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新疆 乌鲁木齐 841000
摘要
由于现在我国经济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民航业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进入另外一个新台阶。民航的运输容量也日益壮大。现在航空运输业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化,越来越多的在往多样化发展。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所需要的的各种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引起的飞行事故征兆率不断下降,但空中交通管制事故的绝对值并没有下降。根据现有的数据信息分析,越来越多的不安全事故在各种矛盾中不断增加。如何保障飞机安全运行,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持续的任务。
关键词:人的可靠性;发展状况;可靠性分析
引言
目前,人为误差理论在国外民航中的成功应用主要包括维修误差决策工具(维修误差决策辅助工具MEDA)和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作为定性误差分析和原因发现方法来看,决策辅助工具和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分别在飞机维修和飞机事故调查中发挥着各自有效的作用和效果。[2]。另外,在描述人为因素的概念模型中,采用了爱德华1972年提出的谢尔模型来描述软件、硬件、环境和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也能了解和分析管制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所产生的人为因素和产生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等等。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理念有机械原因、人为因素和组织因素。随着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改善和进步,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也在进行变革和调整。逐渐的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慢慢不断更新成现代化统一的管理方案。建立了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也使得安全管理体系越来越规范化和统一的系统化。原来的区域管理不变,由部门统一管理并实行由上往下的规范管理模式,每个部门和岗位实行首问责任制,统一系统化运营。针对所谓的人为因素,不仅对产生人为因素的外部环境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外,还考虑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民航现阶段发展还处于落后的状况。我国正在努力找出并规避产生人为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和方法,让飞机安全运行达到最高值。GHT事故
然而,在民航安全领域,目前还没有准确量化人为误差和预测人为误差概率的有效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TC应用水平上最突出的缺陷是缺乏标准化和工程可靠性分析技术,主要表现在功能不完备、数据可用性差、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对S-O-R模式的限制、模型间接口问题等方面。因此,如何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系统,以及如何对这些系统进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控制和减少人为错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得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的可靠性分析的发展和现状
人的可靠性分析是一种新兴科学的产物,是以行为科学、认知科学、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概率论和统计学为基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逐渐得到发展。人的可靠性分析对于人作为主体在工作环境下出现对系统的误差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影响。所以,它也被视为一种预测工具具有一定的定性成分在里面的。还可用作设计、改进或重新改进系统的工具,以便将重要的人为错误的可能性降至系统可接受的最低限度。但由于人与机器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有其根本的本质不同。
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人的可靠性分析相当来说是研究的比较晚的国家。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自199几年国家核安全局一直在阻止一些关于可靠性研究活动。比如极大阻碍我们中国人的可靠性研究专员对我国核电站的建设运营的可靠性做分析和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和分析人的可靠性。利用一些模拟的方式得到的可靠性数据和信息,然后通过这些数据信息的研究分析来建立对应的相关性的可靠性数据库。开发了人的可靠性分析计算机软件。对如何改变界面质量、培训水平、操作程序、组织管理等提出了建议。
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际上来说,他们把人类的可靠性分析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第一代,一种是第二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代可靠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行为方式做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着重是看人的输出等行为,而不是着重在人的本身内部的行为规范上。在这种方法的分析中,人的可靠性分析法基本上跟机械可靠性分析法是很接近的。然而,随着人类可靠性分析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类可靠性分析专员也慢慢发现了人类在认知上会出现的错误偏差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可靠性分析法在人类认知错误上出现的缺陷和不足等等。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针对第二代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人的认知错误,研究了紧急情况下认知行为的动态过程,并对具体情况进行了研究。认知可靠性对人的影响。
目前,人类可靠性分析和研究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合理的分析了在大规模繁杂的人机系统里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和出现的规律,以及一些系统出现的共性的人类行为模型。
(2)对原有的一些方式方法进行改变和改善,比如数据,信息,技术等等。
(3)人的可靠性分析已被应用于psa工程研究。并且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和行业里,不管从航空还是石化还是通信类,都在得到广泛的运用。
人的可靠性分析需求
三个基本目标:
(1)确定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失误以及错误。
(2)分析出现这种失误和错误的概率。
(3)用什么方法去减少或者减轻这种失误和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过程必须包括以下项目:
(1)任务分析:阐述工作人员应该在事件过程中做什么。
(2)错误分析:识别可能发生的错误并识别人为错误:
(3)表达式:一种定量和逻辑结构的分析,这个是用来确定涉及这个事件以及跟这个事件相对应的人和设施设备以及外部环境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影响。
(4)量化:采用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对误差的计算。
(5)减少错误:减少因为人为因素的失误导致对风险数据的正确评估。
(6)质量保证和资料整理: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可以把数据信息作为以后的一种信息参考依据。
目前人的可靠性分析的缺陷
从目前状况看,人的可靠性分析这门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涉及大量不同的技术
方法,且这些技术方法本质上均为定性定量相结合,前者反映出人因可靠性分析
的应用复杂性及理论不成熟性,而后者为人因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对象所确定。也
因此,可靠性分析法还有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这个都是今后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5.9]: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析方法还有很多方面是不完善的。特别是人为因素在其中所产生的量化问题,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完胜的处理不因为人而做出的可靠性分析过程。
(2)使用性差。人为因素的变动性太大,使得采集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人为的数据是长期不稳定的,这个使得缺乏一定的可靠性依据。
(3)缺乏性和一致性。目前的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还不够成熟,不足以以一种规律和结构化的方式处理人的行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还取决于分析者的主观理解、判断和经验。
(4)限制性S-O-R模式。所谓的S-O-R模型是以刺激体反应模型的简化应用为基础的。这类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任务可靠性分析,而不是人员可靠性分析,还摆脱了工程可靠性的思路和限制。
(5)针对某一特定系统或某类人员行为,一般开发出一些可用人员的模型接口可靠性分析方法。然而,在实际系统中,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相互影响。更好地分析同一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或各方
人脸的行为往往需要采用多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在系统和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设备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航空交通控制系统中人为可靠性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航空工业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外航空交通管制人员可靠性的比较分析,为提高航空交通管制人员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吴潘根,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方法综述。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2] B.S.迪隆,牟致忠等译。人的可靠性。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何旭洪,黄祥瑞.工业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吕军昱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可靠性论文; 可靠性分析论文; 方法论文; 系统论文; 民航论文; 错误论文; 误差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