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刘暖暖

(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纳入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由抽签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应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基于此应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表现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消除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41-0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成因与剖宫产腹壁切口部位分布着具有生长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有关,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人数呈现出逐年在增多趋势,促使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故需要采取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有效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时改善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该研究选取6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效果,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纳入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由抽签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纳入方法: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经CT检查、B超均符合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排除方法: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心肝脾肺肾存在严重疾病者;年龄范围分布23—41岁,平均年龄(28.67±3.42)岁;腹壁切口方向:纵切口11例、横切口49例。组间差异在剖宫产术史、妊娠周期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药物治疗,即为患者提供米非司酮片,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25mg,连续治疗半年;干预组应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具体内容:药物治疗所需的药物和使用方法与常规组相同,一直用药到手术当天;手术治疗:在患者月经结束3-5天后为患者进行腹壁病灶切除术,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后进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于患者肿块外侧0.5cm位置制作一个手术切口,并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充分显露出病灶,之后彻底清除肿块,一直清除到病灶外1.5—2.0cm正常组织,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病灶部位进行冲洗,冲洗后逐层缝合切口组织,必要时可通过补片完成加固处理,术后为患者提供抗炎、抗感染药物,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1.3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消除率,其中包括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另外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腹壁仍然存在肿块,且肿块面积、大小等未变化,甚至恶化,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症状无改善,即无效:治疗后,患者腹壁肿块所有减小,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症状有所改善,即有效;治疗后,患者腹壁肿块明显减小或消失,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明显改善或消除,即显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几率与显效几率相加。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表现输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表述用均数±标准差,检验用t值;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行百分数(%)表述,将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的评判依据。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经下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症状消除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n,%)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的是子宫体腔面的子宫内膜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生长在其他位置的妇科疾病,而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就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异位严重者极易引发组织病变、癌变等不良后果,进而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现阶段,临床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两种手段,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选择假绝经疗法、假孕疗法,能促进异位内膜萎缩、坏死,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但远期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手术是近几年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完全清楚肿块组织及周围组织,有效保留了正常组织,且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肿块组织,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复发可能性,但针对肿块大且深、边界模糊者,则术前需给予药物治疗,以此缩小肿块,保证手术彻底清除肿块。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症状消除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症状,有助于彻底清除肿块组织,减少复发可能性,值得推广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李超.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3):5915-5917.

[2] 孟春园.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9):80-81.

[3] 李妮妮.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4 例诊治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6):49-50.

[4] 潘忠敏.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90-90.

[5]王美华.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6):79-81.

[6]张新宇.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4):1916-1917.

[7]马洪菊.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2):138-138.

[8]程光卉.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8):109-110.

[9]康美霞, 游丽雅.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及治疗[J]. 河北医学, 2011, 17(3):326-328.

[10]洪彩萍.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5):2388-2389.

[11]杨丽君.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2):36-37.

论文作者:刘暖暖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刘暖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