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秋[1]2000年在《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我国政府在1994年批准《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国科技部从“九五”期间开展了不同区域持续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研究。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是全国7个A类示范区之一,它的目标是为我国东北地区21世纪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在技术、产业、观念、体制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为本类型区形成完整的持续高效农业体系、促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根据可持续农业提出的国际背景,按照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原则、战略、模式,综合评价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模式,并得出结论: 1.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是以可持续为前提,以发展为主导,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集约农业发展道路,为我国和东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做示范。 2.牡丹江持续高效示范区符合我国可持续农业区域发展战略。他们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突出技术创新,以持续高效为目标,注重专题攻关和技术研究,全面加大技术开发与推广力度,为东北类型区发展持续高效农业提供了新技术;加快结构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抓调整,不断优化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模式;注重管理创新,以示范引导为手段,突出各个小区的集成度的显示度,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为东北类型区农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新样板;实施组织创新,以民办形式为主体、大力培植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化解农业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东北类型区发展市场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坚持环境创新,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地搞好生态环境治理,为东北类型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3.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坚持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全面提高了示范区的科技含量。他们坚信科学技术是持续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4.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重点,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
王宏燕, 秦智伟, 郭文学, 李文华, 王长虹[2]2002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阐述了牡丹江国家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背景、目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绩。示范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以技术为主导 ,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 ,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集约农业发展道路 ,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典型示范。参 2。
王旭梅[3]2002年在《牡丹江市持续高效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实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牡丹江市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为样本,通过示范区结构调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对该示范区农业可持续性作出评价,并以其中二个示范点——渤海、大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牡丹江市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所搜集的指标进行调整和归并,筛选出17个指标,然后通过Delphi和AHP方法对所确定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和权重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各指标的权值,由此构建该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继而作出评价。其中,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并采用容易收敛的基于非梯度的单参数动态搜索算法(SPDS算法)训练网络,输入实测数据库,最后输出结果。 结论如下: 1 通过对牡丹江市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可持续性评价,该示范区在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方面是可持续的,其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得到改善;农业基础建设明显增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2 通过对二个示范点的实例分析——渤海示范点,通过对该示范点农业景观结构调整,其环境效益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大湾示范点,通过对该示范点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分析,结果表明,其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赵海明[4]2013年在《牡丹江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民基础的农业,我国虽然农业生产总量大,但是农业生产化水平低,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在诸多方面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因此,国家大力发展科教兴农和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计划经济的历史产物,烟叶生产虽然未完全走向市场经济,但烟叶生产在实现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化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便利条件。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省烟叶主产区之一,牡丹江地区地跨牡丹江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鸡西市。烟草对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提高企业的利润以及创造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牡丹江地区烟草农业存在着农户规模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如何发挥区域内部行业、生产、人力资源优势,使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是摆在牡丹江烟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对牡丹江地区甚至对于黑龙江省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遇,黑龙江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是黑龙江省农业整体情况却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相对于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来说还是起步晚、起点低。特别对于烟叶生产来说,烤烟种植经济优势不明显、土地流转较少、难以形成大面积种植、烟叶种植者素质不高等因素都制约着牡丹江地区烟叶种植发展。本文正是从正面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着手分析,提高牡丹江地区优势环境和因素,减少劣势和风险,凭借对生产环境的改善,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变革土地流转政策,实现规模化种植;增加技术投入,提高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增加服务力度,推动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增加信息支持,实现烟草的信息化管理;改善风险保障制度,从而形成一套适合牡丹江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道路,最终为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超[5]2017年在《牡丹江军马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紧随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渐由传统单一的方式向现代集约模式转变。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园区在满足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开发旅游观光、技术示范等功能,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新目标,对于引导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响应牡丹江军马场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改善牡丹江军马场农业发展现状,调整军马场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军马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军马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军马场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景观设计、产业规划等,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踏勘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军马场农业园区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1)总体规划:将军马场现代农业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农业生产与示范区、度假休息区、互动区、景观观赏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服务区,以实现园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示范、休闲度假和景观观赏的功能。园区路网规划是在现有路网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利用,最终形成环形网状路网结构。园区分为三级路网,一级路网宽8m,二级路网宽6m,三级路网宽2-4m。同时园区内规划有4个出入口,分别为一个主出入口和三个次出入口方便车辆的通行。(2)景观设计:园区充分利用农业与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的设计,园区内设有景点20处,其中建筑景观包括生态餐厅、屋顶花园等;水体景观有水上公园、垂钓观赏园等;地形景观有观景缓坡、下沉式广场等;植物景观有观赏果园、景观大道等;体验类景观有农耕体验园、烧烤园等:生产与示范景观有大田生产区与高新技术示范区;通过多种景观的组合,以丰富园区景观的结构。(3)产业规划:园区在产业规划中,开展以农牧业与旅游业多产业结合的发展模式。农业种植还是以当地传统的农作物生产为主,扩展当地具有较好市场优势的农产品种植。西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因此园区在优势产业的扩展中,构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西瓜种植区域作为园区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牧业主要以当地的畜禽养殖为主,建立农牧业之间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同时以园区农业与自然景观为基础,开发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产业。园区内依据游览时间的不同设置有三条游览路线分别为半日游、一日游和多日游,以满足不同游客的观光需求。
