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属于重要建筑工程,它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文章先对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某工程为例,就其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使用后浇带技术,稳固建筑工程,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受到的应力,保证工程质量。结合后浇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对其施工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将来施工当中要深入进行探究,完善后浇带施工技术,为将来的建筑行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类
1.1 后浇收缩带
房建施工新浇混泥土产生收缩会导致施工产生形变,一般发生在施工的后两个月内。采用后浇带施工可以改善由于建筑结构平面尺寸超过混泥土施工规定的伸缩缝最大范围,帮助混泥土自动伸缩。
1.2 后浇温度带
温度变化也是影响建筑结构的一个客观因素,建筑结构发生变化会导致结构裂缝,施工中大面积混泥土部分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形变,这时采用后浇温度带的方式可以消除因此带来的变化,提高工程质量。
1.3 后浇沉降带
高层建筑的主体与裙房之间的裂缝要结合实际基础样式、上层结构、上层受力等情况综合分析判断是采取后浇沉降带还是永久变形缝。通常房建项目地基持力较好,高层建筑沉降形变力不大,可以采取后浇沉降带的方式使高层建筑与裙房成为一个整体,反之则采用永久变形缝的施工方式。
2 后浇带施工功能分析
2.1 优化建筑结构问题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优化结构、完善基础设计等优势。在建筑整体性施工中,很多建筑的地基承重能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了地基沉降,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对建筑浇筑时间、建筑结构等强度参数进行计算、核对,并对整体建筑产生的内部应力进行模拟计算,可有效解决裙房的结构问题,优化建筑基础设计。
2.2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
后浇带施工主要功能是避免温差过大、施工不当等所造成的建筑结构收缩以及膨胀,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若产生了严重温差,会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应力,导致其出现挤压力量,使墙体结构出现严重的形变,甚至产生严重裂缝。后浇带施工以预留裂缝方式,对温度应力等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混凝土结构凝结收缩过程中,实现保护整体建筑结构的作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3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 掌握好施工的宽度与施工的间距
为了确保施工中有较为良好的结构性能,需要严格控制好施工的宽度以及施工的间距。建筑从整体上不能高于 22 层楼的高度,在这个流程中的钢筋存在受力效应,不能将其分割切断,这也是对安全性能的一种保障。施工当中有大跨度方式的后浇带,可以通过切割的方式来处理受力的钢筋,之后在浇筑当中展开焊接连接处理,如此一来防止受到较大的力造成变形。在这样的情形下需要把后浇带的宽度设置低于 7m,间距设置当中,并不是全部都展开设计图纸的预留设计。
3.2 科学合理对浇筑时间和断面形式进行规划
后浇带断面设计中,要与混凝土断面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让建筑结构避开应力过分集中或者过大带来的变形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后浇带浇筑当中最为常见的直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浇带施工时间确定中,大部分的混凝土施工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就需要施工人员展开后浇带施工操作,可是实际的操作当中,特别是展开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体部分所构成沉降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其他部位的时间,并且高层建筑主体当中混凝土部分凝固中产生的沉降也明显要比裙楼的载荷要高很多。因此,将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沉降工作结束之后,才能够展开对其他位置后浇带的施工工作,这样一来才可以良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施工季节以及施工材料等影响因素同样会给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带来影响,从而延长后浇带的施工时间,这部分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施工图纸上进行标注。
3.3 后浇带施工材料和模板
和其他的施工技术比较,后浇带施工技术对材料以及模板有非常高的标准。(1)后浇带施工当中利用的材料一定要是无收缩的混凝土,混凝土
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展开配置,预防完成施工工作后产生收缩裂缝,直接对工程质量带来影响。(2)后浇带混凝土要有非常高的强度,现如今的工程当中,一般要使用加入早强减水剂的方式来展开处理。(3)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后浇带内整洁干净的施工环境,而且要保持后浇带内表面湿润,湿润的时长要长于 24h。针对存在裙楼的高层建筑,后浇带模板预设要严格根据施工图展开施工,施工铺设的钢丝网模板网格间距、钢丝的粗细要保持大小相同。另外,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比较材料的质量,保证模板质量可以符合设计图纸当中的标准。若模板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无法达到规定标准,那么在裙楼以及主楼跨度较大时,容易导致地下室的大梁承载力太高,从而破坏钢支撑扣件当中的螺栓。
3.4 混凝土浇筑
为混凝土展开后浇筑的施工操作当中,通常来讲,大约 65d 就能够实现闭合浇带,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收缩变化将会停留在我们所预期的标准层面上。一般来讲,要严格根据操作流程展开作业,最终都会达到 75%。大部分的高层或者是超高层的建筑物都是利用后浇沉降带,但是在展开操作之前要分开主楼与裙楼,等到高层地基向下沉降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同时,一定要重视浇筑的有效时间,结合施工困难程度、时间长短、使用成本的多少来充分考虑。另外,还要后浇温度带,这样的后浇带有关技术留有时间大约是 75d,现实的操作流程中也需要按照这个标准展开。值得关注的是,浇筑的温度要伴随着季节以及气温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所以,展开浇筑作业操作当中,一定不能在过高温或者是过低温的条件下展开,这样的极端天气将会给混凝土强度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展开及时的养护,一定要确保充足的养护时间。
3.5 后浇带施工缝后期处理与保养
3.5.1 二次开发振捣
后浇带施工当中,混凝土初凝后,针对初凝的后浇带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确保上升的浆体以及下沉的粗骨料能够完美的融合,二者可以均匀的混合。根据施工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二次开发振捣的形式可以非常好的减少后浇带结构形式产生裂缝的几率,虽然出现了少数的裂缝,但是依然不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显著提高。
3.5.2 后浇带施工部位养护
后浇带施工位置的养护在后浇带施工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后浇带施工与其他结构的施工不同,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位置与总体组成较为稳定的结构体,就要强化对后浇带施工位置的保养。完成后浇带施工时,要及时清除连接的位置,防止后浇带位置存在积水或者灰尘。通常后浇带施工位置养护,在后浇带施工的场所两边设置好挡水砖,实现防护的作用,养护的时间长要高出 14d。养护当中一般会使用湿麻袋覆盖物来覆盖后浇带的施工位置,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如果在防水混凝土结构的两侧设置后浇带,那么就要把养护期延长到超过四周。
结束语
时代发展飞快,中国的建筑业也在日渐成熟,后浇带技术的普及也将是在所难免。在建筑行业中,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裂缝现象,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国民的生命安全做了保障。通过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使建筑行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长江.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浅析[J].居舍,2018(4):32.
论文作者:顾文奎1,庄岳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时间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