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论文_佟秉权

(双鸭山市中医院外科;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加压包扎基础上实施冰敷,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后实施冰敷处理,可有效缓解疼痛、肢体肿胀以及皮下血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冰敷

大隐静脉是下肢浅静脉中管径最大的一支,而大隐静脉曲张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所占比例高达90%,往往因过度劳累致病,临床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多采取高位结扎手术、剥脱术,但在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疼痛、肿胀、皮下血肿等情况,对预后较为不利,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特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后实施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冰敷,借此来对冰敷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下肢血管造影、彩色超声检查被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均为单侧病变,排除下肢深静脉不通(如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闭塞性血管炎等)患者、冷超敏反应患者。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为21~69岁,年龄均值为(45.17±15.62)岁;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年龄为20~70岁,年龄均值为(45.29±15.86)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高位结扎术+剥脱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中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均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加压包扎,采用无菌敷料对手术切口进行覆盖,将无菌纱布折叠成相应大小,铺盖于敷料上,再采用绷带将患肢包扎好,至出血停止即可;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加压包扎基础上实施冰敷,采用冰敷仪包扎好的患肢上,每隔10分钟对皮肤温度进行测量,如皮肤温度降至15℃,再进行45分钟的冰敷即可,按照上述步骤连续进行4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小时。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4天进行换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且无法耐受,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内踝尖水平周径、皮下血肿面积均于干预前、术后第4天换药时进行测量,内踝尖水平周径采用皮尺测量,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为患肢内踝尖水平周径与健肢内踝尖水平周径之差,皮下血肿面积采用方格子测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性别)和计量资料(年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表示为[n(%)]、(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见表1: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率约为20%~30%,在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发病比例在90%以上,故临床上又将下肢浅静脉曲张成为“大隐静脉曲张”。目前,临床上关于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上普遍认为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与站立时间过久、劳累过度有关,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皮下浅静脉往往会在足背内侧至腹股沟处出现迂曲、扩张,临床症状以小腿水肿、酸胀为主,在劳累时症状加剧,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均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临床上应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以手术为主,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为高位结扎术+剥脱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大隐静脉的曲张状态,但在这种手术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对大隐静脉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如深静脉损伤、淋巴漏、神经损伤等,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皮下血肿、下肢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2],故临床上应针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高位结扎术联合剥脱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干预。

临床上多采取无菌纱布、绷带对大隐静脉曲张患侧肢体进行加压包扎,以缓解术后皮下血肿、下肢肿胀以及疼痛情况,这种常规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其效果不够理想。冰敷是一种局部冷疗方法,主要是指在局部进行冰敷,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减慢细胞的代谢速度,抑制炎症反应和血流灌注,从而达到缓解肢体胀痛感的目的[3],这种处理方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本次研究为了证实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的应用效果,特对两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常规加压包扎的对照组和实施冰敷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明显更优(P<0.05),说明冰敷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后实施冰敷处理,可有效缓解疼痛、肢体肿胀以及皮下血肿。

参考文献:

[1]李翠莲.对接受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08-110.

[2]钱正荣.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5-76.

[3]林松斌.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疗效[D].福建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佟秉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论文_佟秉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