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仇小意,仇意

关于地铁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仇小意,仇意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2

摘要: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与其他地面施工相比,地铁施工十分复杂。地层中会渗出大量的水。地铁施工作业会造成地层沉降等严重后果。因此,地铁施工具有不同于其他施工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在地铁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抓住关键技术项目,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降低风险概率,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各种施工问题。重点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地铁车站施工和地铁防水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地铁施工;施工技术;防水技术

1中国地铁建设技术的发展

中国地铁施工技术的研究始于1956,当时仅进行了基坑开挖试验,直到1964才开始对地铁的整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1965,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正式启动,标志着地铁在中国的到来。从那时起,地铁项目的建设在其他大中型城市已经逐步起步。中国地铁施工技术经历了明挖法、地下开挖法和盾构法的发展。一些建筑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γ

该开挖方法施工简便、方便。因此,在北京地铁的前两个阶段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受到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也是中国地铁建设初期的首选技术。中国地铁早期建设项目采用的地下开挖方法较少,第一次成功是在复兴地铁施工项目中。盾构法在中国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在上海某隧道公司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根据经验,上海地铁成功采用盾构法施工技术,修建了上海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

2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在地铁施工初期,地铁隧道大多采用开挖法,但开挖方法容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仅适用于无道路交通和行人的使用。因此,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施工技术在中国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即采矿法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隧道掘进技术,它起源于新奥法隧道理论。首次将浅埋暗挖法应用于北京地铁复兴门线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核心特点是可以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其技术原理是利用土层的短期稳定性,采取特殊的支护措施,在土层表面形成薄层结构,不需要开槽施工。适用于松散土体介质中的围岩和隧道深度,不会造成太多地表沉降。最明显的技术优点是施工过程中无污染、噪音小。

浅埋暗挖法能适应含水层隧道开挖,在我国地铁隧道开挖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在许多地铁隧道中成功试用。特别是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具有明显的施工优势。浅埋暗挖技术既可应用于地铁施工过程中,又可用于地下车库和城市道路隧道的施工。

2.2屏蔽法

我国盾构法施工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上海,首先,在地下排水隧道中进行了成功的试验。盾构机的使用也比较陈旧,直到80年代末,现代盾构设备的泥水类型被用于地铁隧道的施工。盾构法的主要优点是安全性、环保性、速度和可靠性。目前,中国有60种先进的土压平衡盾构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随着盾构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盾构机的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最大直径盾构机是直径为11.2米的泥水盾构机,用于在大连路修建跨江公路隧道。我国已与国外合作开发了盾构机,掌握了盾构结构和隧道防水技术的计算方法。此外,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技术在中国已独立开发。在地表沉降控制、隧道轴线控制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施工,提高了盾构施工的可靠性和环保性。

2.3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选择

地铁车站是人们感受地铁施工最直观的位置。因此,车站也成为地铁项目的亮点。目前,车站的主要施工技术有开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等。适用顺序原则为开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近年来,我国正在研究盾构法在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多圆形盾构法和区间盾构法。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盾构设备的优点,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地铁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采矿法

明挖法是中国地铁车站施工中优先采用的施工方法之一。与其他技术相比,基坑开挖方法的主要进展体现在基坑支护结构和开挖方法上。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土壤结构。在维修结构中,主要包括人工挖孔桩、地下连续墙和工字钢桩。钢板桩围堰等方法。采用人工挖孔桩,达到桩墙止水的目的。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地下建筑环境。截面形式可为方形或圆形,施工强度应高于其他技术方法。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适用于饱和水环境下的砂土。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渗流,控制土压力。

3地铁防水施工技术

由于一些地区地下水位的增加,地铁施工中经常出现漏水现象,尤其是在杭州这样的地下水丰富的城市,往往会造成车站渗漏和地铁塌陷事故,造成地铁的渗漏。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地铁防水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地铁工程的环境标准,不断完善地铁防水施工技术。

3.1地铁防水施工的原则

地下水渗流问题不仅影响车站结构的安全性,而且难以修复。因此,改进地铁防水施工技术,防止其在萌芽状态下是最好的方法。在地铁防水施工中,应注意施工原则,紧密结合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防止主体、局部与局部条件相结合。在混凝土作为保护结构的条件下,必须保证结构本身的防水性,达到永久性防水,并考虑混凝土抗压强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构裂缝的形成,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结构防水性。

3.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

混凝土保护结构自防水性能应从材料选择和混凝土密实性两个方面加以改善,以使混凝土结构中空隙的形成最小化。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抗渗性和分泌性,选择具有良好抗渗性和强耐腐蚀性的水泥。在水泥搅拌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膨胀剂,防止水泥收缩。

3.3施工缝防水技术

在地铁施工中,结构之间的连接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采取防水措施来避免渗漏。建筑缝防水的主要材料是镀锌钢板。主要技术措施为环施工缝防水技术、变形施工缝防水技术和后浇带防水技术。水平施工缝不适合设置与侧墙的连接。环与施工缝的间距最好控制在9~12 m之间,孔应保留在墙内,以确保环与孔边之间的距离大于300毫米。中间型止水器应保证变形接头的密封性,并使用硫化机处理橡胶密封带之间的接缝,角半径应大于20厘米。镀锌钢板的止水带经常用来防止缝隙渗漏。后浇带通常位于施工缝的平行位置,靠近水背侧,注浆管可埋设在该范围内,以保证灌浆能反复处理。

3.4防水施工技术中的排水措施

除了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水技术外,地铁施工中的排水也是防洪的有效措施。为了使地铁具有更好的排水功能,有必要确保地铁工程中的所有施工项目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即使遇到暴雨洪水灾害,也能防止水的流入,保证地铁工程的安全,达到地下防洪目标。一次性使用防水措施不能起到显著的防水作用。因此,应结合排水措施。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即使面对突发的水文灾害,我们也可以自由应对。

3.5地铁施工中的辅助技术

在地铁施工中,除了核心施工技术外,还需要其他辅助技术和方法,为工程主体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保护施工进度,保护结构。再循环是地铁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根据北方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普遍采用深井补给方法。注浆技术主要用于地层加固和结构止水。灌浆方法有三种,即小导管注浆法、TSS管注浆法和帷幕注浆法。灌浆材料包括普通水泥和化学浆。为了加强隧道施工,经常采用高压喷射注浆保护特殊软岩层。除上述常用辅助技术外,还采用了冻结、锚固等辅助地铁施工等技术。

结语

地铁的建设不仅拓展了城市的空间,而且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因此,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铁设施的建设。世界上先进的地铁施工技术在我国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我国地铁建设技术的发展将结合国情和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铁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晓军.关于无轨测量在地铁施工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116.

[2]陈国联.地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06):191.

论文作者:仇小意,仇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关于地铁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仇小意,仇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