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系以及预防性胆囊切除术的探讨论文_郭童钢

(四川省泸州市叙勇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关键词】胆囊息肉直径;病理性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20-02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临床上常称胆囊息肉(PLG)[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卫生预防保健认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技术的的不断更新,早期PLG检出率较过去明显增加[2]。临床中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大概可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其中肿瘤性胆囊息肉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且良性可转变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临床中胆囊息肉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3]。本文对我院1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进而探讨胆囊息肉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的关联性,统计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有效依据;研究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所有患者经B超、CT检查均确诊为胆囊息肉病变。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胆囊切除术,所有研究对象中男59例,女73例,年龄29~73岁,平均(46.5±3.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5±0.6)年。

1.2 方法

部分患者实施腹腔镜保胆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及病理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探讨该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法。

2.结果

2.1 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与病理性质统计结果

经统计显示,以病变组织直径为分类标准:直径小于5mm为58例,直径大于5mm且小于10mm为44例,直径大于10mm为31例;以病变组织性质为分类标准:非肿瘤性息肉中,胆固醇息肉73例,炎性息肉42例;肿瘤性息肉中,腺瘤11例,腺癌7例。

2.2 在直径分类下其病理性质分布情况

经分析发现,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44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88.63%,肿瘤性息肉占11.27%;而直径大于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提示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详见表1。

3.讨论

腺瘤样息肉来源于上皮细胞的增殖,是由于胆囊黏膜的腺瘤性增生而形成病变的形态,胆囊腺瘤目前已经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10 mm应引起高度重视;众多相关报道均认为,早期胆囊癌存在息肉样的肿块,早期胆囊癌90%~98%也表现为息肉样病变的特点[4]。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致使肝胆疾病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据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5],我国成年人群PLG的发病率高达5%,且已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肝胆疾病之一。PLG 的最大危害在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临床表现,当患者发生该疾病时因不易被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LG可发生癌变,而在突发癌变后,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明显临床表现而未能得到及时发现,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引发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因而,超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预后的关键所在[6]。

本次研究中发现,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44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88.63%,肿瘤性息肉占11.27%;而直径大于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表明,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直径在10mm以下的息肉以胆固醇息肉多见,而胆囊腺瘤或癌变组织其直径多大于10mm。因此,本研究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可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吕文才,贾莉,温爽,等.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的思考[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7):433-436

[2]王桂玲,王玉华,任连成,等.胆囊息肉手术时机的选择[J].河北医药,2015,(3):412-413.

[3]席鹏武,黄初东,杨荣华,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3):293-294,297.

[4]郭庆峰,李娜,姜涛,等.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4):368-369.

[5]吕文才,臧福波,谢静茹,等.胆囊息肉的超声动态观察:附200例3年随访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8):1128-1132.

[6]侯元凯,李振华,王伟智,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后3年临床随访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064-1065,1070.

论文作者:郭童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  ;  ;  ;  ;  ;  ;  ;  

胆囊息肉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系以及预防性胆囊切除术的探讨论文_郭童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