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腔内超声联合应用在诊断肛周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临床初诊为肛门直肠疾病患者9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3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5岁。肛周脓肿60例,肛周脓肿伴有肛瘘或窦道形成共18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15例,直肠癌5例。使用高频超声和(或)腔内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检出所有肛周疾病结果与手术所见、病理检查、抗感染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 高频超声、腔内超声、高频超声与腔内超声联合应用检出肛周脓肿分别为40例、45例、55例,肛瘘10例、14例、16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4例、11例、12例,直肠癌0例、3例、3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病理检查、抗感染治疗效果对比,总符合率分别约为55.1 %、74.5%、87.8%。结论 联合应用高频超声和腔内探头检查肛门直肠疾病,能够有效提高肛周疾病检出的阳性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检查;肛周疾病;联合应用
在临床上,肛门直肠疾病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但较易出现误诊、漏诊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已成为一种经济、易得的检查肛门直肠疾病的影像技术,对于判断某些肛管直肠周围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肛门直肠疾病术前可行超声检查以明确病灶周围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和(或)腔内超声联合检查方法,了解肛周脓肿、肛瘘、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直肠癌等病变情况,以提高肛门直肠疾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好地确定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临床初诊为肛门直肠疾病患者9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3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5岁。病种包括:肛周脓肿60例,肛周脓肿伴有肛瘘或窦道形成共18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15例,直肠癌5例,经手术治疗、常规病理检查、抗感染治疗明确诊断。
1.2 仪器 美国GE LogiQ7彩色超声诊断仪,腔内BE9C探头,探头频率8-10MHz,浅表12L探头,探头频率9-13MHz。
1.3 方法 高频腔内探头涂以超声耦合剂,外套安全套。先用高频浅表探头沿以肛门为中心进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扫查,同时采用高频腔内探头经直肠进行多深度多角度的扫查。发现病灶后仔细观察/测量病变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邻近组织情况;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或彩色超声能量图显像技术,适当调整壁滤波和血流量程,观察病灶周边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血流供应情况,间接评估病灶的范围或蔓延的途径、肉芽组织增生存在与否等。检查图像存储在超声影像工作站中。复杂病例检查时进行科室会诊。
2 结果
2.1 超声影像表现 典型的脓肿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区或低回声与混合回声区,脓腔内无血流信号,炎性增生区可见彩色血流信号,高频浅表探头超声图像见图1,高频腔内探头超声图像见图2。合并的瘘管表现为低回声条索状图像,特征性的表现为暗区内有流动的弱回声及不规则的强气体回声,内瘘口表现为黏膜连续性中断或局限膨隆度改变。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边界不规则并模糊不清,内部呈低回声改变,直肠癌变表现为直肠粘膜层回声连续性中断,呈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微钙化,若浸润直肠外,则声像图上可见肠壁外层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外形呈团块状,无包膜。
2.2 超声诊断符合率 高频浅表超声、高频腔内超声、高频浅表超声与高频腔内超声联合应用检出肛周脓肿分别为40例、45例、55例,肛瘘10例、14例、16例,肛周直肠后间隙炎症4例、11例、12例,直肠癌0例、3例、3例,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病理检查、抗感染治疗效果对比,总符合率分别约为55.1%、74.5%、87.8%。
3 讨论
肛周疾病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大多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但较易出现误诊、漏诊等,对病变常不能明确,而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CT是显像最清楚的检查手段之一[1-3],但是由于该检查费用较高,且在基层医院无法常规开展,检查时需要注射对比剂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肛周疾病因可靠方便,成为了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利用高频探头,不仅能提示肛周疾病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与括约肌的关系[4],最大限度地显示浅部和深部病情的变化,且其对肛周疾病的发展程度能做出较好的术前评估,准确提示病灶与肛缘之间的距离,为临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使其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临床上针对肛周疾病目前常采用常规高频浅表探头或经直肠腔内高频探头扫查,常规的高频浅表探头虽然能够清晰显示皮肤的各层结构,也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走行,亦能显示病灶的细微变化和血流状况等,对黏膜浅表病变的检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某些深部疾患以及范围较大的病灶,只能显示局部病变,而不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其形态结构[5],经直肠高频探头扫查才能清晰显示。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也一种无创、安全、有效、准确性高、敏感度高、可重复性好的探查手段。有研究者发现,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癌和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受累的诊断正确率均为82%以上,甚至达100%[6,7],但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于某些距肛管较远的病灶,亦不能清晰完整地显示其形态结构,甚至完全不能显示,需高频浅表探头在病变部位定点扫查才能清晰显示,所以结合常规高频浅表探头和经直肠腔内高频探头超声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两者有效地结合,就可以更好的探测到病变的位置、深度、范围及与周边的关系等,对临床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较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我们采用高频浅表超声和高频腔内超声联合检查方法对初诊为肛肠疾病的98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与手术所见、病理检查、抗感染治疗效果总符合率约为87.8%,与单独用高频超声(55.1%)或腔内超声(74.5%)检查结果相比,虽有约12 %的漏诊,但符合率更高。分析漏诊的原因可能因为扫查深度选择不合适,未能充分显示深部高位肌间、直肠间隙的病灶,且初期症状不典型的不易确诊。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高频浅表超声和高频腔内超声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肛周疾病检出的阳性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治疗依据。
总之,高频浅表超声与高频腔内超声联合应用评价肛周疾病是一种快捷、无痛性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病变部位置、范围以及与直肠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明确的指导,提高了诊断质量,对手术、术式及时间的选择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超声检查能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避免多次手术提供保证;且超声方法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检查准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Stoker J,Lameris JS.MR imaging of perianal fistulas using body and endoanal coils[J].Am J Roentgenol,1999,172:1139-1140.
[2]Stoker J,Halligan S,Bartram CI.Pelvic floor imaging[J].Radiology,2001,218:621-641.
[3]Morren GL,Beets-Tan RG,van Engelshoven JM.Anatomy of the anal canal and perianal structures asdefined by phased-arra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Br J Surg,2001,88:1506-1512.
[4]卞和星.高频超声对肛周脓肿32 例诊断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6):486.
[5]杨利芬.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小器官及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5.
[6]林礼务,叶真.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15(5):381.
[7]沈耀祥,郁宝铭.腔内超声在诊断直肠肿瘤中的地位[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1995(2):12.
论文作者:戴志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超声论文; 直肠论文; 腔内论文; 疾病论文; 肛门论文; 病灶论文; 脓肿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