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
湛江市公路管理局雷州分局
摘要: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而言,路基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路建设的质量好坏,因此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公路的路基基底处理技术和路面质量控制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路基基底;路面养护;病害防治
虽然经过多年的公路建设实践,我国在路基施工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公路的施工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限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在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技术上仍然面临一定阻碍。公路的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是整个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公路的质量、运行状况和使用寿命等。因此,加强对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公路的路基基底处理技术、路面质量控制技术和路面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一、路基基底处理技术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其施工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质量和整条公路的施工质量。
1.1准备工作
在公路路基的填土与压实阶段开始以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材料选择上,要选取满足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材料做路基填料;技术上,要在施工前做好击实试验和土的液塑限试验,以确定该土样是否能够用于此地施工;其常用设备机械有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静作用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等;另外,还要对施工路段的杂草、杂物进行清除处理。
1.2不同坡度基底处理
1.2.1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也可采用浆砌片石与浸水挡墙进行综合防护。
1.2.2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
1.2.3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的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例如:要清顺滑体坡面,对于较软土质路基采用干砌片石进行防护,综合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和土质等因素改善基底条件;在滑坡体上施工时,应设桩点随时观测滑体变化的状态,做好滑坡区的内外排水工作;在滑坡体上修筑抗滑挡土构筑物时,应按规范施工,抗滑挡土墙基础要设置在最下一层的滑动面以下,若抗滑桩和抗滑挡土墙共同支挡,要先做抗滑桩,后做抗土墙,多排支挡,则要注意先上后下的顺序。
1.3基底处理技术
1.3.1填前压实技术
对于路基的填前压实工作,应提前清理好路面,做好填挖界面的纵向结合,若结合面坡度过陡,可用土工钉加强结合。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应综合设计,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0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基。半填半挖路基中填方区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对泥土路基要挖出台阶,并保证台阶向内倾斜,还要对泥土的含水量加强控制。如果施工中泥土含水量过小,要向其均匀加水,然后进行碾压;如果含水量过大,则可以适量加入石灰进行掺配处理,或将泥土翻松后适当晾晒。
对于软土地基的填前压实工作,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如果软土地层的含水量高于标准或低于标准,宜采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含水量过大的地基,可填入干土粉或石灰粉吸走多余水分;含水量过小的地基,可事先浸湿加固范围内的土层,先外圈、后里圈,间隔进行成孔。如果要减轻对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宜采取轻质材料来填筑路堤,例如粉煤灰填筑路堤可使路堤自重减轻25%。对于浅层软土地基,可在地表铺筑土工布,达到分隔、过滤和排水的作用,然后再填筑路堤,也可采用粗集料(砂砾)换填,片石挤淤等措施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强夯工艺
在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后,要按设计要求测量定位,确定强夯的范围;在测量并标识第一遍夯点位置时,要尽量减小误差,确定地面高程;起重机就位后,其夯锤中心要与夯点对准,使夯锤自由下落时准确率提高;另外要测量夯前锤顶的标高,确定零高度;不断变换夯点,完成每一个夯点的夯击工作。一般多为补压措施,单击夯击能量1000kN.m,最后一遍沉降量控制在3厘米以内,具体夯击遍数由试验段确定。
1.3.3掺灰工艺
在进行掺灰工艺处理道路基底时,首要要对基底进行清理,对地面附着物、树根、草皮、垃圾等要移除清理;然后,待石灰到场后进行材料确认;实行掺灰工艺以前要测量并放样,架设控制桩以控制灰土的捕筑宽度和层数。在掺灰工艺的技术控制上,回填灰土要注意必须在场外充分拌合,避免生土团和石灰窝现象的发生;另外,混合料中的最大粒径要符合规范要求,压实过程中要确保每一层的密实度。
1.3.4冲击碾压技术
冲击碾压施工前,要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冲击压力的边界实行测量放样,确定压实边界;然后平整场地,做好场地的清洁工作及含水量检测工作,对并碾压前的密实程度和高程进行测量记录。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对每个划分好的区域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碾压,一般是在常规的压实功后采用冲击压路机补压20遍,沉降量控制在2到5厘米,具体工程要根据现场试验段确定。
二、路面养护质量控制技术
在公路的施工建设完成后,路面的养护阶段同样至关重要,且难度较大。对于公路路面的养护,重在日常养护,这需要制定详细的规范和准则,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派专职人员每天上岗巡视,做好检查和维修记录。对于潜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路面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上报,预防路面开裂、深陷等系列问题的发生。还要定期对公路的平整度、弯沉、抗滑力和车辙等技术指标进行抽样调查检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评价体系。
另外,缺陷责任期内的公路维修养护,也是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公路建成通车的初期,路基会发生一定的沉降,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一般在通车后一段时间内会逐渐暴露,在建成通车后二年内出现的质量缺陷由承包商负责维修,因此对公路的安全和使用要做好监督和养护,可以购买专用养护设备,组建养护机构,专门负责对公路路面状况的养护工作。
三、路面病害防治
3.1沥青路面的病害防治
3.1.1波浪。它是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洼和凸起变形。交叉口、停车站、陡坡跃路段行车水平力作用较大的地方,最易产生波浪变形。波浪变形的自治较为困难,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要热拌混合料填平。
3.1.2裂缝。路面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和网裂几种。
对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采用灌入热沥青材料驾封闭处理。对较宽的裂缝,则采用堵塞沥青石屑混合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自治。龟裂、网裂严重的路段,则应进行补强或彻底翻修。
3.1.3松散。大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松散的原因是采用的沥青稠度偏低,黏结力差,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或所有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自治方法是清除松散的沥青面层,重新铺设合格的面层材料,并予以压实。
3.1.4啃边。在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啃边”。产生的原因是路面过窄,行车压到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啃边。对啃边病害的自治方法是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设加宽路面基层到面层宽度外20~30公分。
3.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与维修
3.2.1填缝料的填补。填缝料常因高温被挤出而失落,日久老化而失去弹性,因此,一般在冬季缝隙增宽时增补或更新填缝料,使缝隙填料保持饱满不渗水,避免杂屑等不可压缩的材料混入。
3.2.2裂缝的修补。对较小裂缝,应及时将裂缝内的尘土清除干净,再灌满沥青砂封缝;或用环氧树脂胶结。对严重的裂缝,宜先将松动部分凿除并清理干净后,在干燥情况下,用液体沥青涂刷缝壁,再填入沥青砂捣实、熨平,并以细砂覆盖。裂缝的修补工作宜在秋末冬初缝隙较宽时进行。
3.2.3大面积磨损的处理。当磨损、剥落面积较大时,可用坚硬石料进行双层沥青表面自治。黏层油应用较稠的沥青,用量应稍多,以免剥落。对已磨光的路面,国外常辅上防滑沥青砂封层,或者用割槽机将路面割成小横槽,以恢复抗滑力。
四、结束语
道路的畅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道路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近些年来,我国的道路工程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严重的威胁到行车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很大的隐患。所以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小华.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2]罗财明.浅析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的地基处理技术[J].广东建材.2014(12)
[3]马号杰.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3(21)
论文作者:黄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基底论文; 公路论文; 沥青论文; 裂缝论文; 含水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