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素质论文,中学生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人才的竞争既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得到完善形成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心理素质的依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工作成果。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它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对此,学校教师由于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不高,尤其缺乏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的能力,不能及时地化解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延续和不断恶化,最终造成学习失败的后果。湖南省地质中学是一所子弟中学,学生来源不太好,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为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提高;我们认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前提,为此,我们选择了《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这一实验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实验作为教育科研活动,它与教育科学理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本实验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并以其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来发展完善教育科学理论。
理论依据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心理活动是认识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高效率学习的保证。
理论依据二: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理论依据三: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并且它与其他素质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三、实验的目标
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教育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在过程上它包括多个阶段,在内容上它包括多个因素。本实验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性能力而展开,希望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初步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心理卫生的目标。
(二)、通过使学生对学习中心理过程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乐于学、善于学。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三)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教育,使学生懂得人格修养在心理健康和有效地进行学习上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实现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的目标。
四、实验方法
(一)确立实验变量
1.确立自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以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为主线,以初中生心理训练与教育课程为中介,辅以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为手段,以构建一个学校心理训练与教育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新环境。
2.明确因变量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初中学生心理品质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我校初中年级均以入校成绩为依据,随机编班,首轮实验班为1996年9月入校的初87班,对照班是初86班。
(2)控制学生活动总量, 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他课程均采用统编教材,教师水平和负担大体相当,在实验班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三个学期的自习课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课,课外施以心理辅导。
(3)控制影响实验效果的其它因素, 不人为地制造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竞赛气氛,保证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稳定。
(二)、检验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1.检测工具
(1)AAT学习适用性测验。
(2)X[2]统计检验。
2.检测方法:
(1)调整法(2)分析法(3)自检法
(三)实验过程
我校从1996年开始,经历了3年实验,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起始阶段(1996年9月—1997年3月)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实验课题小组,拟一实验方案。请专家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2.1996年12月11日对学生进行了AAT的前测工作及统计分析工作。
3.1999年3月13日,对学生进行了AAT的后测及统计分析工作。
五、实验实施过程
(一)开设心理训练与教育的课程和活动。
1.开设心理训练与教育课,在实验班以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的实验教材:《心理卫生》、《学会学习》、《人格修养》为蓝本,进行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在使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自我调适、心理控制的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和行为模式。
2.拓宽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多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活动。本实验不是以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采用一种符合提高心理素质水平的方式,避免了心理素质的教育变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心理素质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一些心理问题进行解答;组织专题活动和举办刊物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训和提高。
3.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教学的方法上,采用了“学术童话”、“科学通俗化谈话”的方式,以故事、事例、寓言渗透有关心理学知识、原理和理论,尽量避免枯燥的概念、生硬的哲理灌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获得技能技巧,提高调适心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指导。
(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采用了国内外公认的AAT 测量量表。为使心理测验标准和规范,我们请来了湖南省教育学院有关专家对实验进行指导。
对前测和后测的各项数据,均按统计学的要求由电脑处理,并作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分析。
六、实验结果
实验前测试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AAT测试中12个分量表中, 只有“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两项的X[2]值大于X[2](4,0.05 )=9.49,(注:两项X[2]值分别为10.34和10.84)。而其他10 个分量表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应该可视为来于同一总体,能进行进一步实验。
三年后,实验班与对照班AAT测验结果的X[2]检验如下:
学学听家读学应学朋
习习课庭书习试校友
热计方环笔技方环关
情划法境记术法境系
方
法
X[2]值 22.6 25.5 27.7 2.86 24.8 17.5 20.2 9.83 12.6
独毅身
立 心
性 健
力康
X[2]值 15.1 23.6 9.3X[2](4,0.05)=9.49,X[2](4,0.01)=13.3
可见,只有“身心健康”和“家庭环境”二项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在实验中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还有所欠缺,在表现出有差异的10个分量表中只有“学校环境”和“朋友关系”两项有比较显著之差异,而其余8项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所以说, 从对照班与实验班比较的角度来看,实验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三年之后,对照班的前测与后测进行X[2]检验,12个分量表除了“朋友关系”一项无显著差异,而其余11项均有显著性差异,即前测优于三年后的测试。
同样,从实验班的前测与后测来看,实验效果也不明显,12个分量表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情况却比对照班要好得多。
所以,可以认为,该实验起到了明显效果,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效果不十分明显,只起到了抵消学生各项指标向消极因素方面发展的作用,应该认定还是有效果。
七、实验结果讨论
该实验共进行了三年时间,实验结果虽然与预期的结果有点差距,但总的说来,我们认为该实验是成功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心理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在学习心得中是这样写的:“在未上心理课之前,每逢考试心理压力特别大,即使复习全面,考试时也不能发挥出来。经常一门功课的考试失利,导致下面的考试失常,影响情绪。而经过上心理课后,我学会了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得每次大考,基本能正常发挥。以前我最害怕老师公布分数,考得好心情还舒畅,如果失利,总有一段时间情绪处于低潮,经心理老师指导后,我学会了怎样树立自己的信心,怎样破除困境,怎样克服困难,所以心理课的开设对我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处于青春期的我,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对异性同学有了朦胧感。在这关键时期心理老师告诉我们,青春期的这些心理活动是正常的。并强调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总之,心理课的开设,使我以及周围的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心理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所以我十分希望心理课能继续开设,使更多的同学受益,让现代中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身体健康,而且心理更健康”。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当高,从学生所写的心得体会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我们认为,在中学开展心理教育确实非常必要,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通过该实验的实施,可以反映传统的应该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说对照班的各项AAT指标在三年后也都下降了, 不能不说没有应试教育的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这也是该实验之所以没有使实验班的各项AAT指标得以显著提高的原因。也就是说, 应试教育使学生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学生带着大量的心理问题走向社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迎接挑战,在目前的情况下,该实验可以起到消除应试教育造成消极影响的作用。实验班三年后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班呈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乃是该实验最大的成功。
第三,实施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和心理上的困惑。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受益匪浅,收到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不能及的效果。学生把心理辅导老师当朋友,在心理上不设防,充分地信任和相信老师。一学生在学习心得中这样写到:“心理老师远没有其他老师那样严厉、有气势,心理老师是笑容满面地跟我们上课。不,其实也不能算上课,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上这样的课,同学们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最大的放松”。这样,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如有的学生对异性同学关系及情感上的困惑,如果不是在心理辅导当中,他们绝对不会与教师谈及这方面的话题,既然学生有困难,作为心理老师,我们就应该不加选择地帮助他们解决,在这里是没有禁区的。所以,我们首先表示理解,然后再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释惑解疑,学生方才如释重负。
第四,通过心理教育与辅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过去,我们给学生的压力太多,而对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太少,该实验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导学生的学习。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术,发展学生迁移能力等。
但是,实验在实施过程也遇到一些未曾考虑到的难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实验结果不尽完美。
首先,应试教育的影响太大,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并不比高考的压力小,应试教育所采取的某些措施与该实验发生了矛盾,比如不少学生课外辅导时间的分配,这不是哪个学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某个实验老师力所能及的。所以,我们认为心理教育要开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需大力支持,像我国的台湾、香港一样,以行政法规予以规范,让心理教育的开展更广、更深入。据说高考要增加综合能力的测试,对心理教育来说应该是个福音。
其次,心理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必须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视。心理教育应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当中,并非心理辅导老师的独有责任,所以建议每位老师都应了解心理教育,进行相关的培训,甚至可以对师范教育的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让每位老师都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收稿日期:199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