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热点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1)02-0021-04
全球化是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问题还会继续升温,本文试图就有关全球化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一阐述。
一、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乐观派,认为加入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是悲观派,认为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呼吁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加入全球化。
笔者认为,不能抽象地谈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它的正负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何种后果并不完全是由它自身决定的,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自身的对策是否科学和正确。
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和升级,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入全球化,成为全球新生产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在国际生产力的升级过程中,使自己的生产力层次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发展起来。谁最先加入全球化,最早融入国际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的聚合效应就会最先出现,从而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就最有利。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加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
但是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带来冲击,导致民族工业的危机。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由于生产力落后,在竞争中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如果政府决策失当,找不到对外开放与自我保护的结合点,很可能会出现民族工业跨掉的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因加入全球化而导致本国民族工业的垮台。相反,全球化通过淘汰落后企业,逼迫民族工业进一步顺应市场要求,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使其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以保护民族工业为借口拒绝加入全球化实质上就是在保护落后。
其次,全球化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必然要以自己的面貌改变世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不管你愿意与否,它都是如此。早一步加入,早居主动,而越晚加入,则越被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入全球化进程后,要建立起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的畅通渠道,也决不是一两个政策所能奏效的,它意味着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的改变。但是在如何确保这种改变不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危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则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关系上的处理。
再次,全球化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加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两极分化现象,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这也是必然现象。由于穷富国之间加入全球化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不一样,因而在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也会出现巨大差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富分化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穷富国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发达国家的富裕不可能永远建立在穷国贫困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变成发达国家的问题。从历史上看,强国和弱国的区分从来都是相对的,既没有一成不变的强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弱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两极分化是必然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而言,则没有必然性,一个国家能否在全球化中崛起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度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必须更新思想观念,破除加入全球化就是被殖民主义,被发达国家奴役的思想观念。不要过分担心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它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从属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起来后,才谈得上有实力改变世界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及时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来,那么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不仅得不到任何位置,而且必然沦为受制于人的边缘国家。
二、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
学术界大部分观点把世界各地正在兴起的区域化浪潮看作是全球化的对立面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同义语,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笔者认为区域化正是全球化的一个表现,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步骤。
表面上看,区域化是对全球化的限制和反对,它以地区集团利益为基础,通过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的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全球资源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全球化的进展。但是如果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全球化并不是资源漫无边际的流动,而是自然有序的流动。全球化是生产力的变动趋势,区域化则是生产力的具体组织方式。通过区域化界限,使资源流动在区域内达到有序,界限起了保障作用。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注定冲破这种界限,建立更大区域内的资源流动。全球化就是在这种界限与非界限的矛盾对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区域化通过对生产力资源的区域重组使之形成一个大的具有全新功能的生产力系统,这个生产力系统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超出自身的原有界限向全球生产力巨系统演化,逐渐转化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因此区域化的出现是全球生产力巨系统形成的一个必经阶段。可以这样说,全球生产力的形成必然要经过区域化并通过区域化表现出来,没有区域内对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也就没有全球化生产力的整合。
从根本意义上说,区域化与全球化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体,没有区域化对全球化的限制,就没有真正的全球化,而没有全球化的内在推动,区域化也难以形成。全球化是对区域化的扬弃,区域化本身就是全球化,这就是全球化发展的辩证法。
三、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命运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命运问题是学术界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大可不必担忧。
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和职能的削弱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化时代,由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各国的经济活动已经互为一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漏洞和问题都可能给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象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因此每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及其运行已决非该国家所能左右,国家利益的实现也不再是一个国家本身可以自控的。各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本国政府的正确决策,也取决于世界其它各国的经济决策,其它任何一个国家的决策失误都可能给本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依靠各国的合作与协调。为此这就要求世界各国让渡一定的主权。因为世界经济组织作为全球经济的协调者如果没有各主权国家在权力上的让渡是根本不可能对利益千差万别的各国进行协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削弱了国家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垄断。与此同时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也从政治上对国家绝对主权的观念形成新的挑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对整个人类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们都不是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的。全球化中国家主权的让渡和职能削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意味着是坏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将迫使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世界经济、政治活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消亡。民族国家存在的最深层次的根据是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性,全球化不仅没有削除国家利益的独特性,反而强化了国家利益的存在。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化,而在市场机制中,贫富分化、弱肉强食等利益分配的不均衡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全球化把市场的竞争机制扩展到全世界,使竞争的主体从企业转化为国家,它事实上也就把两极分化的格局加以固化了。由此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对立并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因此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民族国家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可以这样说,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利益的不均衡,世界人民没有达到大同,民族国家就不会消亡。
