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安排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动态心电图测定过程中选取某时段行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检出结果以及心律失常表现。结果: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51.85%;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62.96%;两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的临床诊断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诊断中,两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搏为(91934±1634)次/min;0:00~6:00时段为各种传导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6:00~12:00为室上性、室性以及房颤束支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6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提出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17例,患者中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57岁,平均年龄为(69.7±6.2)岁,病程为0.1~18年,平均病程(2.2±1.1)年;其中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1例心绞痛;其中42例合并有高血压,12例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1.2检测方法
安排54例患者同时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测定。
1.2.1常规心电图
为使两种检测方法的误差尽量得到控制,故在对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的期间,选取某时段安排起接受常规心电图测定。在检查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叮嘱其放松身心,运用常规12导联行连续描记,并以25mm/s的纸速进行心电记录,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注意保证GCG基线无干扰,同时图像清晰度较高。
1.2.2动态心电图
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测定前3d,需要求患者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运用DMS300-3A行动态心电图测定,对患者进行连续24h的监测。同时,模拟V1、V3、V5导联对患者24h内12通道的心电信号进行观察记录,与此同时,对患者监测期间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
1.3阳性判断标准[3]
1.3.1常规心电图
在T波比同导联R波小1/10的情况下,ST段出现水平下移,幅度超过0.05mV,即可确诊为ST-T发生缺血性变化。
1.3.2动态心电图
将J点后80ms作为ST段测量的标准。ST段出现下斜下移或者水平下移,下移幅度超过0.1mV;下移时间达到1min以上;2次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之间间隔超过1min。
根据发作的特点、时间、心律等所监测到的情况,对心律失常进行综合诊断。同时观察并记录心律失常的节律、起源位置、途径、频率等异常显效。
2.结果
2.1两种心电图阳性率比较
通过对54例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测定,常规心电图测定结果显示,28例阳性,26例为阴性,阳性检出率为51.85%;动态心电图测定结果显示,34例阳性,20例为阴性,阳性检出率为62.96%。两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两种心电图检测方法,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的临床诊断中,两者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诊断中,两者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表现
通过对54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心搏为(91934±1634)次/min;在6:00~12:00时段,患者的心率显著升高,平均为(88.2±6.4)次/min;在0:00~6:00时段,患者的心率有显著下降,平均为(62.2±3.7)次/min。24例患者出现了ST段显著下移,下移幅度达到了0.1~0.24mV,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于8:00~10:00时段;4例患者出现ST显著上升,上升幅度达到了0.1~0.28mV,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2:00~24:00时段。通过观察发现,在0:00~6:00时段,主要为各种传导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在6:00~12:00则主要为室上性、室性以及房颤合并束支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
3.讨论
动态心电图可用于对阵发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例如,阵发性早搏、心动过速,在对它们发生数量、时间和分布状态进行记录;有研究报道指出[4],通过24h持续观测心律变化,可有效掌握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各种频率和终止规律,更加客观的判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变化,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根据研究结果来看,在6:00~12:00时段,患者的心率显著升高;在0:00~6:00时段,患者的心率有显著下降。8:00~10:00时段,患者易出现ST段显著下移;22:00~24:00时段患者易出现ST显著上升。通过观察发现,在0:00~6:00时段,主要为各种传导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在6:00~12:00则主要为室上性、室性以及房颤束支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由此可知,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生应重点针对这几个时段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能够动态的观察到心律失常变化情况,更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彦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24-25.
[2]刘海燕.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113-114.
[3]周岩,杨思睿,于侠,等.600例小儿十二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5):1331-1332.
[4]陈小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2(12):70-71.
论文作者:孙卫红,杨玲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常规论文; 阳性论文; 动态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