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劳动环境监测有色公司)
摘要:发电机组、变电站工频电场对人体、环境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周围环境的工频电场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其是否处于国家标准的范围之内。在不同系统、设备之中,其电场强度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燃煤类型发电机组、变电站工作环境的观察,对环境中的工频电场进行了分析,了解不同设备的电场强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燃煤型发电机组;变电站;工作环境;工频电场
引言:
变电站、发电机是我国电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压电逐渐普及过程中,工频电场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对周围环境、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燃煤型发电机组、变电站周围环境中的工频电场强度,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具体的数据、案例等,对工频电场水平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发电机组与变电站工作环境工频电场测量
发电站系统设备具有明显的复杂性,设备较多,在长期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工频电场,若工频电场出现严重超标情况,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形成电磁反应,甚至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可能会产生职业病。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变压器、变电站等,每个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工频电场,对其进行测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例如,某发电厂以发电机组为驱动力,配合500KV的变电站运行,电力部门为了分析此工作环境中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对其进行了测量观察。
在对环境电场强度进行测量过程中,该部门通过计量检定的方法,并借助电场测定仪设备,以《工作场所因素测量》文件为指导,开展具体的工频电场测量工作。主控室测量节点5处、发电机组测量节点5处,变压器测量节点12处,其中包括母线电场环境测量、闸口电场环境测量、互感器电场环境测量等。在具体测量过程中,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利用仪表显示设备对其进行测量,取多个测量数值,观察数值的变化,避免一次测量过程出现误差。在工频电场测量过程中,在设备周围工作区1米左右区域进行测量,测量取六个数据,并最终取平均值,测量高度距离平面1.5米,人体可承受的标准工频电厂之为5kv/m。若测量结果超标,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若测量结果合格,则需要维持现状。
2.工频电场测量结果分析
工频电场是影响员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主控室、发电机组、变电站是形成工频电场的主要因素,其工作区也是职业病的高发区。在日常工作中,发电厂的工作为四班三运制度,主控室负责具体的调度工作,并负责整体系统的运行工作,由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值班、守护,避免突发事故对发电造成影响。基于工作环境分析,发电机组大都设置在室内区域,而变压器设备则在室外,均采取开放式的运行方式,员工需要按照规范定期开展设备的运维工作,并按照流程对设备、系统进行巡回检查,每两个小时对其进行巡检。例如,某发电厂巡检工作路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设备、闸口、互感器等,并在具体工作中配置防静电服、屏蔽服,配带齐全的防护装备,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
该发电厂结合上述的方法对设备进行了测量,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经过工作区工频电场强度分析,发电机组、控制室的电场测量数据为0.3-0.8kv/m,符合行业制定的标准。而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较高,测量结果到达了标准线的临界值。在对发电机组、变压器的母线工作区进行工频电场数据测量采集,6处采集节点、经过36次数据测量对比,其超标率达到了33%以上,基于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分析,测量工频电场的强度进行明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具体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量节点工频电场强度数据(KV/m)
3.发电机组与变电站工频电场防治措施
3.1高强度工频电场危害阐述
电流运行所产生的电频率正常范围为50Hz,在电流运行过程汇总,会改变周围的电场结构与磁场反应。发电厂工作没有对接触工频电场值进行限定,仅仅通过轮班制度、运维制度减少工作人员与设备的接触时间,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磁场强度限值,在高压设备、变电设备工作区域,存在高强度工频电场,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结构,引发多种不可控疾病,引发严重的职业病危害。所以,对发电机组、变电站设备的比较常见的工作区域进行电场强度测量,已经工作人员需要长期停留的位置进行测量,是实现职业病预防的关键手段。在本次测量工作中,交流电频率为50Hz,应用一次升压的方式对其进行测量,出线连接在500KV的电网之上。经过测量结果反映,部分区域电场值存在严重的超标,证明该区域存在一定的职业病隐患,长期工作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此外,在日常巡检、运维工作中,甚至各部门对工作进行审查过程中,均有可能会接触到工频电场。经过大数据研究表明,长期在工频电场区域工作的人员,会引发间歇性头痛、神经系统衰弱、记忆力将等神经性系统疾病。甚至很多员工长期在工频电场中工作,还会引起人体白细胞、林白细胞的病变,影响人体内的免疫活力,引发一系列疾病。然而,电力设备运行存在工频电场是不可避免的抢矿,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工频电场的强度,减少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3.2工频电场安全防护工作研究
