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软件运动看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矛盾论文,资本主义论文,自由软件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02/D0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2)04-0010-04
任何矛盾的解决都蕴含于矛盾体内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也不例外。马克思早在其名著《资本论》中就指出: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为其准备了埋葬自我的掘墓人和物质技术基础。这一过程是长期的,但却是必然的。在当代,新科技革命似乎为资本主义建立了新的繁荣盛世,新的市场似乎被无限地拓展出来,但正是在新科技革命中正在产生出使矛盾深化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的最前沿产业——IT产业正在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自由软件运动里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这些情况不是在消除,而是在加深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本文拟从这一影响巨大的新兴自由软件运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表现、新特征及其同当代社会综合变革的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何以表现为信息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信息共享和软件共享的客观要求与传统版权体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何以能够催生新型主体和社会解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因素。
一、自由软件运动简述
自由软件运动于1983年由美国软件工程师理查德·斯多尔曼发起,其直接目的是通过开发与传播自由共享的新型软件以实现软件和知识的全人类共享。该运动认为现存的私有财产权和版权制度已经在阻碍软件开发的普遍协作,在阻碍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因而提出了以新型的版权(GNU GPL,我们译为GNU通用公共许可版权)来抵制和最终消灭传统版权体系的目标并付诸实践。这一软件技术工程被命名为GNU工程。1991年在出现于基于GNU GPL版权的LINUX操作系统以后,自由软件运动获得了巨大的全球性的推广。由于运动提出的软件共享问题是信息社会越来越不能回避的问题,软件的共享本性是任何软件开发都不能回避的“公共领域”,所以众多世界顶尖软件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这个运动中来,并事实上成为自由软件运动的不同层级。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本优势,通过垄断从国内和国外获取了大量高额垄断利润,但同时资本过剩也愈演愈烈。“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如果资本不能实现增值,那么资本主义就要“停摆”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传统产业过剩日益严重,传统产业已经不能够充分容纳大量过剩资本,又由于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大量剩余资本回流西方,扩充了横行于世的投机资本,使当代西方经济的投机性与赌博性越来越强。资本过剩与货币资本投机,大大增加了西方乃至世界经济体系的金融风险。为了缓解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通过对外扩张,为过剩的资本和产业寻找出路,其导致的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垄断资本如“水银泻地”般流向地球的各个角落,但反过来又加剧了资本和产品的进一步过剩;另一方面是内部消化,主要是想方设法消化庞大的过剩资本,这一出路终于找到了——这就是以计算机广泛使用而引起的“信息技术革命”,它催生了一个无比兴旺的信息产业。1999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实际投资达5100亿美元,比1995年的2400亿美元增加了1倍多。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最大产业。而作为计算机“中枢神经”的操作系统软件的设计技术,则成为信息产业中获取利润最大的一个行业。其原因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号,对软件特别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技术实施保护和垄断,别的国家要获得有关的技术和产品必须以极其高昂的代价获得授权,即使你有资金和技术独立地重复开发功能相同的软件产品,或是对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软件产品进行再开发,也将被视为非法。对软件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实施如此高度的垄断,严重压制了竞争,没有竞争的行业必然能够制定垄断高价,并收取高昂的专利费、版权费和商标使用费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然而,信息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信息共享和软件共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软件特别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技术实施保护和垄断,违背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从长远看必然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以软件信息共享为斗争目标的自由软件运动就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信息革命时期的一个充分反映。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内发展起来的生产力社会化、国际化的高级形态,它正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着更为深刻的矛盾。
自由软件运动为了实现其最终目的即通过开发与传播自由共享的新型软件以实现软件和知识的全人类共享,其策略之一是与商业并存,与商业和平共处,其具体做法是采取低价格经营模式。这一策略与非垄断的私有软件公司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为了与垄断的软件公司争夺利润本性刚好不谋而合。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世界顶尖软件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这个运动中来的原因。但这种私有软件公司对自由软件的热烈投资,则必将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信息产业的格局,影响资本主义利润在信息产业内的情况。
二、自由软件运动不会只是对软件领域带来冲击,而是必然对整个资本主义商业造成冲击,从而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第一,低价格经营模式再加上非垄断的私有软件公司的加入,从长远看,必然会对垄断的软件公司构成竞争,普遍的软件价格下降会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本行业的总利润会下降。但是采取低价格销售策略的公司,由于低价格销售软件,销售量会上升,价格与利润不一定呈同方向变化;二是由于本行业的总利润下降,一些软件公司为了获取高利润,又不得不通过技术创新,增加资本投入来获取超额利润,这又会引发新一轮更加激烈的竞争,最终使本行业利润总量进一步下降。
第二,加重资本过剩危机。由于软件行业垄断和竞争并存,根据列宁的观点,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化,这会造成软件业产品和资本过剩。而自由软件的介入,则会进一步加重软件领域的资本过剩,使之向其它非软件领域转移,从而影响和加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过剩。因此自由软件运动将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反映的一个侧面。
第三,自由软件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信息革命时期的一个充分反映。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内发展起来的生产力社会化、国际化的最高形态,它正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更深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预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推动公共生产资料的发展并最终推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生产和社会主体成长为自由人联合体。自由软件运动的出现和发展正是这一预言能动实现的一个新阶段。
