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管制间隔标准,提高航班正常性论文_杨宁燕

浅析优化管制间隔标准,提高航班正常性论文_杨宁燕

民航西北空管局 陕西 西安 710082

航班正常直接关系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高效合理得使用管制间隔,优化航班起降标准,加速航班降落和放行速度,可以减少影响交通流量的“瓶颈”,切实提高航班运行效率,保障航班运行正常。本文参考民航局下发的《优化空中交通管制运行规范的暂行规定》,结合管制工作实际情况,对优化管制间隔标准进行适当分析,积极探索提高管制工作效率、提高航班正常性的可行方法。

一、优化管制间隔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

优化管制间隔标准适用于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并需符合以下要求:塔台管制室配备雷达显示终端和机场地面活动监视设备;塔台管制员可目视观察到航空器在机场进近着陆、滑跑起飞的飞行过程和跑道保护区内航空器、车辆、人员活动过程;优化管制间隔标准适用于繁忙机场日出后30分钟至日落前30分钟,能见度大于5千米,云底高大于300米的情况;优化管制间隔标准适用于繁忙机场早高峰和繁忙时段实施;MA-60、A380和通用航空暂不执行优化管制间隔标准。

二、影响管制运行间隔的相关因素

(一)航空器尾流间隔

在提供进近雷达管制服务的过程中,前、后起飞离场或者前、后进近着陆的航空器,其尾流雷达间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前、后航空器均为重型航空器时,不小于7.4千米 (4.0海里);2.重型航空器在前,中型航空器在后时,不小于9.3千米(5.0海里);3.重型航空器在前,轻型航空器在后时,不小于11. 1千米(6.0海里);4.中型航空器在前,轻型航空器在后时,不小于9.3千米(5.0海里)。

(二)航空器地面滑行速度

航空器地面滑行速度应当按照相应航空器的飞行手册或者飞行员驾驶守则执行;在障碍物附近滑行,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可不再执行“航空器滑行速度不得超过50千米/小时(牵引速度不得超过10千米/小时)”的规定。

(三)航空器占用跑道时间

综合评估机场跑滑布局、航空器性能、飞行员能力等因素,航空器起飞、着陆过程中占用跑道时间的具体数据为: 起飞航空器从等待位置到对正跑道时间应控制在60秒以内;着陆航空器从接地到滑出跑道时间应控制在50秒以内。

(四)地面风和跑道转换程序

a)在湿跑道或者污染跑道条件下,管制单位应当选择使用逆风或者静风跑道,不得安排航空器使用顺风跑道起飞、着陆;

b)复杂天气条件下或者特殊情况下,由塔台管制室和进近管制室临时协调使用跑道方向;

c)当前使用跑道顺风分量在3米/秒(不含)以下时,由塔台管制室和进近管制室协调使用跑道方向;

d)当前使用跑道顺风分量在5米/秒(不含)以上时,及时更换跑道使用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航空器落地许可发布程序

当塔合管制员确信进近着陆的航空器飞越跑道入口时符合下列条件,可向该航空器发布着陆许可,但该着陆许不得在前方着陆航空器飞越跑道入口之前发出:符合航空器之间尾流间隔标准; 着陆航空器飞越跑道入口前,前行离场航空器已经飞越使用跑道末端或者已开始转弯;着陆航空器飞越跑道入口前,前行着陆航空器已经脱离使用跑道;

