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人才市场配置与干部党性原则的实践创新_党管干部原则论文

企业家人才市场配置与干部党性原则的实践创新_党管干部原则论文

企业家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践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原则论文,干部论文,党管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造就千百万与之适应的,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人格的社会主义企业家,建立和开放社会主义企业家人才市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实践中所面临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也使其一贯坚持的“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家人才的管理问题上遇到了一系列前所未遇的问题。

一、在企业家人才管理问题上党管干部原则的现实定位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党把握马克思主义建党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所建立的干部管理原则,这一原则的创立和实践,对于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的中心任务发挥过巨大优势和作用。反复证明和深刻体现了“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党管干部原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对不同的实践领域和具体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特点,具有不同的工作重心与实现形式,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不断发展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干部队伍实行的是“大一统”管理,分布于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厂长经理及一般管理人员统称干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和与之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的传统意义上的干部队伍,依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开始发生自具特色的分化,并主要沿着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企业家)三个不同的方向分化,目前这一分化过程仍在继续之中。可见,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从本来的意义上讲,就是传统体制下干部队伍自我分化和发展的产物。随着这一分化过程的继续和完成,可以预见,传统的“大一统”的干部概念也将逐步淡化,或只具有一般的象征意义,不再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内涵,从而事实上将逐步退出具体实践的现实舞台,而代之以与分类管理相适应的各具称谓和特色的职业化的职务序列。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管干部的原则失去了价值,而只是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原则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更加具有分类管理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以适应发展了的形势需要。

职业化的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和核心成员,他们以创办企业和发展企业作为第一职业和毕生的事业追求,他们既不同于党政领域的政工人员,也不同于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的职业阶层。而各类经营管理人才是产生和孕育职业企业家的基础和土壤。因此,新形势下的党管干部要把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职务序列,使之从既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分离出来,从党政人员队伍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企业家群体。

经过分化和分离后的企业家队伍(包括经营管理人才)是否还属于党管干部的范畴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社会主义的企业家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一个领导阶层,其阶级属性和政治地位决定了它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也义不容辞地具有对其行使领导和管理的历史责任。

其次,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目标的社会主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家是现代企业的领导核心,是在经济领域体现党的领导的中介,对企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况且企业家本身就是原有干部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化、延伸与发展的产物。故其依然属党管干部的范畴。

再次,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历史定位和时代特征,不应只是简单的道德标准,愿意执行就执行,缺乏必要的法定权威和约束力度。而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改革,通过富于社会主义内涵的制度创新和行为规范,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才能变成为所有社会主义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必须遵循,贯彻执行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企业家队伍的管理不仅应继续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且应该成为党管干部工作的重心,这是因为:目前,经济建设已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党管干部工作也不例外。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领域的转移,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微观支撑,企业家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家队伍的管理而言,党管干部的原则不仅不能放弃,而是必须大大加强。为此,要使党管干部工作的重心向企业家转移,不然就不能适应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中心的大局需要。

二、 转型体制下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与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原有的干部队伍已经和正在发生分化,分解为几个具有不同社会职能和自身不同特点的职业化序列,而且其独立自主的人格化趋势日益得到认可和加强,尤其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员更是这样。这就要求党管干部原则的实施无论在内涵与形式上都要与之适应。

目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仅就企业家人才的管理而言应该包括: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企业家人才及其市场化配置的特点,通过适当的实现形式保证其贯彻执行。要对其实行不同于党政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的管理方式;根据党在历史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和领导工作的具体实践,制定企业领导工作的具体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自身或通过人大、政府及社会团体(如企业家协会)等,制定与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和运作规范;通过建立能对企业家人才实行有组织依托和社会归属的间接管理,使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的构成实现由松散的无组织化向凝聚的有组织化的飞跃;对企业家人才进行必要的政治资格的审查认定(才能资格的审查认定由政府人事部门为主负责,在实践操作上应组成党政联合的资格审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和市场准入签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成企业家人才市场监督委员会,对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运行状况实行跟踪监控,惩戒各市场行为主体的各种违规行为;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协同领导和组织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主义企业家人才市场的构建工作;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人才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对现行企业家人才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机构设置实行自我改革,对自身现有的人员结构及其才智素质进行与新的发展了的需要相适应的自我优化,等等。