第四,自由软件运动是最新的高阶自发的社会解放运动,正在吸引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社会解放主体——或者说,是传统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提高与进步,它可以而且正在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的萌芽和涨落点。正是因此,它也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可以从中吸取新的经验和规律以及社会力量。
三、关于自由软件运动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假设
1.市场两难问题:
一方面,按照资本的本性,市场必须无限开发(深度和广度),否则资本主义这个陀螺就会停止旋转;另一方面,按照自然的本性,市场的开发是有限的,或者就地球生态恢复的现实能力来说,是有限的,资本主义的市场开发必然遇到(现在已经开始遇到)它的自然极限(止点)。
“市场两难理论”与“竞争理论”的关系:前者强调的是资本的内部本性,后者强调的是资本的外部本性或内部本性的外部表现,因此两个理论是同一个资本本性的内、外表现方式。
2.“需求矛盾理论”。
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别: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基本需要是有限的,非基本需要是无限的。但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又是相对的,在相对低的生产力条件下表现为非基本需要的方面,在相对高级的生产力水平下可以成为基本需要,因此,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是一个有待深入细致研究的领域。但是,对基本需要的定义,需要有一个科学的,从使用价值角度而非交换交织角度来衡量的标准。特别是要考虑基本需要和非基本需要之间进行划分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标准。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必要的非基本需要变质为奢侈的需要。自然经济主要满足基本需要(统治阶级的奢侈需要除外),发达的商品经济则越来越主要地以满足非基本需要为目的,实际上不是“满足”,而是引导、诱导、推向。因为只有诉诸于非基本需要才可能使市场开拓成为“无限的”。
3.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理论(这是马克思创立的,但我们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和问题中,提炼出新意)。
①基本需要和必要的科学的健康的非基本需要诉诸使用价值,而奢侈的需要,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奢侈需要诉诸交换价值。实际上应该倒过来说:这种奢侈需要是交换价值的工具。对资本主义生产而言,交换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使用价值不过是交换价值的手段、运载工具。对自然经济来说,使用价值高于交换价值(自然经济中,统治阶级的奢侈需要也大体服从于使用价值,只是他们更多地追求非基本需要和奢侈需要);但是对资本主义来说,则是交换价值高于使用价值,这就是一种荒谬,是人类需要的异化。马克思正是在对异化的批判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异化性质。在“现代经济学”看来,这一批判已经过时,是老生常谈,但对于理解资本主义来说,却是基本的。文学作品经常出现对那种追求“身外之物”的人生观的批评、讽刺,但我们需要从理论上阐明人类的这种异化。
②只要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不改变,就意味着总量资本过剩的加重。资本主义必须为这一部分过剩资本寻求新的市场。这就是创新的必要性。传统资本可以通过暴力等来扩大市场,但今天已经不行。今天主要靠创新来拓展市场。有管理创新,但更多的是靠新产品创新,其中就包含着软件新产品的创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和人类创新的能力都是无限的,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问题在于创新的动力来自使用价值还是来自交换价值。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创新永远都是需要的,人类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永恒的;但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创新则是有极限的。
这并不是说一般的创新有极限,人类创新是没有极限的。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创新则是有极限的。软件的技术创新也是无限的,但对于满足商业目的来说,对于奢侈需求和浪费性需求来说则是有限的。那种为了利润而无限制地“升级”就是一种浪费性的“技术创新”,其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合理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软件的这种浪费性的技术创新逼迫硬件也跟着进行浪费性的创新,实际上是两种浪费性的创新“软硬兼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大量过早地宣布“报废”的电脑器件已经对生态造成重大压力。而这只是资本主义浪费性生产和消费的一个例子而已。
③从交换价值为目的回复到以使用价值为目的。
人类最初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后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的产生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但同时也导致了私有制的起源,产生出异化,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扩展了人类总体生产的范围(全球化),使人类的生产成为一个全球整体。只有在资本主义时代,我们才能说“人类的生产”。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把异化的一面发展到极致,走到这种生产方式的尽头。马克思想仅仅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尽头,但资本主义在其“丧钟”已经“敲了一百年”以后,还在继续发展,这说明,就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来说,资本主义似乎总是能够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使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则把对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分析与这种生产方式与自然界的矛盾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通过资本主义内在生产机制与外部自然界的矛盾,来深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解。我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开始遇到了它的外部极限,即生态危机。如果人类不改变资本主义内在生产方式,其将无法越过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向使用价值的回归是人类的希望。而自由软件运动则从信息技术领域呼应了这种回归的要求。
四、结论
自由软件运动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新反映。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将加速资本主义利润下降趋势,也就是加速暴露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由软件运动实际上重新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问题,以最新的方式反映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深刻矛盾。自由软件运动提出的软件编制要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理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正在出现改变这种关系(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客观要求。同时,自由软件运动的实践,自由软件的逐渐普及,也在为这种改变提供出新的实现条件。如果利润下降趋势、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理论在软件产业领域是适用的,那么,由于软件产业在资本主义整体生产中不是孤立的,它也会影响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其它领域,成为普遍的规律。
收稿日期:2002-03-06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交换价值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运动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