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很多领域在利用手机等多种媒介来对信息进行传递,而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与设计是通信基站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现代通信质量与信息服务。本文围绕通信基站,介绍了通信基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如何选型,并提出通信基站比较恰当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通信铁塔;基站;设计
引言
目前,通信行业已有较好的运转,很多手机用户对通信质量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3G、4G网络在国内的普及,要求对基站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通信基站,应当考虑诸多不同类型的设计因素。除铁塔内部的结构,所在地的地理条件、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美观性之外,同时也应当考虑设备自身的性价比,以及后续维护。
1 通信基站建设基本框架结构
通信网络中,基站建设是必备的支撑物。通信基站是通信信号对某个区域进行覆盖而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通信系统比较关键的部分。基站建设,大致分成基站机房、天线架构以及铁塔/桅杆等多个部分。基站机房。例如:传输、收发信以及电源设备,同时还包含环境动力监控、自动灭火以及空调等多种装置。铁塔/桅杆。大致分成防雷接地装置、塔身以及天线支架,同时还包含辅助设施或是地基基础等。
2 铁塔特点、设计要求及选型依据
基站建设,和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挂钩。地理因素,对铁塔也会提出不一样的设计要求。结合铁塔个人的特征,对通信基站铁塔作出科学地选型。对基站铁塔进行选型时,如何保证其科学性这是设计单位应当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基站铁塔作出科学地选型,有助于减少工程周期,控制工程造价,增加通信效率,避免通信过多地出错,维护结构完整、安全。选址要求。铁塔选址,对基站设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需结合用户实际的数量进行科学选址。山区范围信号比较差,或是基站所覆盖的范围偏小。设置时,或可遭到电磁或是易爆物品的的干扰和限制。所以,基站建设应当尽量绕开上述区域。铁塔附近,不允许其他各种物体进行遮挡,防止信号不畅。除上述外,通信铁塔搭建时,设备安装同样有比较高的施工难度。所以,后期维护所需的环境要求也比较严格,如飞航高,较好的维护性。基站在具体的建设中,应当选购多种不同的设备。设备和设备双方,也有诸多的连接环节。所以,对后期维护同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我们在安装基站设备时,需对其作出妥善地部署,对设备连接进行调整,使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能够有序地完成。①安全性要求。对基站以及铁塔进行设计时,周边环境同样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怎样消减环境带来的影响,维护铁塔安全,这点同样非常地关键。②经济型要求。对铁塔进行建设时,地理环境、人口密集度同样对其有较大的干扰。设备选型时,切不可只考虑高价设备,而需关注其性能。③美观性要求。基站铁塔工程必须拥有常规性的通信功能,这和城市规划乃至设计发展均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基站建设应当和周边环境之间保持绝对的协调、一致性。
2.1 铁塔选型依据
按照当地所处的地质条件,来对铁塔类型予以明确。对通信基站铁塔正式进行施工之前,需对现场的施工环境作出深度地岩土勘察。利用勘察,来判断所属的地质环境。利用铁塔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地方环境,找到性价比相对突出的铁塔选型方案。选择桩基础时,应当计算期具体的桩基抗压以及抗拔实际的承载力。同时,需核算出桩的沉降、抗裂以及抗弯承载力。通信铁塔结构,应当保持绝对的完整、稳定。而该种稳定,往往需要对铁塔上端结构引起重视,维护其荷载安全,使其能够将通信信号向地基进行有效地传递。铁塔基础可考虑单桩、扩展或是群桩。结合天线实际的挂高,来对铁塔类型进行明确。铁塔挂高,多是情况下为15~40m。若有必要,我们可对高度作出适当地微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指出的是,应当结合地方所处的环境和地形。若在城市楼顶上对铁塔进行安装,其高度需作出严格地调整:桅杆设定于15m、抱杆设定于5m。若铁塔选址于山丘上,其铁塔高度则可延长至20m。结合租用场地来对铁塔类型进行明确。通信运营商在实际对基站进行建设的活动中,应当合理地租用场地。选址,对铁塔类型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型的铁塔,其所占面积往往也不一样。譬如说:角钢铁塔,其占地面积大概是80m2;三管铁塔,则为50m2;而单管、拉线铁塔则分别占地30m2、800m2。
2.2 设计分类
对铁塔本身的功能进行设计时,风力荷载能力同样也有关键的控制意义。对铁塔进行选型时,按照铁塔自身的建设需求,挑选基本风压或是环境多为地面。设计活动中,需考虑无线通信专业。按照铁塔本身的技术要求来对面积以及高度完成设计。设计时,通信铁塔大多是重复进行的,其数量相对偏大。为确保铁塔本身的设计规模以及方案看起来更为科学、规范,建议选择图标准化方式来对其进行建设。不同类型的铁塔,在建设时也有明显的差异。若处于高度或是风压一致的环境下,单管塔占据的面积相对偏小。三管塔则刚好相反,其倍率约为单管塔3~5倍,基于经济的视角,上述铁塔形式有较多的差异。结合工程本身的需求,对其作出合理地选择。若建设面积没有任何的约束,建议将三管塔中不同的工程予以优化升级。
3 通信基站设计实例
这里,我们列举了某通信基站为例,对基站设计作了初步的分析。①基站选址。a.现地勘探。本基站所处位置,其地下水埋藏的相对较浅,土质为黄土,疏松度大,且承载力相对偏低。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其埋深测定为3.7m,①②层均为疏松黄土,其承载力控制为100kPa,而层底埋深大概为7m,且地下水对混凝土有一定的腐蚀性,但程度比较弱。地质条件。b.对基桩灌注方法进行明确。本基站所处位置的地下水相对也比较浅,基坑开挖无需太深。不然的话,有必要进行排水,扩大施工费用,建议选择独立基础。将①层粉土当作是基底持力层,基础选择为3m×3m,且埋深大概2.5m,便可适应抗压的基本要求。为给垫层施工带来便利,基底下可以垫上0.2m厚度的级配碎石。边宽,需超出基础边大概0.15m。地下水多少对混凝土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混凝土搅拌时需考虑矿渣硅酸盐水泥。②基站机房设计。基站机房均为自建塔侧机房,和铁塔基桩之间的距离大概2m。根据工艺要求对设备进行安装,选择“课桌式”进行排列。设备和设备双方,相隔1.2m。结合现实状况,可对其作出调整。③铁塔桅杆选型。本基站选址于澄城县,属于郊区相对开阔的地方,对维护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建议搭建三管塔。按照勘察结果,我们对该基站基本的设计概况进行汇总:三边形钢管塔,其桩基选择钻孔灌注桩,高度30m,避雷针高度控制为2.5m。通信铁塔均为钢结构,全部材料均需进行热镀锌处理。地震烈度大概Ⅶ度,基本风压大概为0.35kN/m2。为便于顺畅地通信,本设计将地震烈度假设为Ⅷ度,对风压进行扩增。机房选择为侧机房,和铁塔基桩之间相隔2m。
4 结语
综上,本文提出了通信基站的内在构成、建立了基本框架,介绍了基站铁塔的相关特点、设计规则和实际的选型依据。同时,针对多种铁塔展开了深度的分析和比对,从美观性、安全性以及维护性等诸多角度上,对通信铁塔该如何进行选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通信基站制定科学的选型方案奠定坚实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韩炳忠.通信基站铁塔与机房的设计优化[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05:12~16.
[2]史俊青.通信铁塔安装工程设计施工[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01):123~127.
[3]刘巧英.通信铁塔基础选型与设计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8):116~118.
论文作者:张小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铁塔论文; 基站论文; 通信论文; 设备论文; 机房论文; 环境论文; 对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