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彭擘

水质监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彭擘

湖北省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省 442200

摘要:水质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水质监测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质监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安全使用,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质监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水质监测;技术问题;对策

1、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鉴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提高了对水安全问题的重视。现阶段,工业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何确保水质安全问题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在水质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如各级水质监测站的采样样本不充分,或采样水体在经过处理后不能准确反映水质等,这显然不利于后续对水质的管理,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水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水质监测的过程包括采样与样品的预处理、分析仪器与试剂准备工作、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样品的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与否,其技术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1、采样问题

在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采集。因此,采样决定着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在采样环节,如果选用的方法和频率不当,或者是采样点位和断面的布设未能得到确定,那么采集的样品可能会不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当样品采集之后,如果选用的装置容器不适宜,在样品运输与保存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同样会影响样品的完整性与代表性,进而导致水质监测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妨碍了水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样品预处理

样品预处理也是水质监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样品采集后就要在第一时间送往实验室进行样品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一些试剂。如果试剂的纯度和精度达不到要求,必然对水质监测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2.3、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也会对水质监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粉尘、噪音、辐射和采光度等。如果没有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分析仪器的精密度,从而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

2.4、测试环节

水质检测中的测试环节对于准确的验证水质标准的符合性是很重要的,由于测试样品的工序较多,极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一些测试用的器具和器皿使用的频次较高,会造成检测用器具内壁附着非测试性的物质,测试仪器因位置变动或器具内部的变化也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5、试剂与仪器问题

在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试剂或是所选用的仪器存在问题,同样会影响水质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一方面,在配置试剂的过程中,如果所选用的试剂原料含有杂质,其精度与纯度不符合使用的相关标准,那么所配置出试剂的浓度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水质监测结果不准确。另一方面,仪器仪表作为水质监测工作所必需的工具,如果缺乏经常性的矫正导致测量的精度不符合要求,或是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会降低测量样品的准确性。

2.6、数据处理问题

水质监测后的数据处理以及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存在着问题。水质的监测的结果是需要进行处理分析的,而如果在这一层面没有加强重视,这样就会影响水质监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的问题上,主要是对相关数据的取舍过程中,并没有遵循数据修约的原则,并违背了水质监测工作流程,从而就存在着监测数据的误差。对于这些层面的监测技术问题,对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有着很大阻碍。

3、水质监测技术优化对策

不断改进和创新监测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对污染物总量控制、核定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加强样品采集阶段的技术监测

为了提高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在样品的采集阶段,应当做好相应的技术监测工作。对于河流监测点位以及断面的采样工作而言,在设点采样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垂线布设的方式,从而保证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与此同时,样品采集之后,还应当以待测物质的理化性质为依据,选用的适宜的装置容器;在加入保存剂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另外,采样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样品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样品预处理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探讨采集后的样品送入实验室进行预处理时,要严格按照规范写明的纯度和精度配置预处理试剂,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预处理操作,防止预处理过程中,引入杂质。预处理过程使用的容器要清洗干净且分门别类摆放整齐,避免混用。

3.3、实验室环境技术问题解决对策

探讨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湿度、粉尘、噪音、辐射和采光度等环境因素,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安装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湿度测试调节仪器等进一步保障实验室的环境稳定,避免对水质监测产生影响。

3.4、做好样品分析工作

水质监测中水样分析环节也至关重要。样品分析阶段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的做到,尤其是分析过程中数据的读取和定量分析的配比,都是影响水样数据准度的因素,要避免检测的误差出现。再者做平行样分析时使用预处理后的样品,而加标回收率的分析就不能再用预处理后的样品了。对于成分不均匀的样品检测时要做到取样均匀和代表全部的样品。使用的标准溶液也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校准曲线也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3.5、充分注重数据处理技术的实施

在对水质监测后的数据处理工作方面要加强重视,这对监测的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是水质监测的关键环节。监测环境当中的质量控制会有相应差异性,有效数字在数字测量当中的应用价值有着表示,对有效数字位数分析工作要加强,对测量数值的记录时,就要能对计量器准确性以及精密性综合性重视。

3.6、加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还应当加强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影响,我国各地的实验室在建设规模和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加强水质监测数据的可比性、规范性等特点,应当结合信息管理技术,构建较为完善的水质监测移动网络和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工与处理,提升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总体水平与质量。

总之,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及时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对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有着保障作用,而水质的监测工作开展,就是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但水质监测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洪敏,王美香,王慧婷.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培训问题的点滴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126.

[2]武延坤,陈益清,雷萍.水质监测技术现有问题分析及物联网应用框架[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2):9-13.

[3]赵旭雯,张敏芳.水质监测技术及问题处理讨论[J].水工业市场,2012(05):7-21.

[4]刘汉伟,朱汉华,秦桂林.关于水质监测精细化控制措施的研究[J].科技风,2012(20)

论文作者:彭擘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水质监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彭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