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现阶段出现了新的困境,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语文教师,应该马上革新教学理念,以充沛的热情,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更深刻的思考,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新的方法、新的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方法 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将不断深入探究,开拓进取,以面对不断更新的思想,和来自学生、升学的冲击力,做好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以下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引起思考和讨论。
路径1: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感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其实是对语文学习的规律的尊重。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像片断一放,最后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我来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这样上课不是曲解了“感悟”应有的内涵吗?那么,“感悟”的内涵是什么呢?
不同的学生在个体上存在差异性,因此感悟也是有差异的,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在读《小巷深处》那些家境贫寒,或爱慕虚荣的女孩就有可能从林莉这一人物形象中看到自身的影子,而大多数学生会从作品中获知更多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探究、质疑,将感悟引向纵深。
这样子,在感悟中,不同的个体的互相交流,就能互为影响,互为补充。
再有,读,尤其是诵读,是感悟的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等多种方式。听别人朗读,和别人交流阅读心得,必然会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是必须彻底废止的,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言训练是不应当废止的。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训练。包括课上阅读训练,课后阅读训练,考试时的阅读训练。
感悟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只有全方位、纵深的思考,拓展、延伸式的思考才是有效的,深层次的感悟。
路径2:阅读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读书笔记,讨论交流
徐特立先生向同学们介绍的一条宝贵的治学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就是读书一定要记笔记。这样做的好处有:
做读书笔记可以加强记忆。学习的成功,绝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实现这种积累和准备,光靠记忆是不行的。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过目成诵者虽有,但时间久了他也会忘记的。“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笔记使人精确”。
做读书笔记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大脑是信息处理机,笔记本相当于信息储存器。在记笔记时,大脑和笔记相联系,这就像处理机与储存器的接通。它们相互作用,有时会使思维活跃起来,产生特殊的效果。在记笔记过程中,可以使头脑里原来模糊的思想清晰化、条理化。有时,还能迸发出新的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做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日积月累,笔记本就能成为包罗万象的脑外仓库,用时,打开它,丰富的词汇、名言警句、疑难题解等都会涌现出来,使人思路开阔,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做读书笔记可以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在知识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别人的成功经验、科技信息,在阅读时花上点时间记上几笔,存储起来,用时会很快查找到,避免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搜寻之中。
再有,阅读教学中还有另一任务,就是文本解读。因为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那么此刻就应该注重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和各种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可以课下交流,也可以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给学生多上台的机会。
路径3: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带领学生读进去,走出来
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本作者对话。在这样的进去和出来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过去,只进去,不出来,是我们所否定的一种阅读行为,可现在极端淡化文本阅读的教学,则是根本不进去,不进入课文的内部世界,也就谈不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这样的课堂虽然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阅读教学不是不可以进行拓展,不是不可以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让学生看录像绘画等手段不是不好。然而,既然是阅读教学,阅读的时间就要有保证,感悟解读的时间就要有保证,其他内容的引入都必须和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为这个主要的根本的任务服务。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言的实践中逐步完善阅读理解的能力。
路径4: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作用,尽教师的责任,那实在是一种罪过。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拨引导了。这一方面是教学机智问题,一方面也是自身内功的问题。而后者是更重要的问题。对话,已成为大家都接受的一个阅读教学理念。但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教学的理念的对话,不应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问答,而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对话总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见识的前提下进行的。真要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不是简单的事情。连对方的思想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对话?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能和谁对话?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这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见识。
如果教师备课时还只是从教学参考书上贩卖一点现成的东西,是无法和学生进行对话的。教师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恰当的评价,只晓得一味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于是只能廉价歌颂,只能不着边际地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应试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练内功,就会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用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能力,用合作学习来组织学生的探究讨论,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品读,悟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文的文化底蕴,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相信,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更加不断地开拓与深入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2]《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3]《语文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刘火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阅读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文本论文; 时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