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应试教育正逐步走下讲台。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中学学习期间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中学毕业班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了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了“早恋问题”。高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约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种种心理病态反应。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而忽略了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的特性,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这样,就使学生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交际出现障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应酬,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
3.社会环境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多元化,也有公德意识低落的现象,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
2.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4.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
5.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 要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教师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论文作者:黄子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学校论文; 中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青少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