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残疾人论文,专职论文,委员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1)03-0018-04
2005年8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等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组织落实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选聘工作,要选聘具有一定素质、热心社会工作的残疾人担任乡(镇、街道)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村(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残健融合、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①。经过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多年的努力,“2007年我国各省市县乡残联聘用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有389026人,并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到十一五末期,这一数字要达到70万”(艾诚,2007)。
当前残疾人专职委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已经形成,政府出台制度、配备资金,基层配合安排专职委员从事残疾人工作,高等院校有责任培养具有较高素质、适合基层残疾专职委员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两年来,课题组在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座谈和访谈等形式围绕着怎样培养和培训残疾人专职委员展开调研,并邀请残联负责残疾人专职委员录用、考核工作的有关人员和社会工作专家就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和论证,努力建构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一、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是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前期课题组深入基层残联,对目前在镇(街道)和村(社区)从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人员以及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部门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②,当前在岗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在年龄和残疾人类别等方面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委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大部分委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缺乏了解,残疾人护理、辅助器具的配适与使用等知识掌握不多,绝大多数委员不懂盲文、手语,不能够和视力、听力残疾人进行有效沟通,有相当多的委员感叹自己“无能为力”。(许巧仙、常晓茗,2010)基层残联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基层残疾人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残疾人专职委员素质高低,服务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基层残疾人服务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残疾人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残疾人小康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素质成为客观的需求,“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邹柏林、张宏坤,2008),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专业化培养和培训,将服务能力强的残疾人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基层残联组织。
鉴于国内专门研究和培养残疾人专职委员机构和专业的缺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本院特色和优势培养和培训残疾人专职委员,并于2009年面向全国高中毕业生第一次正式招生,专业为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和社区管理方向),由于是初次招生,没有实现招生对象全部为残疾学生的目标,但是录取的几名肢体残疾学生在报考时候目的非常明确,毕业后回原籍竞争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
二、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所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其主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王明伦,2004),这是在制定任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因此首先根据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要求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中残联颁布的文件要求,残疾人专职委员主要是配合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做好本地区的残疾人工作,做残疾人的贴心人,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其利益,倾听其呼声,反映其需求;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生活保障、就业、教育、康复、维权、无障碍、文体、志愿者助残等工作;三是掌握本乡(镇)、街道残疾人基本情况,建立、登记残疾人相关档案。③课题组认为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生在残疾人之间充满利他主义特质的社会互动,其工作对象、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具有明显的社会工作特征,因此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养定位在社会工作专业,以残疾人专职委员为方向,这是用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同时按照高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要求设计适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这是用来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根据大专学历层次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从岗位需要出发,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课题组将该专业定位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并提出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思想坚定,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热爱残疾人、掌握社会工作和基层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能够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和改善残疾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在镇(街道)和村(社区)从事管理和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
由于该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确定具体培养规格时我们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着重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应该具备的公共知识、能力和素质;从事社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服务残疾人所需要与残疾人相关的特色专业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确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一)高职层次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
1.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国家认可大专层次专业人才,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相应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
2.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公共技能。该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档案管理软件等,具有基本的网络使用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通过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考试。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听障学生除外)和江苏省高职高专英语能力A、B级考试。
3.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能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扶助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帮助该专业人才树立平等、尊重、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因此该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社会学理论基础上了解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工作内容,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方面知识。
2.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是该专业的基本能力,根据人才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特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有社会调查技能、社会工作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社会调查能力是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本功,因为要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其利益,倾听其呼声,反映其需求,委员就要深入到残疾人中去主动寻找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社会工作技能包括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生必须在社会工作实验室模拟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见习和实习途径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技能是社会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残疾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是反映在心理层面上,不掌握这项技能,委员无法实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3.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特色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由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后直接面对残疾人这一差异较大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诸多特性和特殊需求,需要有相关的素养、知识和技能支持。
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岗位特色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博爱”的人文情怀,热爱残疾人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职业素养。该专业的学生要全面了解残疾人管理组织制度、基层残疾人管理工作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掌握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建设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知识;掌握残疾人教育、康复、护理、适配辅助器具等专业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与各类残疾人沟通技能和组织残疾人文体活动技能等特色职业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现代化办公能力,会使用基本办公设备,能够为工作中所需要完成各种工作表格填写、残疾人档案建设、适应残疾人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等工作提供基础;学生要在了解各类残疾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手语、盲文等沟通手段获得与各类残疾人顺利沟通的能力;同时由于残疾人专职委员还担负着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的责任,他们还需要掌握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的能力。
四、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人才培养标,必须严格按照培养规格开设相应的课程,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育教学,有重点地实施知识传授、技能实训和思想素质定型。根据前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课程模块形式建构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特色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下面以表格形式对三个课程模块做一说明。
由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性、实务性、应用性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的特色,为综合提高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训练的效果,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上进行调整,在理论课程上强调实践课时要占30%比例的要求,要求与相关技能密切联系的课程实践课时占50%,将专业技能和特色技能的训练依托课程开展,加强考核。同时安排单独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技能的综合训练,这样专业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达到1∶1,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三年必须完成的课程定在123学分,其中单独安排的实践课程为28学分,占22.7%。
五、展望与思考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等社会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必将逐步内化为福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这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同时也对残疾人工作水平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残疾人事业政策理论研究,推进相关学科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残疾人事业专业技术人才。”④课题组相信,随着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开展,必将推动全国各地加快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化建设步伐,扎扎实实地推动我国基层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奋进。但是当前残疾人专职委员人才培养培训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还有诸多困难要克服,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按照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更加需要得到残联组织和政府机制保障。
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层面上,当务之急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满足该专业特色课程教育教学的需求。该专业学生在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已经进入第二年,接下来就面临专业特色课程开设问题,由于这些课程都是新开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教材体系中并没有相应教材,这极大地考验着该院师资力量,学院在实现专业招生同时启动了在职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工作,承办了本市两期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工作,不仅积累了不少针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教育教学经验,也加速了师资队伍成长,专业技能、特色技能训练方案得以制定,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但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继续努力。
在各级残联层面上,由于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使更多残疾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推进实现公平的高等教育,同时也可以使经过专业培养的残疾人进入专职委员队伍,提升委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课题组认为残联组织在提高残疾人群体整体素质规划安排中,在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的工作安排中要有计划地将优秀残疾人输送到学院进行专业化培养和培训,提供充足的残疾人生源。
在政府层面上,需要加大购买公益岗位的力度,完善残疾人专职委员录用、考核、评价机制,给予较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专业人才从事该项工作。同时由于专职委员岗位设置对于人才对象残疾人及其家属身份的特殊性要求,该专业招生对象为面向全国有志于投身于残疾人自我服务的广大残疾学生,因此在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设计上要给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扶持以实现对残疾人的单独招生。
注释: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残工委[2005]4号)[M]//温馨家园.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②③残联发[2007]28号《全国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考核办法(暂行)》http://www.cdpf.org.cn/wxzx/content/2008-04/01/content_83093.htm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23/content_8036156.htm2008-3-28.
标签:人才培养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