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梁志强

博白县英桥中心卫生院 广西博白 537612

摘要:目的:探讨评价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需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类疾病患者36例,按诊疗编号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对比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优异,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类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了研究其临床效果,笔者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选取36例前来我院就诊的需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区别治疗,研究的各项数据和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需行甲状腺切除术的36例甲状腺类疾病患者。按诊疗编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在研究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9.4±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8.1±0.9)年;3例患者为甲亢,6例患者为甲状腺囊肿,9例患者为甲状腺瘤。对照组: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8±3.7)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7.9±1.2)年;4例患者为甲亢,6例患者为甲状腺囊肿,8例患者为甲状腺瘤。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排除严重器官性疾病。进行手术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头部稍微后仰,使颈部皮肤维持松弛状。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于2-4节气管软骨环皮肤投影处做平环状软骨的弧形切口,且切口需到达胸锁乳突肌后缘,完成切口后将患者的颈阔肌与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应用高频电刀切开患者的颈深筋膜浅层,使患侧甲状腺充分暴露。结扎游离甲状腺上、中、下静脉,进而将患者的甲状腺叶以及甲状腺峡部彻底切除。切除工作完成后应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患者的术腔,置硅胶引流管后缝合患者术腔。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手术具体方案为:局部浸润麻醉,于胸骨上缘2cm处做一个弧形切口,长度保持在4-6cm间。完成切口后将患者的颈阔肌与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再行游离皮瓣工作,纵行切开患者颈白线,并将患者患侧甲状腺充分暴露,应用高频电刀切割患者病变组织以及血管。清洗术腔后于为患者建立皮外引流管,缝合患者术腔。

1.3评判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手术时间、镇痛剂使用剂量、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手术观察指标对比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对比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优异,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属于分泌性器官,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若人体甲状腺出现病变,不仅会危及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面部外观,随之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该类型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病症有甲亢、甲状腺胆囊、甲状腺瘤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快,存活率高[1]。手术治疗时不仅需要将病变部位彻底清除,还需保证颈部美观,常用的治疗方式为甲状腺全切除术[2]。药物治疗甲状腺类疾病效果差,并且会因药物的反复刺激使患者的发病部位恶变,因此临床上多建议采用手术治疗该类疾病[3]。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甲状腺全切除术,但由于颈部部位血管、组织较为复杂,在进行手术时往往会损伤到患者的喉返神经和颈前静脉,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4]。同时该手术方式需在患者的颈部做一个约6cm的切口,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机体,还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拔出引流管后还会形成明显的瘢痕,影响患者颈部美观度。

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该手术方式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保留患者的极大部分甲状腺,不仅减少了对患者损伤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并且不会形成明显瘢痕[5]。在本研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对比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优异,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效果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类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德珺,蒋晓松,王唐恩,林婴仔.不同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04(37):463-465.

[2]杨华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69):108+110.

[3]石显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1):508-509.

[4]王小琴,谢燕晓,李艳玲.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7(38):1381-1382+1385.

[5]吴占领.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34):185.

论文作者:梁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梁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