三、优化管制间隔标准

(一)优化进近雷达管制间隔

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可以为航空器提供5千米最小雷达间隔,但应满足下列条件:刹车效应未明确为好或以上,或跑道占用时间受到跑道污染物(如湿雪、雪或冰)的严重影响时,不使用缩减航空器进近雷达管制间隔; 在进近跑道末端18.5千米( 10海里)范围内,且最后进近航迹相同的航空器之间;着陆航空器满足机场对跑道占用时间不超过50秒的要求;配备适当的监视雷达设备,其方位精度不得小于0.3度,更新周期不得大于5秒;塔台管制员能够目视或通过场面监视设备观察到使用跑道及其进出滑行道; 不违反航空器尾流间隔标准;管制员应密切监视航空器进近速度,必要时,调整航空器速度以保证间隔不低于5千米间隔标准;在最后进近中实施缩减的最低雷达管制间隔标准,进近管制室应在向塔台管制室移交最后进近的航空器前,将跟进航空器速度减小至170节或以下;在最后进近中实施缩减的最低间隔标准,航空器驾驶员应尽快退出跑道;通过航空情报资料公布使用该最低间隔标准的程序。

(二)优化起飞着陆最小间隔

综合考虑机场跑道长度、机场布局、机场标高、运行航空器的机型种类等因素,繁忙机场实施缩减航空器起飞着陆间隔,还应符合以下条件:符合航空器之间尾流间隔标准;使用跑道顺风分量小于2.5米/秒; 管制员能够通过场面监视设备判断航空器间的距离。

繁忙机场起飞着陆的最小间隔可优化为:

1.后随为着陆航空器时:

1)当后随着陆航空器为1类、前行航空器为1类或者2类,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后随着陆航空器可以飞越该使用跑道入口:

a、前行着陆航空器落地后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600米以上且继续滑行,即将脱离跑道,且不需在跑道上调头;

b、前行起飞航空器已经离地,并且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 600米以上。

2)当后随着陆航空器为2类、前行航空器为1类或者2类,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后随着陆航空器可以飞越该使用跑道入口:

a、前行着陆航空器落地后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1500米以上且继续滑行,即将脱离跑道,且不需在跑道上调头;

b、前行起飞航空器已经离地,并且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1500米以上。

3)当后随着陆航空器为3类,前行航空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后随着陆航空器可以飞越该使用跑道入口:

a、前行着陆航空器落地后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2400米以上且继续滑行,即将脱离跑道,且不需在跑道上调头;

b、前行起飞航空器已经离地,并且通过距该使用跑道入口2400米以上。

4)当塔台管制员确信后随着陆航空器与同跑道前行起飞或着陆航空器存在上述间隔时,可向着陆航空器发布着陆许可,但该许可不得在前方着陆航空器飞越跑道入口之前发出。

2.后随为起飞航空器时

1)当前行起飞航空器为1类或者2类,离地并通过距使用跑道入口600米以上时,可以许可后随起飞的1类航空器起飞;

2)当前行起飞航空器为1类或者2类,离地并通过距使用跑道入口1500米以上时,可以许可后随起飞的2类航空器起飞;

3)当前行起飞航空器为3类,离地并通过距使用跑道入口2400米以上时,可以许可后随起飞航空器起飞。

(三)优化航空器连续离场和同时离场间隔

当使用单跑道运行时,塔台管制室在使用缩减起飞最小间隔的情况下,先后起飞的航空器,其两条离场航迹在航空器起飞后立即建立不小于15度的分离角,且起飞后2千米内完成航空器雷达识别,后机飞越跑道末端时与前机应具备不小于2千米的水平间隔;

对于双跑道机场,当使用隔离运行或一起两落的半混合模式运行时,塔台管制室在使用缩减起飞最小间隔的情况下,先后起飞的航空器,其两条离场航迹在航空器起飞后立即建立不小于15度的分离角(北跑道起飞航空器只能向北转弯,其离场航迹与南跑道复飞航迹夹角需不小于30度;南跑道起飞航空器只能向南转弯,其离场航迹与北跑道复飞航迹夹角需不小于30度),且起飞后2千米内完成航空器雷达识别,后机飞越跑道末端时与前机应具备不小于2千米的间隔;

对于宽距双跑道(跑道间距大于760米),当使用混合运行或两起一落的半混合运行模式时,离场航空器可实施独立离场。

论文作者:杨宁燕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浅析优化管制间隔标准,提高航班正常性论文_杨宁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