由于受观念、体制、机构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制约,在对企业家人才的管理上,目前,党管干部的原则在现实实践中也遇到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在对企业家人才实行管理的观念、体制与机制上,改革与转换的进度相对滞后,尚未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框架形成根本性突破,在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家人才管理与配置的新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重心错位,重党政领导人才忽视企业领导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及其优化配置,往往出现“主战场缺主帅”的被动局面。官员化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计划体制的管理方式还起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拔标准官员化,选出的往往是政治性人才,而非经营型的企业家;价值认可官员化,企业套用行政级别,并以此作为评判企业家价值高低的依据;供需配置官员化,一张纸令决定企业家的升降去留。管理内容错位,有许多应该管的(宏观管理、法制建设、企业家资格审查和市场监控等)没能管起来,或管理不到位,有许多不该管的(比如企业家人才的微观供需配置)却管的过多。在管理方式的变革上缺乏突破性进展,许多还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水平上。比如,依然侧重于直接管理、微观管理、个案管理和局限性管理而间接管理,宏观管理、运作规则管理和面向全社会企业家人才的资源性、整体性管理依然薄弱,且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人才资源实行整体性、开放性,社会化、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目前党对企业家人才的管理只限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对非国有企业的管理鞭长莫及,随着“抓大放小”改革方针的落实,党管干部的实施范围与阵地越来越小,有在事实上被放空的危险。由于各地党委组织部下属的厂长经理人才公司,事实上只是一个不享有资源产权的中介机构,对企业家人才市场的监督与调控缺乏权威性,且组织部门本身也不具有这种职能,致使社会主义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调控具有盲目性,面临失控的危险。对企业家实行管理的有关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结构状态及其观念与才能素质状况,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人才市场化开发与市场化配置的需要。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以上也只是择要而述。

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的新要求,和转型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形式,也应该变革发展,有所创新。否则,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人才实行有效开发和管理的目标需要。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形式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这也是指导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建立和完善党对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管理实施新方法、探索新形式的基本指导思想。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法则就是管理主体要在充分尊重和确保各市场行为主体独立自主的行为人格的前提下实施管理。党对企业家人才及企业家人才市场的管理也不例外。为此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形式,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调适、转换、创新与发展。

1、要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企业家人才的任命权应逐步由党政主管部门转移到通过法定程序,由企业的终极产权组织及其代表(如董事会)任命;其次,企业家人才的个体管理权应逐步由党政主管部门转移到新建立的能对全社会企业家人才资源实现统筹管理,并享有资源经营产权的社会化管理主体——企业家人才开发配置公司。从而实现以企业家个体为对象的个案管理向以社会化管理主体为对象的组织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由事无巨细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

2、要由职务任命制向资格认定制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企业家人才由党政主管部门实行职务任命的方法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要求,弊多利少。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与政府其它部门联合组办的资格审查委员会及其常设办事机构管好“门槛”,确认各级企业家人才的市场准入资格。即通过制定对企业家人才实施认定的资格标准和必要的审查程序与规范,对拟进企业家人才市场的人才进行入市资格及相应的等级认定。至于入市资格的获得者进入市场之后,在什么企业或什么岗位上任职,则应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择优录用,不应再由党政主管部门或个人意志来左右。

3、对企业家人才价值的认可机制要由行政化转为市场化。 要根本改变以行政“官职”和行政级别为导向的企业家人才价值的认可机制,逐步淡化乃至最终取消企业家的一定终身,只上不下的行政级别,探索建立新的以市场化认可为前提,以经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家人才价值认可的,能上能下的浮动式的职务等级序列。并使企业家的工资收入及各项福利待遇同行政级别脱钩,淡化其基于利益拉动的趋“官”动机和级别欲望,从而使企业家人才的使用价值和报偿价值实现自我负责的市场化。

4 、对企业家人才的认可标准要由“政治型”转为“效益型”。传统的党管干部原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上,重政治,重稳妥,重资历,首先要求的是要有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观念,最后才是经济效益,选出的是政治、行政型的领导人才,而不是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企业家。为此,在企业家人才的认可标准上,要树立“效益第一,实绩为据”的观念。要着眼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未来,着眼于同国际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接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选拔、认可企业家,来评价企业家的功过是非,把经济效益作为检验企业家才能与业绩的主要标尺。选拔与评判企业家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他能否把企业办好。作为一个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一个经济组织,不是一级政权机构;作为一个作业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不能以听不听话来评断。因此不能对企业家人才采用党政干部的政治标准来衡量。判断其政治上合格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二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三是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规。只要这三个方面是合格的,过硬的,就应该放心让他进入企业家人才市场去竞争,去挑战。

