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翔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省龙口市 265701
摘要:建设我国绿色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对于我国来说水资源非常的宝贵,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非常的重要,从而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国家提出绿色水利工程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水利工程的存在就是为了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河流流域生态平衡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筑,都会对本地区水域中水流的原始流向以及水的流量等数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人为地将钢筋水泥建筑混凝土强硬的建设起来,必然会对原有的天然河流河道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对于天然河道内的生态平衡性造成诸多影响。在此基础上,更严重的甚至会对河流域中正常生长的河流生物正常生存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河流内部生物物种的生命安全受到不同状况的威胁。另外,如果该河道内原本就存在长期携有河流泥沙的现象,新修建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就会致使河道内出现多余的泥沙从而形成淤积,进而将河床的高度淤积到一定的高度,最终为河道两岸带来一系列的水患问题。
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当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往往会造成当地的土壤湿度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变差,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反过头来想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在旱季进行灌溉,雨季蓄水防洪。但人为地改变地形无疑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山体结构的破坏。改变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提高温度的上下变化幅度,反过来对当地一直生存着的植物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3、对土壤条件的影响
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主要是因为土壤水分的不足,造成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高;而南方的红土更多是因为降雨量大,土壤常年被雨水侵蚀,造成土壤中酸性物质更多一些。而在建设完水利工程之后,当地的地下水位会出现变化,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含氮量,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歉收。当然,土壤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小动物的死亡。
4、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不可避免地会被水利工程影响,随着水位的提高,水流速的变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沉淀,本来水深10米的时候就能获得的食物,现在可能20米深的水域才能获得,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带了来巨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灭绝。陆生生物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蓄水量的增大,陸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变小,一些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陆生动物觅食会更加困难,再加上气候条件更加严苛,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得十分严峻。
5、对地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其实会对地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工程建设周期更久,量更大,那么其地质结构就更容易受到压力作用影响,从而导致岩石层被隔断,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坝在建好后非常容易触发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具体而言,大型的水库在蓄水后之所以非常容易诱发地震,是因为库堤内巨大的蓄水会增加地面承载的水压,而在这种压力之下岩石就很有可能裂隙或者变得润滑,且岩石和地壳的地应力平衡也会被破坏,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发现在一些水利工程数量比较多的地区经常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和轻微地震;而就库岸地质滑塌来说,是因为在工程蓄水后库区水位会持续升高,而这又会使得岸坡土体的粘接强度被不断降低,故一旦出现什么雨水天气,就很容易在雨水的打击力下发生侧方塌方、山体滑坡等现象;当然.水库渗漏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发生的几率,因为水库内的水流渗漏本身就会让水文系统发生变化,若水库中的水本身就受到了污染,那么其渗透就极有可能造成水库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二、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
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首先,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对所选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勘探,通过分析各方面的自然条件之后,评估在所选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建设水利工程的基本条件,并且预计在建设水利工程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分析河流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时,可以通过不断的试验来探索可能的绿色途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环境破坏,而且有利于动物及居民的生活和生存。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设想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次,在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构造上的问题,可能会采取人工的方式来改变原有河流的形态,从而对自然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而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建设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争取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再者,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占用土地而破坏一些植被或者农田时,要在建设后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多做一些绿化,尽量保持水库周围的绿化面积以减少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并且如果征用了居民的农田,应该给予补偿和其它的经济援助。
2、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按照生态环境检测要求,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比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水土等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对于施工过程中污水造成的污染,要及时做好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将生态环境保护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个施工环节中。不仅如此,配置相应的生态环境检测设备十分必要,要以检测的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积极寻找有力的措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制订施工规划方案时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融入施工的每个环节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程建设的重點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果在确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施工行为,必须及时提出并制订可行的解决方法。另外,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对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废弃物、垃圾和污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此外,还要对生产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科学的安排和放置,以降低噪音污染为基础,严格控制施工周边的水土资源,保证工程建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便利了人类的同时也要考虑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衍。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困难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制定合理的措施,对已经破坏的环境及时补救,将伤害降到最低。水利工程确实为我国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水利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妥善地解决,让水利工程更好地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洪梅,张坤.刍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门窗,2015,(12):233.
[2]谢兵贤.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27.
论文作者: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论文; 土壤论文; 河流论文; 水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