崔娜[6]2017年在《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而创办的一种经济互助组织,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改变农村参与市场经济的方式与行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等方面提供积极影响。本文主要以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由,根据问题,考虑牡丹江具体状况,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主要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特点及类型,农民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制度、它坚持实行民主管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保障社员共同利益等原则。第三章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启示,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我国山东省潍坊市蔬菜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河北邯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第四章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定位、运行模式。第五章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较小,带动性不强等问题;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认知度不强;传统农业模式固化,人才引进吸引力偏低;探索阶段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典型示范户的带动发展模式;市场参与程度低,产业链条循环未能形成等原因。第六章针对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分析,主要包括强化引导,充分发挥龙头、大户示范作用,促进企业规模化;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形成不竭的内生动力;完善政策,强化扶持,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七章结论。
胡翠霞[7]2008年在《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农业的实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致使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大量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黑龙江省未来农业发展的隐患。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它要求在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注重农业生产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在国内,对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研究还寥寥无几,特别是对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以及区划之后的模式选择研究在公开发表的刊物上还未出现。基于以上的考虑,文章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等学科理论的融会贯通,对循环农业的相关内容作了理论上的研究。采用归纳法,对循环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循环农业与其他农业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循环农业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过程中也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在模式的选择过程中,运用了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从宏观角度,借鉴国内其他省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经验,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选取了影响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的一些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将黑龙江省13个行政区进行地域的划分,根据各个分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地域分布相似性等因素,确定了各个分区所选择的循环农业模式,并针对各个分区所选择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循环农业模式在各个分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其中,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和各个分区的模式选择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作为文章的拟创新之处。
孙颜君[8]2016年在《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应清醒地看到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截止2015年末,全国粮食已实现“十二连增”,这创下了历史新高,在粮食丰产、仓廪殷实的背景下,部分地区仍旧存在农业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以及原字号、初字号、低附加值农产品居多而导致的优质不优价、丰收不增收的尴尬现象。对于像牡丹江地区这样的地貌以山林丘陵为主的山区半山区农业来说,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不啻为最好的选择。目前看,国外如美国、日本、荷兰等在特色精品农业发展上都能结合本国实际取得较好效果。我国在特色精品农业发展上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他们放大自身优势,对发展本地特色精品农业,做出了积极探索。该论文结合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对其进行SWOT分析,最后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保障措施上提出建议,以期对牡丹江地区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对山区半山区等非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有益参考。全文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行描述。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特色精品农业概念,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研判。第三章: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从特色精品产品丰富、特色精品农业品牌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对外合作初具规模、市场加工体系正在形成等方面来介绍该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第四章: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SWOT分析,从自然资源优势、气候生态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政府支持优势四个方面介绍该地区发展优势,从农民思想意识狭隘、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偏低、产业装备水平相对滞后、精深加工比重偏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影响力和营销力不强方面分析现存劣势,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特色精品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两个方面分析发展机遇,从农业粗放发展导致环境保护亟待加强、贸易壁垒阻滞农产品出口、政府扶持尚有缺位分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五章:国内外特色精品农业经验与启示,国外选取了美国、日本、荷兰三个国家,国内选取了乌鲁木齐、肇州等特色精品农业发展县市,力求发现产业发展精粹,汲取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第六章: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发展战略目标,设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保障措施,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建议。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王江丽, 王宏燕, 秦智伟[9]2004年在《大湾村“农-牧-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大湾村“农 -牧 -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概况、技术体系、模式、效果及政策支持体系 ,该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技术为主导 ,结构调整为切入点 ,走现代化、集约化、效益化和持续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为东北地区的城郊型村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了典型示范。
赵洪亮[10]2011年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八大经济区”之一,对全省的经济发展起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因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基本条件,探索适合加工区的发展模式。以非均衡发展为切入点,在选择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探索和诠释以承接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强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为代表的外延型发展方式,以深化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内部分工与协作、区域产业整合为代表的内生型发展方式,实现外延型与内生型发展相结合的“π”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外延和内生型发展同时推进的发展思路是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项探索,同时也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实现快速发展以及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D]. 秦晓秋. 东北农业大学. 2000
[2]. 黑龙江省牡丹江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开发研究[J]. 王宏燕, 秦智伟, 郭文学, 李文华, 王长虹.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2
[3]. 牡丹江市持续高效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实例分析[D]. 王旭梅.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4]. 牡丹江地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D]. 赵海明. 吉林大学. 2013
[5]. 牡丹江军马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D]. 文超. 东北农业大学. 2017
[6]. 牡丹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D]. 崔娜. 吉林大学. 2017
[7].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的生产区划与模式选择研究[D]. 胡翠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
[8]. 牡丹江地区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研究[D]. 孙颜君. 吉林大学. 2016
[9]. 大湾村“农-牧-企”综合外向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王江丽, 王宏燕, 秦智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
[10].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模式研究[D]. 赵洪亮. 黑龙江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