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红艳
宁安市东京城镇卫生院 157011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例儿科输液患者,根据年龄分层随机抽样分组,分为含100例的试验组和含100例的对照组。试验组在输液过程中采取舒适细致温柔化的服务,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普通的输液护理。之后再对两组输液过程中的患儿的表现及一次成功穿刺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患儿的哭闹及不配合输液情况明显多于试验组患儿,而试验组一次成功穿刺率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输液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输液时穿刺的成功率,使患儿配合更主动,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儿科输液;临床应用
在儿科中,静脉输液是目前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对于打针的恐惧而产生激烈的反应,如不断哭闹和胡乱挣扎,导致护士进行穿刺时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患儿和家属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增加医患间和睦气氛。本文对于舒适护理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位在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患儿,其中有102位男性患儿,98位女性患儿,其年龄范围是5个月到11岁,平均年龄是5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于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普通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儿则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思想教育,进行令人舒适的细致化服务。全部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故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护士均淡妆上岗确保衣装整洁,挂牌服务。为护士提供淡蓝、粉红色的护士服,以减少患儿对白大褂的恐惧心理,进行微笑服务来消除患者的生疏紧张感让患儿产生亲切感及安全感;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让护理人员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出现回血,脱针,气泡等现象,减轻患儿的痛苦;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应多巡视,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妥善处理,并积极热情沟通,主动与患儿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及需求还应积极表扬、鼓励患儿减轻其陌生、紧张心理净取获得患儿信赖。而且应据年龄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与患儿沟通,沟通过程应耐心与和蔼,除此之外,应主动对患者家属介绍相关病情的健康指导知识趁机家属了解疾病特征、预防护理、治疗用药等,以便更好为患儿实施输液工作。并说明输液药物名称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操作过程出现失误,应及时纠正并与患儿家属道歉,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2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经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干预患儿输液室护理质量后,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91例,评价一般者9例,无表示不满意者,满意度达91%护患投诉为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5%;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81例,评价一般者10例,表示不满意者9例,满意度为81%,医护理投诉8起,发生率为8%,一次穿刺成功率84%,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原因分析
对于儿科输液,多数人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只要将药物注入患儿体内即可。但在实际工作中,这只是完成了儿科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而儿科护理安全是反映科室整体水平的直接指标,直接影响到患儿的切身利益,儿科护理具有其它科室不具备的特殊性,患儿病情变化快,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清楚的表达症状,依从性差,护理操作繁琐,治疗及护理风险大。加上大多患儿家属多数溺爱患儿,对护理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儿科输液的顺利完成,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地把握好每个技术操作环节,与时俱进地实施每个细致化护理工作流程。有时候,护士的穿刺做得很成功,但往往是因为对患儿的关心不够,没有通过细致的沟通与关怀来促使输液工作的顺利优质完成,从而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3.2结果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于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儿科输液室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过程中,在试验组提供优质护理,结果显示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了患儿配合依从性,提高了儿科护理的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事件,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在思想上对于儿科输液护理工作高度重视,并且不断地增强对患者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多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保障护患关系的和谐融洽。
3.3护理要求
在儿科输液中,舒适护理要求医护人员为患儿提供人性化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患儿的舒适感和快速康复为目标。这就需要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护士长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要多进行培训。避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护士还应该多学习心理学等课程,以便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陈瑞燕教授认为心理学对儿科护理有积极的作用,郝晓东教授的研究也认为心理护理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护理制度结构在传统护理模式下的情况。而且在静脉输液中,疼痛常导致患儿紧张,恐惧,造成血管收缩,医护人员的失误将导致患儿血肿。本研究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对护士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且无药液外渗和不良输液反应,这些都要求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做好必要的准备,保持操作台的合理高度,护理人员保持身体重心同穿刺的血管垂直,准确找到穿刺静脉的最清晰点,将针头稍稍挑起,缓缓刺入患儿血管直至回血,快速将调节器打开保持患儿情绪和血液回流,防止患儿乱动引起的针头堵塞。输液室的护士人数不足时,工作繁重时,没有时间进行巡视,换药或出现跑针时需要患儿家长来回跑,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因此专门增加一名责任护士,和患儿讲故事,跟患儿做游戏,避免患儿哭闹提高患儿依从性,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而且环境对输液患儿的情绪具有很大影响,医护人员应保持患儿病房的通风和阳光充足。将房间布置成患儿喜欢的模式,如将病区墙壁设计成动感画廊,将患儿喜欢的动漫卡通图案绘制在走廊墙上,给患儿送小礼物,将护士服和护士帽由传统的白色换成粉色,在输液大厅设置较舒适的输液椅设备,并配置电视,以便在输液的时候通过电视播放一些医学常识或者儿童喜欢的动画,吸引患儿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并对房间进行定时消毒,保持患儿环境舒适,确保其状态和情绪良好。国内报道有部分医院加强硬件建设,依靠技术手段,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医护人员向患儿家长明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输液治疗的必要性。提醒家长注意安慰和鼓励婴儿,缓解其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使患儿情绪稳定,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实现一次性穿刺成功。静脉穿刺完成后,医护人员应了解患儿的需要,选择能够使其情绪稳定或者让其心情放松的方式,降低其疼痛感。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舒适护理的患儿哭闹程度降低,产生的疼痛感降低,有利于输液的顺利进行。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由于翻身等动作会导致其血管疼痛。医护人员要始终陪在患儿身边,当其出现疼痛时应及时采取止痛措施。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应通过调节患儿的情绪等方式避免疼痛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尽量方面输液的速度。医护人员还要与家长配合,严格控制患儿输液过程中的药液外渗现象。对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对患儿施以中药贴敷脐中穴,控制静脉刺激症状的发生率。总之,舒适护理在患儿输液中具有积极作用。人性化护理是其核心,在护理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技术熟练并且通过多种方式稳定患儿的情绪,保持患儿病房的环境良好,促进患儿的康复。
4结语
通过研究探讨表明,在儿科门诊时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综合舒适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临床实验表明细致化护理是提高医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儿科护士只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对服务质量和护理技术精益求精,提高患儿对急诊时的输液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借鉴和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完成儿科输液的医护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了人文关怀,安全优质的护理,这样既提升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这是患儿的需要也是医务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真正的为患儿提供了人文关怀,安全优质的护理。而提升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这是患儿的需要也是医务工作者共同追求的,是开展舒适护理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蔡智梅,金海燕,张春宇,等,输液患儿的舒适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48—49.
[2]夏学英,舒适护理在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2):146.
论文作者:邢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舒适论文; 满意度论文; 护士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