2值、确切概率值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二组妊娠期梅毒患者的诊断分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3.讨论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经过母体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中所致的感染,被感染后的胎儿可引起早产、流产、死胎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持续增高,孕产妇中也有逐年增多现象,在妊娠任何期,梅毒螺旋体均具有传染性,虽已无性传播(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胎传梅毒对婴儿一生及整个家庭的影响巨大,所以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太仓地区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所产婴儿进行了系统的诊治和跟踪随访,结果发现经过正规治疗的实验组比未经过正规治疗及未治疗的对照组导致的妊娠结局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及对照组出现早产、流产、死胎的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产后新生儿梅毒两项检测中实验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确诊先天性梅毒和对后期的TPPA转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新生儿出生后RPR滴度未达母亲的4倍以上,但有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的蛋白质明显增高明确诊断为神经性梅毒。鉴于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为隐性梅毒,主要靠血清学诊断[2]。同时梅毒所致的分娩结局和婴儿的严重后果,故应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常规行梅毒血清筛查明确诊断,并指定到专业机构进行规范化治疗。专业的团队在梅毒母婴阻断项目中的协作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3],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治和宣教,减少出现胎传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李真,田丽闪,罗珍胄.妊娠梅毒与先天梅毒相关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l(11):1383-1385.

[2]郭小平,王杰华.妊娠期梅毒孕期规范治疗后对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4,23(11):48—51.

[3]陈国菊,刘跃,刘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21-323.

论文作者:滕燕,闵吉,浦永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妊娠期梅毒产前干预对妊娠结局及婴儿转归的研究论文_滕燕,闵吉,浦永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