5、要从具体微观的事务性操作转变为以法规、政策为据的规范化监控。市场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各行为主体的自主能动性,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你要我做什么,并在你做什么的过程中给予规范化引导、约束和监控。这就要求党对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管理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的以个人为对象的具体微观的事务性操作转到以法规、政策的引导制定和以法规、政策为据的规范化制约与监控上来。这就是说党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是要领导制定好有关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行为规范、运行规则和相应的政策,并通过人大或政府以法规的形式予以认可和公布。其次,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中国证监会那样的有法定权威的各级市场监控机构,对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实施有效监控,制约并惩戒其各种违规行为。确保企业家人才市场的规范运作。

6、由传统的局部性管理转变为整体性管理。 传统的党管干部只限于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抓大放小”的实施,党管干部的范围日趋萎缩,这于我党制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极不适应。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应对作为工人阶级中领导阶层的企业家承担全面的具体的领导责任。因此,不仅要有责任管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及其市场化配置,而且也有责任管好服务于全社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及其市场化配置。因此,要结合管理形式的转变,首先,使党管干部的范围,从只限于国有企业转变到面向所有企业的整个企业家阶层,这是因为企业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即可以服务于国有企业,也可以服务于非国有企业,且在市场配置的条件下,彼此之间具有转换性和流动性。其次,使党管干部的范围,从只侧重于企业家队伍的管理转变到面向企业家人才市场的所有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家人才个体,企业家人才的社会化管理主体,厂商用人主体和各类市场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权威性的引导、监控和违规制约,以利于企业家配置中“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的兑现。

7、由点段式管理向全程式管理转变。 传统的党管干部原则对企业家实施管理的重心放在选拔配置和使用监控方面,而在使用监控方面很不规范,很不到位,其它方面的管理更为薄弱。这种情况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人才开发、配置动态多变的形势需要。事实上企业家人才从开发到使用是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供需预测、制定规划、开发造就、资格认定、市场配置的行为监控、在岗使用的行为监控、业绩考核(包括年度审计、离职审计)、履约监控、违规惩戒、优化培训等重要环节,对这些环节的管理与衔接,应该由党的组织部门牵头,联合政府各有关部门,成立统一的权威的管理机构,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条块分割、彼此错位”的体制格局,对所有获得资格认可的企业家及其市场化配置,实行全程式、终身化动态跟踪式管理。其中,对于一些具体的管理职能可以授权于相应的中介机构予以实施。

8、由大一统管理模式向分类分层管理模式转变。 传统的党管干部形式对企业经营者实行的是不加区别的“大一统”管理模式,没有企业家的位置,不仅企业经营者本身没有规范的类型和层次的区分,而且同党政领导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彼此之间也没有界定明晰的规范区分。为此,必须根据分类分层管理的原则,使党对企业家人才的管理规范化。首先,使对企业家人才的管理同党政领导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相互区分,并采用自具特点的不同管理手段和方法:其次,要区别不同企业规模(如按资产规模区分的大、中、小型企业),不同类型(如资本运营型、经营管理型、审计监控型、决策咨询型等),不同层次(如高级经营资格、中级经营资格、初级经营资格)的企业家特点,实行有区别的管理。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人才实行动态化、开放化、社会化和整体性管理的需要,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的,管理方式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9、党管部门的自我改革和自我优化。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随着企业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加快形成及传统意义上干部队伍的分化,在对企业家人才的管理问题上,我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套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正在加速失去其现实价值,新的与之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急待探索与创新。在这种形势下,各级党管部门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勇于从我做起,自我改革。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家人才管理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手段方式。进行自身人员结构的优化代谢和才能素质的优化提高。要学会用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管好企业家和企业家人才市场。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党的能胜任对企业家人才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专门人才。这批人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力量。肩负着搞好企业家人才的开发与配置的历史重任。

标签:;  ;  ;  ;  ;  ;  ;  

企业家人才市场配置与干部党性原则的实践创新_党管干部原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