在现阶段的环境管理中,很多部门开始推行区域管理制度,并通过设计防护电网,屏蔽网罩等设备,但在防护质量上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很多员工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尤其是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员工,职业病问题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对发电厂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工频电场问题,有关部门需要从三个角度对其进行防治,一是加强技术研究,采取隔离的方式,屏蔽工频电场对工作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通过监测控制手段,改变原有的工作区域;三是从个体角度出发,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工频电场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笔者对以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从管理、制度、技术角度,对工频电场强度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3.2.1隔离控制技术应用
基于现阶段工频电场的防护,从源头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优化设备工作条件,采取电场隔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技术研究,通过合成、制造的方式,引进新型的防辐射材料,能够将设备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工频电场控制在设备内部,从源头上进行阻隔,避免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减少职业病隐患。由于我国技术尚未完善,此技术仍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技术投资,并设立相关的科研项目,才能保障工频电场可以完全阻隔在设备之内。其次,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发电厂区域设置了隔绝网罩、屏蔽网等,但由于技术原因、成本原因、环境因素影响,为了保障工作的便利性,防护网罩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在此过程中,仍从隔绝角度出发,我国可通过研究制造小型的屏蔽设备,在测量、检验的基础上,将其安设在经常工作的区域,实现对工频电场的隔离以及弱化,减少其对员工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从隔绝控制角度出发,必须强化技术的支撑,通过设置防护设施,隔绝、弱化工频电场的强度。
3.2.2监测控制手段应用
在日常运维与巡检工作中,发电厂需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方法,并结合工频电场监测手段,了解工频电场的特性,在日常管理中减少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首先,电力企业需改革管理制度,减少个人工作、值班的周期,并尽可能缩减巡检工作的时间,科学控制工作过程中与设备之间的距离。由于工频电场特性会随着距离而弱化,此方法能够减少其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其次,电力企业需引进智能监测技术,并定期对工频电场的指标进行监测,通过系统化的强度监测方法,了解发电厂不同区域、节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并结合工频电场的分布特征,选择辐射地点最小的位置,将其作为日常的工作区。此措施能够减少员工与工频电场的接触,减少工频电场对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员工通过对各节点工频电场强度的观察,借助传感技术、人工交互界面,了解工频电场的特征值,由于其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工频电场值也会发生改变,基于动态监测系统的工作模式,能够帮助员工规避职业病风险,如图1所示。
图1 变电站运维工频电场数据观察图
3.2.3重视工作规范管理
基于对工作环境中工频电场的监测,针对不同的节点参数,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能够在日常运维工作中有效规避其对自身所造成的影响。首先,电力企业必须强化员工日常工作规范,提高员工对工频电场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企业需要统一分发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制服,并在日常运维、巡检工作中更换工作屏蔽服、佩戴防护帽等,使其能够发挥良好的个体防护作用,将工频电场对人体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工频电场所造成的职业病隐患,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与积极性。
结论:
总而言之,对变电站周围环境进行监测、观察,了解工频电场的强度,能够为具体工作提供指导,减少外界因素对工频电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列举了相关的数据,通过对某地变电站、发电机组的周围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工频电场水平,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提出了个体防护对策,对员工的职业病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洪刚,韩雪飞.500kV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理论计算与实测数值的差异研究[J].吉林电力,2018,46(03):20-24+40.
[2]付万璋,金淼,包华,等.多回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平行架设及交叉跨越情况下的工频电场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05):201-204+162.
[3]兰新生,丁登伟,王志高,等.实验室中环境湿度对工频电场测量设备准确度的影响及改进措施研究[J].高压电器,2018,54(02):246-251.
[4]邹岸新,李永明,王洋洋,等.表面电荷法在复杂地势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计算[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7,36(03):51-57.
[5]高阳,李红彦,陈涛,等.500kV变电站工频电场职业暴露关键控制区域研究及防护分析[J].吉林电力,2015,43(02):46-47.
作者简介:
施秀,女,1984年7月22日,汉,大学本科,评高工。
论文作者:施秀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电场论文; 测量论文; 工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机组论文; 环境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