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资本与西部大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私营论文,资本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私营资本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增长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这是近20年来有目共睹的。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私营资本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能更积极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有效地利用和经济高速地增长,并将在西部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鼓励和促进私营资本介入西部,促进私营资本在西部的成长和壮大,是政府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
一、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1.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稀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条件,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必须成功地解决资本形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了西部资本的形成而造成的,所以,西部大开发最首要的措施是如何获得资金的投入,使西部的资源能得到开发和利用,使西部原有的大型企业焕发活力,因此,促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私营资本的拉动。而当前关于“私营资本”的概念却缺乏明确的定义,人们或用“民营经济”、“民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或用“非国有经济”等来概括或近似地概括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民营经济”。这些概念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私营资本的一定特征,却未能直接从其最本质的特征出发。事实上,“私营资本”就是“私营资本”。私营资本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清晰的,不需要再以什么概念来间接表述它。
本人认为,所谓私营资本就是指产权清晰,即所有权主要部分为私有。由此我们可以界定私营资本指的就是由私人合资、合股、独资和外资形式的资本。如,现有的一些所谓民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私人独资公司、个体工商户、外资投资企业(合资企业中国有合资方的资本除外)的资本。私营资本的特征就是产权明晰,企业主体明晰,自负盈亏,自我承担投资风险。
私营资本在西部开发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产权明晰的私营资本就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实践上看,私营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
(1)改革开放之初,私营资本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20年后,私营资本的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46%左右,这表明私营资本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2)私营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其增长速度高于国有资本,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3)私营资本在社会商品零售业中也占据了主体地位;
(4)私营资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一般要高于国有企业;
(5)以私营资本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特别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多年的好收成,对经济增长和平抑市场物价起了关键性作用;
(6)私营资本在促进资金总供求与商品总供求各自平衡和相互平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缓和了总供求矛盾对价格上升的压力;
(7)私营资本赋税不断增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8)私营资本的投资方式和收入分配方式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9)以私营资本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不仅缓和了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而且使农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更进一步地说,随着政府关于西部开发政策的实施,区外和境外的私营资本必将带动当地的私营资本的发展,并共同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主体资本。
二、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成长模式
不发达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其中,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的崛起是最宝贵的经验。
从特区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首先是由外来资本带动经济起步,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引进和培养了高素质人才,同时也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当地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东部的经济发展,这种由外部资本介入,带动当地资本的成长,促进周边区域资本发展的资本增长模式称为“引进——衍生模式”。
从特区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还可以看到,私营资本在特区的经济增长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私营资本的外资,起着带动的作用,而当地的私营资本起着壮大经济实力和加强经济基础的作用。
从东部经济发展成功的轨迹,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西部私营资本未来的成长道路。有东部沿海的成功经验,有东部一定的资本存量,有基本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有较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还有人们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思想观念,而且,西部还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这些都是西部发展的良好先天条件。可以预见,只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和鼓励投资导向,只要西部私营资本的成长采取“引进——衍生模式”,则私营资本必将对西部大开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当前西部私营资本的现状
西部地区在我国属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资金流失、资产形成困难至今仍困扰着西部,成为制约西部发展主要障碍。西部资本形成的历史和现状存在双重制约。一方面,多年的人均收入低,资本积累少,引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资本产出小,政府投资力度小而且资本外流加剧,引起资本流量萎缩。负反馈使得西部地区的资本“瓶颈”制约作用日益趋强。
1.私营资本规模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这与外资的支持和它自身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分不开的,而在西部,外部资金供给不足,资本形成极弱。据统计,到1999年底止,西部十省区(市)实际利用外资只有98.97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22%。
2.资本市场状况
据统计,西部每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和筹资总额只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各省市上市公司平均数量约为10家,低于全国的平均数(30家左右),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私营资本的企业也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
四、促进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成长的对策
