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鸣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鸣

(珠海供电局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以致于电力需求不断攀升。但能源利用率较低,损耗较多,不适宜可持续发展。因此,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本次文章基于电网中的相关概念,从电力行业现有技术以及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系统;智能电网

充足的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来看,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因此可持续发展模式深入人心。在能源消耗较大的电力行业中,需要技术的进步,为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新式电力技术的要求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且排放不断降低。智能电网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条件,整体来看,其基本特性是安全高效。因此,智能电网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技术。本文依据智能电网的基础理念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科学分析出智能电网在电力行业中前景。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最早提出是在2005年,出现了新型控制器使大楼内部的电器设备协调工作并且能够无线控制。智能电网不同以往的电力技术,其本质并不是实体事物,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集成化程度更高的电网,让其覆盖区域内部的基础电力设备。其特性对比于原有的技术,展示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智能电网中的技术涉猎了众多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传感器技术,同时增添了科学的分析决策以及多种新式技术。因此,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应该从起基本点出发,不断创新。

二、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

纵观智能电网在社会中各方面因素,可以总结出其基本特性。第一,自愈,在实际的电力行业中,电力供给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电力供给的稳定。第二,交互,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用户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中有效的反馈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决策。在整体过程中,智能电网还给出了额外的辅助技术,促使最终的结果耗用更低,从而提升行业效益。第三,绿色。这是智能电网较之前技术提升最明显的一点。传统的技术在能源利用上效率低同时对环境污染较高,智能电网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采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从而确保环境污染率降低,缓解能源危机。

除上述以外,智能电网的发展更加适应于现阶段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为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与储能技术

从整体的能源利用来说,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提升的环节就是发电过程,因此,智能电网在传统的火电基础上延伸了风电以及水电等新型的能源。从而构建起分布式结构。对于发电技术来说,技术的不断提高,风力发电或生物质能发电等方式的出现打破原有的结构模式。电磁蓄能等新型方式的出现也改善了储能的环节。因为新型能源具备清洁以及可再生的特点,有效的改善了整体环境,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温室效应的降低。同时在供电过程中提升了稳定性,并且推动了能源的平衡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某些新式能源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这就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输配电技术

现有的输配电技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对于传输距离较远以及传输功率较大的过程,一般选用的特高压输电,确保输电过程的稳定程度。其二,从传统技术发展而来的高温超导传输,选用了高温超导材料,根据其自身独有的特点,降低了传输的污染与耗损。

3.高速双向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因此需要通信技术作为基础,这就涉及到高速双向的通信,其中包括了许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利用电力电子控制器等设备搭建起网络化的传输通道,能够保证自身正常运行在干扰中,体现自愈的特点。

4.智能固态表针

智能电网放弃了原有的电磁表,将目光投向到智能固态表之上,因为其在双向的传输中更为便捷有效同时还具有多时段的电力计量功能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智能电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各种高性能设备的出现,为智能电网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源滤波为稳定提供了条件,动态电压恢复设备保证了自愈性。这些设备的特性与电力发展的要求相吻合,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

6.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调度可以说是智能电网中的核心技术,其保证了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各方面的调度有效决策。

7.智能化

综上所述,各种新式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充分发挥自身效用,让智能电网愈发的可控同时能够有效监测。为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

四、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1.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行业中,对于电网的规划还存在不规范等问题。甚至对于某些新搭建的电网,在短时间的运行中就出现了负荷超载等问题,同时有些电网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导致建设困难。基于各方面不足,最终搭建起的电网无法保证质量同时存在着安全风险。

另外,电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和电源的发展相脱节,两方面的发展没有相互协调。造成了更为尖锐的矛盾,并且从实际来说,整体的电力传输能力还较为薄弱,能源分配危机尤为突出。其中,西北部地区的电能往负荷较大地区的传输存在严重问题。

此外,未能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输电,不同地区之间的电网不能有效联系,无法合理的进行补偿,基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当前输电中,距离较远,功率较高的传输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这就需要对电网有效规划。

2.智能電网具有的优点

智能电网一经问世,就被广泛关注,其中合理的交互模式,实时的检测控制以及数据的分析都优于原有的技术。从实际出发,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于供电效率的提升显著可见,供电越发可靠。同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在调度管理等方面采用智能模式。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所花费的成本,智能电网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利用的资源主要是清洁能源或是可再生能源。并且能够完成间歇发电。这样的模式构建不仅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减少排放。与当前的社会理念相吻合。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多方面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

另外一点就是智能电网自身的特性,其中自愈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提升着电网的可靠程度,同时保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企业的提升又加速了智能电网的前行。

总体上,智能电网的构建推进了整体电力体系的规划。其一,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资源的整体布局上。其二,更加注重于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其三,有效的监测电网的动态过程。

五、总结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完善电网系统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内部已经在智能电网的构建上提供政策的倾斜,搭建起完善的智能电网为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建武, 汤雍. 浅谈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2(30):71-71.

[2] 杨桢, 余洁. 浅论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 2017(33):152-153.

[3] 陈晓君. 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z2):71-71.

作者简介:陈一鸣(1974-03-08),男,汉族,籍贯:广东汕头,当前职务:品控及履约助理专责,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力技术

论文作者:陈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