四、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关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有人认为将更加冲突,有人则认为和平从此降临。笔者认为二者均失之偏颇。以往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国际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一国政府对本国内的一切资源和人力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利益上是对立的,一国之所得往往意味着另一国之所失,即所谓的“零和游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利己主义是造成国际冲突的总根源,而争土地、争资源、争人口则往往成为历次世界大战和国家间战争的主要目标。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国家对本国资源的控制力将越来越下降。在全球资源的自由流动中,一个国家可以从世界市场上方便地获取本国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过去通过战争才能获得的东西现在通过市场就可以得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球化时代以公开争资源和能源为特征的旧式战争将意味着终结。而且全球化所形成的国际社会分工,也从现实利益上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各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利益与共,任何针对另一方的战争,在摧毁对方赖以生存的资源的同时,也事实上摧毁了自身的生存资源。因此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在减少。
全球化是旧式战争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战争本身的终结。战争依然存在,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因为国际矛盾依然存在,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对资源的赤裸裸地争夺不可能了,但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却是始终存在的。由于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政治组织对协调和控制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组织的规则及其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世界资源的流向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利于发达国家。因此对世界经济、政治主导权的争夺将是斗争的主要形式。国际经济政治规则的建构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斗争的主要内容。由于国际规则的制定往往都有着一定的理论作根据,以便为自身的合理性作论证,因此各国之间围绕国际规则的斗争更多地带有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将会突出。强国对弱国的欺凌将更多地利用文化意识形态的力量。而弱国要抵抗强国的干涉也必须从意识形态上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合法的根据。同时大国之间追求霸权的努力也将更多被赋予文化的含义。一个国家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战胜对手,它才能在国际社会里建立起有利于自己行为的国际规范和国际格局,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霸主,因此,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是一种文化的较量。由文化和宗教原因导致的国际冲突和战争将会明显地增加。这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已经有所表现,例如美国和北约集团对南斯拉夫的打击和入侵在相当程度上就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总之,全球化既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也不意味着战争的发展,全球化把人们从旧式战争解脱出来,实现了人们梦寐已久的和平,却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战争种子。只要世界存在矛盾就不可能实现永久和平。
五、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学术界对此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全球化在消融着民族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强化了民族主义。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都没有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待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因此也就很难看出二者的相通之处。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是对立的。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消融民族主义,形成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的局面。这是由全球化的本性决定的。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经济生活方式的普及化,民族主义思想观念的存在则是以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为基础的,全球化的发展则打破了各民族的地域限制,使其逐渐连为一体,形成相互依赖、荣辱与共的局面。它以市场经济的生活方式改造着各民族现存的生活方式,使其纳入到现代化的社会大潮之中。它通过对世界性事务的共同参与和全球问题的相互合作培养着一种全球意识,以全人类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取代人们对民族利益单一忠诚,由此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它使世界变成地球村,用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技术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新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在全球化过程中,伴随着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势是民族主义的复兴浪潮,这也是正常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当今世界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等的现实造成的。在旧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民族之间的互不交往,各民族尽管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差距很大但在形式上相互之间却是平等的,全球化则通过世界性的频繁交往,又把各民族现实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凸现了出来,使各民族之间在形式上的平等为现实中的不平等所取代,于是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都面临着一个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新定位问题。这样它就无形中激发了民族意识,强化了民族认同。民族经济越是落后,越是发展中国家,其民族意识越是强烈;民族自卑感越强,从民族文化中获得力量的要求越是迫切,对民族文化的渴求和信念就越强烈。民族主义的势力也就越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又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契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民族主义是其在现代化的大潮冲击下所建立的一道保护和防御屏障。在全球性的市场利益分配机制中,各民族的利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民族认同感是强化民族利益的重要手段。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使它往往会成为维护民族利益的代表和一个民族具体利益的化身,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利益冲突就往往演化为文化冲突。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兴起和相互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民族主义的另一个根源就是霸权主义,少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和压制是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膨胀的另一个诱因。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并动辄就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裁,在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可以这样说,只要存在着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不可能消除民族主义。只要存在着大国对小国的压迫就不可能幻想着各民族之间的真正融合。
当然,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的融合趋向是根本的,民族的冲突只是相互走向协调和融合过程中的碰撞而已。只有首先凸现出差异,然后才谈得上消融差异。全球化中的民族的融合是在民族的冲突和相互协调中实现的。这种融合是斗争中的统一,是在保持各民族差异基础上的统一。
六、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走向大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前奏。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全面。全球化内在推动力是市场的扩张性,是资本寻求增值最大化的本性。在一定意义上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资本生产方式的全面普及和资本主义规则的全球化。由此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表面优势会显得更加明显,资本主义社会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其轨道的努力将更加增强,对社会主义的渗透渠道也会更加多样化,从经济上商品贸易到政治上文化往来等等不一而足。而社会主义国家要走向世界,必然要接受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将来在中国的对外交往中,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影响和渗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颠覆和复辟的危险加大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球化有利于我的一面,加入全球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使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少走弯路。加入全球化还会使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办事,加快熟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客观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全球化既是市场走向繁荣的开始,也是市场走向自我否定的开始。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普遍化了,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彻底化了。资本主义繁荣的顶点就是衰弱的起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三大矛盾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正产生着一场自身的革命。全球化不仅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着物质条件,而且也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相互依赖、资源共享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在国际领域内,国家私有制正在为国家公有制所替代,私有制在宏观层次上开始被扬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展现出的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使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随着全球化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在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真正显示出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只要我们把社会主义自身的事情办好,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就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收稿日期】2000-09-03
标签: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