1.政策环境 私营资本的成长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已经为中国的改革实践所证明。而国内的私营资本在意识形态方面仍受观念的束缚和政策的歧视,例如,同样为私营资本的外资在国内享有“超国民待遇”,而国内的私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却享受“非国民待遇”,这与国内的私营资本在中国经济中作出的贡献、产生的作用是不对等的。所以,要想让私营资本在西部壮大成长,在政策上要打破禁区,扩大私营资本的进入领域,这也是中国市场化的要求。
2.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对私营资本的影响直接而又巨大,它不仅影响着私营资本的投资数量,也影响着私营资本的投资空间,国务院已决定从2000年10月起将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统一政策,对设在中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三年内,可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本人认为国内私营企业也应采用低税率制,西部地带比中部地带应略低一些,而且应给予3-5年的税收减免,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外的私营资本投入到西部地带,而且也有利于国内东部地带的私营资本流入西部。
3.投资领域 政府要开放西部的产业投资领域,清除限制私营资本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私营资本投资的增长;在新的倾斜政策中,除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业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允许私营资本进入,简化私营资本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降低审批权限;对一些垄断产业和公共事业如交通、通讯、能源供应、城市化市政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土地开发等,应逐步放宽,让私营资本进入。
4.投资机制 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是促进资本特别是私营资本持续流入西部,促进西部当地资本增长的根本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投资补贴方式。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对落后地区的援助大多采用投资补贴的形式。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实行以企业投资补贴为主的投资诱导政策。接受补贴的企业必须符合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方向,并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达到良好的效果;财政贴息方式。政府只要使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吸引大量的私营资本来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BOT方式。BOT方式的含义是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特许协议,准许投资者开发建设某一项目,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无偿转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BOT是国际上通行并成功的一种投资方式,比较适用于西部地区,在西部地区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投资亏损者的补偿问题;二是应打破只限于外商投资BOT方式的限制,内资也可以采用BOT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TOT、ABS等方式,以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
5.资本市场 当前,许多具有相当规模、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的私营企业还难以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这大大制约了它们的融资渠道。因此,政府在重点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的同时,应给私营资本企业一定的上市机会,在符合上市条件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私营资本企业上市,同时积极扶持西部优秀私营资本企业到海外上市,为这些企业融资打开新的窗口。
提供各方面的融资服务,是关系到西部私营资本能否顺利积累、扩张的根本性因素,但是,目前西部私营资本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支持。一方面,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信贷资金的国有商业银行很洚为私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一方面,为私营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若不解决私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些企业就难以发挥潜力。因此,政府应增加私营资本企业的贷款比例,并在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中长期贷款方面,增加西部地区的私营资本企业的信用比例,同时,还可以采用贷款担保机构,对一些确需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另外,应拓宽融资渠道和增加融资方式,如开辟“第二板块市场”,建立创业投资公司,设立开放式投资基金等。
6.产业结构 西部的偏重产业结构是50、60年代国家以军事、国防为核心的三线工业布局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而这种产业结构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市场供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以建立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为方针。同时,由于新的投资机制的建立,国家不可能再对这些大型重工业企业注资,更不可能拨出资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私营资本必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必须开放政策,让私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造,让私营资本进入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让私营资本参与国土资源的开发和矿藏资源的勘探开采。
7.土地与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探讨如何建立保护自然环境机制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如果缺乏一种有效的投入产出机制,生态保护问题将无法彻底解决,即使有相当的资金投入也可能是“开而不发”,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没有后劲,难以持续。而国外在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国西部在开发之初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大量的破坏。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设立了田纳西河流管理局,这个有政府权力又有私人企业灵活性的公司,统一指挥流域内的水电工程,洪水控制,植树造林,土地、水资源保护,航道管理等事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这一区域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我国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
在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能只强调依赖政府的投入,尽管政府对植树造林,保护水土资源的投入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按原有的投入做法是低效的,有些是无效的,倒不如让私营资本先行进入,如把荒地、荒山由私营公司经营,政府给予贷款担保,等荒地、荒山成林后政府给予购买,私营资本公司则在出售林地后归还贷款,获得利润,使资本增值,由此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投资机制,使自然环境保护得以顺利进行。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引进外部的私营资本,采取“引进——衍生模式”,促进私营资本在西部的形成、积累和壮大,是西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是西部经济增长的必要保障。因此,政府必须从政策上加大对私营资本的开放,为私营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私营资本的投资领域,使私营资本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使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