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早产儿静脉炎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4月份收治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早产儿30例,予以常规输液;实验组早产儿30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情况,记录和比较干预后早产儿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的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早产儿;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280-01
引言
早产儿主要至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早产儿因机体较弱,体质量较低,因此死亡率较高[1]。对于低体重早产儿,临床上需要应用药物维持生命,药物的长时间刺激可导致局部血管受到影响,导致静脉炎。我院就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静脉炎的价值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4月份收治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早产儿30例,予以常规输液。其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胎龄平均为(35.1±0.2)周。平均体质量为(1711.2±112.1)g,其中阴道分娩有19例,剖宫产有11例。实验组早产儿30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胎龄平均为(35.3±1.1)周。平均体质量为(1700.5±102.5)g,其中阴道分娩有20例,剖宫产有10例。两组早产儿基线资料平衡,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输液,经头皮静脉给药,取普通医药胶布对头皮针进行固定,同一部位予以持续输液,中途不更换输液部位。
实验组在输液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1)营养液制备:营养液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微量元素、水分,并经规范制作注入静脉营养袋内,经周围静脉或者中心静脉注入。脂肪乳在营养液配制过程中应最后金瓶壁加入并摇匀,确保无菌;(2)静脉通道构建:在穿刺过程中,静脉通道选择手背静脉、桡静脉、头皮静脉、足背静脉以及大隐静脉,若所处季节为冬天,尽量避开足背静脉、大隐静脉输液,防止输液时间过长导致早产儿受寒。抽血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的抽血方法以及技巧,抽血静脉可选择股静脉、桡静脉,早产儿需要保持头部安静,因此严禁经头皮静脉采血。下肢静脉严禁应用多巴胺,防止因下肢血流缓慢导致药物滞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3)固定:合理的固定可确保输液顺畅,防止针头脱出导致输液失败而重新穿刺,避开了二次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防止引发护患纠纷;(4)注入时间、速度调整:早产儿因自身机体质量较轻,心肾功能发育不全,因此对水电解质负荷能力较弱,输液过程中需要对输液量以及输注速度进行计算。过多或过快的输注可导致穿刺部位浮肿,加重局部负担,甚至可导致心力衰竭,引起肺水肿,甚至可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短时间内若血浆渗透压增高过多,可导致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病情较重的早产儿需要强心药物进行心率维持,药物的滴入要求缓慢,然而长时间的药物刺激可导致局部血管痉挛,需要严格控制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早产儿的干预情况,记录早产儿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情况。同时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程度分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且予以χ2经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且予以t检验。数据差异明显(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早产儿有3例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早产儿有9例出现静脉炎,发生率30%。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早产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早产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早产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高浓度的药物长时间刺激,可对静脉内皮细胞造成影响,导致血管产生血栓,导致浅静脉壁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血液瘀滞、浅表静脉曲张,甚至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导致渗出液,产生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产生索状硬条或者串珠状硬结[2]。
因此在早产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予综合护理,提高一次性穿刺陈功率,减轻静脉炎发生,减轻早产儿痛苦,缓解早产儿家属的身心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落实综合护理,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输液安全性。研究得出,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对早产儿输液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轻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吴巍.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202-203.
[2]洪月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静脉炎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4):136-137.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早产儿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炎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