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就是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和优化措施,对实际工程中的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研究,使建筑的总体结构以及建筑各个分部衔接得到完善以及优化。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结构不仅能够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把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学以及审美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提高结构设计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建筑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施工质量,人们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要求逐渐增高,要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1基础方案保持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前期阶段,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建筑方案,建筑基础方案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环节。在制定基础方案的时候,需要从各个影响因素去考虑,比如建筑周围的环境、地质以及气候等因素,方案应根据建筑实际情况来制定。对于建筑结构的基础方案而言,需要健全的施工地质调查报告为条件,充分发挥出地基的作用。
2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需要对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使其结果更加准确,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会更加稳定。对此,一定要控制好计算简图的设计质量。在计算简图中,建筑结构点是难点之一,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结构点深入分析,以此提升计算简图的准确性,减少计算简图存在的差距,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3完善的结构措施
在进行建筑施工环节中,会使用到很多的设备和材料,这些设备、材料的性质会影响建筑物结构。对此,在进行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建筑更加完善。比如,应当考虑结构延续性和温度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此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建筑物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进而发挥出建筑性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承重柱的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承重柱作业作为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施工作业,但是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却很少有施工作业人员能够准确的对其施工,从承重柱的实际情况来讲,设计过程中要就其界面的大小及高度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同时还要计算好整个轴心的承载力及抗弯强度的大小。
2钢筋锚固中存在的问题
钢筋建筑混凝土框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其建筑的剪力墙的厚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从而导致钢筋水平锚固的具体长度也达不到相关的要求。而且,这个问题还得不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从而导致钢筋扎帮的困难以及混凝土浇捣的条件达不到等情况的发生。
3楼板变形度计算问题
有些设计师在不了解结构的相关理念和结构布置措施情况下,投机取巧的计算楼板的变形度,单纯从数学角度出发,这种计算方式虽然正确,但要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在计算楼板变形度时不够准确,存在较大误差。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对策
1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完善
建筑结构的重要载体就是建筑设计图纸,在建筑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会在建筑施工中进行体现,而且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规范开展各项工作,设计人员不能为了自身的方便对相关的标准进行简化,对比较复杂和细微的结构要给予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结构设计图纸完成以后,要对完成的图纸进行审核,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保障建筑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建筑结构在选型方面要对两方面的指标进行重视,对建筑外形设计情况和建筑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要进行掌握。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拿到提资图以后,不能盲目的开展建模计算工作,要对建筑项目的外形设计特征和建筑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认知和分析。建筑基础选型过程中,结构设计人员要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协调,设计出更加可行的方案。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
3确保地下室外墙设计
在现代建筑,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地下室外墙所支撑。因此,若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地下室外墙的设计不够科学与合理,则势必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在地下室外墙设计的过程当中,结构设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加以衡量,结合建筑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特征,完成对地下室外墙基本尺寸的设计工作。常规意义上来说,对于高层建筑项目而言,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墙面厚度需要保持在250mm以上。同时,为了防止由水泥用量增大而导致地下室外墙墙面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应当避免将混凝土强度设计过高,但也应当在C30等级以上。
4合理安排利用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建筑材料的受力特点、工作环境来选择利用各种材料,而且要在保证合格的材料选择的基础上,减少材料的损失浪费,充分利用每一个建筑构成材料。建筑结构设计师还应该设计多种方案,通过合理对比,采用既经济又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商的经济效益,而且保证了建筑的质量,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5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要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物框架的设计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的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和水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成本的控制,既需要保证建筑的质量,又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按照国家对于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在钢筋配置方面,配置柱的纵向钢筋应尽量对称,最小的配筋率的设置,应依据相关的抗震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柱的延性符合相关的要求,才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6对配筋量进行合理计算
将附加筋增加在梁下集中力处,依实际情况而定,来选择是否将附加筋加在截面高度以内。如果主梁的截面和次梁的截面差距较小,次梁就会承担很大的荷载量,这时就需要增加附加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实现了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提高。
7对楼面进行钢性设计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排除那些可能会引起楼面发生比较大变形的平面,比如有过深缺口的凹槽等,这些平面的存在都会导致楼板发生比较大的变形。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性布置,并且有着充足的配筋率,这是刚性楼面设计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出现结构平面无法满足刚性楼面设计的情况下,可以将附加梁加装在洞口边,或者采用斜配筋的方式,来满足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8地梁问题的解决措施
其一,就是把结构设计中的地梁当作是一层框架梁进行计算,忽略地基土所带来的影响,用框架柱承载筑全部荷载,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二,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地梁单独隔出来,不参与对结构框架的整体计算,在不计地梁弯矩的影响下使地梁的剪力传给框架柱,这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的结构形式、配筋量以及抗震强度等,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要加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努力研发新型高强、轻质、环保的建材,还要推广概念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强.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6,(09).
[2]钱冬江.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02).
[3]薛颖.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
论文作者:郭然1,吴丰杰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简图论文; 地下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