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党的优势与“三讲”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和发挥党的优势,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必胜信心的基础。当前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基本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着眼于解决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发挥党的优势的关键,是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党的这一性质决定着她存在着巨大的生存优势和发展优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是党的优势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近80年来,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在野党”变成为执政党的光辉历程,今天又领导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前无古人伟大事业。在党的成长壮大的历程中,她不仅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年代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而且在革命成功之后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现在又正在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党的成长壮大历史说明,她不愧为光荣伟大的党,具有巨大的优势。当前,正确认识和发挥这些优势,不仅是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信念的需要,也是搞好“三讲”教育,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认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一切积极成果的结晶,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正确结合,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命运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根本,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无法具有的思想优势。根据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牢固地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为总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从具体国情出发又制定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纲领,确定了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当前的共同理想,是党和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精神支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正如邓小平所一再强调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铁的纪律的统一整体,这是党的组织优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除了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斗争方向之外,还在于她内部组织的严密性,她是一个高度团结与统一的先锋队组织。首先,她的成员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培养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这是保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条件。其次,经过长期的斗争考验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已经遍布于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之中,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党的基层组织好象是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斗争的第一线带领群众攻克难关,创造业绩。再次,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这一组织原则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她通过严格的纪律,确保全党巩固的统一和坚强的团结。党的民主集中制不仅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党员和各级组织的意志得到正确的集中,实现全党组织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团结就是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坚强与团结又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核心。党的坚强与团结,一是靠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一致,二是靠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以铁的纪律保证全党行动上的一致。有了这两条,我们的党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的背向历来是决定胜负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她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各个领域从事的具体任务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在这一宗旨下,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作风使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且与人民群众形成了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二、自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党的优势
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所决定的党的优势只是一种潜在着的优势。要使这些潜在着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自觉解决前进中的种种问题,扫除影响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各种障碍。
党的优势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有外部的因素和内部的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部因素,是党自身的状况。所谓党的自身状况主要是指: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熟的状况;党的成员、党的各级组织的素质和内部团结状况;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状况。这些状况表现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方面,则是学风的问题;表现于内部团结与纪律方面,则是党风的问题;表现于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方面,则是工作作风问题,有了好的学风、好的党风、好的作风,才能使党的机体内潜在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表现为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的生命力,表现为团结人民的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强大的战斗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共产党自身的状况如何,她的学风、党风、作风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党的优势的发挥的问题,关系到她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要充分发挥党的优势,必须全面改善党的状况,因此必须自觉地解决党在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只是因为她背负着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而且还在于她在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同时始终自觉地通过解决自身问题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解决自己在前进中的种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以整风精神进行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党的历史证明,改善党的状况,解决党内的问题,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即使党处于相对良好状况、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当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当党的工作重点或历史任务发生了转变的时候、当党的组织和成员有了较大发展和更新的时候,党在发展中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产生着这样或那样不利于党的优势充分发挥的因素。因此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便成了党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在走向新世纪。在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前进中,一方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严峻的挑战,甚至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测的困难和风险。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要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关键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状况。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基本状况是好的,但必须看到面对世纪之交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还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比如:有的不重视理论学习,不能完整准确掌握邓小平理论及其精神实质,甚至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有的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分不清大是大非,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有的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甚至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有的违反民主集中制,无视组织纪律,放弃党性原则,奉行好人主义和庸俗的关系学,甚至庇护犯罪;有的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疾苦,贪图享受,挥霍浪费,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地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地影响着党的优势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毁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三讲”教育是当前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关键
当前领导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都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弃世界观改造和党性修养的结果。因此,在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的部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是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发挥党的优势的关键。
(一)讲学习是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基础。所谓讲学习,就是重视用人类在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特别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当前讲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完整准确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好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把握好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掌握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把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讲学习是当前掌握和运用好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只有讲学习才能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端正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确实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其次,讲学习是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的基础。只有讲学习,才能在邓小平理论旗帜下实现全党思想的统一,并以此为前提,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巩固全党的统一与团结,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的决策顺利贯彻执行,使党的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再次,讲学习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通过讲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这个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才能自觉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才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讲政治是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关键。所谓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当前讲政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不动摇,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当前,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国内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在我们面前机遇和挑战同在,成就与困难并存。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把握住前进的方向,使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体现出来,关键是全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第一,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我们才能以宽广的胸怀和眼界去把握当今世界的形势和矛盾的总特征,认清时代潮流,从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中看到它胜利的必然性,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看清西方世界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和人权攻势的本质,从而把坚持社会主义建立在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基础之上。第二,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我们才能从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坚持四项基础原则与发展经济、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前进。第三,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把维护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一致起来,维护党的铁的纪律,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使党的整体战斗力得到加强和充分的发挥。第四,只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党成为团结各族人民的坚强核心,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讲正气是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基本保证。所谓讲正气就是继承和发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抑恶扬善,同一切歪风邪气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正气相对于邪气而言,它是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体现。讲正气是讲学习、讲政治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其核心是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人民群众面前。当前讲正气对于发挥党的优势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一是通过讲正气,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使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优势变成现实优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二是通过讲正气,切实解决党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扫除各种消极现象,为充分发挥党的优势清除障碍;三是通过讲正气,树清风压邪气,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有利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四是通过讲正气,加强法纪教育,提高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党的依法治国的方略;五是通过讲正气,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各级组织的战斗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党的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六是通过讲正气,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逐步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七是通过讲正气,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纯洁组织,有利于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八是通过讲正气,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党内团结,有利于推动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发挥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作用;九是通过讲正气,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激发斗志,有利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十是通过讲正气,造就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