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海侠

(湘雅常德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 阿尔兹海默病(A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随着日新月异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疾病中广泛应用,尤以功能磁共振新技术为著: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均已经大力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尤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PWI的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临床常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进行磁共振的PWI检查,因为PWI检查必须要注射磁共振血管对比剂钆贝葡胺等,而这些血管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检查方法来代替PWI呢?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一种不需要注射磁共振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它所用的内在示踪剂为血液中自由弥散的水,利用一个反转脉冲标记待检查区上游动脉内的血液,经过血液自标记区流入待检查区的一段时间后,前面已经被标记的动脉血中的自由水与待检查区毛细管区内组织中的水进行自旋交换,相应的被检查区的磁共振信号也产生了变化,然后与该区域被标记前获得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比较,即将所得到的图像与没有标记过的对照组图像相减就剩下了输送过来的磁化,从而产生了局部血流灌注(rBF)的灌注加权图像,rBF的定量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式来实现,而这种方法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笔者选取3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旨在探究磁共振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并将颅脑创伤、既往有颅脑手术史、合并癫痫、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排除。

3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15,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为41岁和78岁,平均年龄为(58.16±6.7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膜瘤、胶质瘤、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大肠杆菌K1型)分别为8例、6例、7例、4例、3例、3例和7例。

1.2检查方法

应用GE Singa HDx 3.0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8通道头部阵列射频线圈、ADW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常规扫描包括T1W、T2W、FLAIR和DWI,对T1W的FL2D序列进行参数设置:TR/TE为200ms/2.48ms、FOV为220mm、层厚为5mm、翻转角为70°、激励次数为2次、扫描时间为1min44s;对T2W的TSW序列进行参数设置:TR/TE为5000ms/94ms、层厚为5mm、翻转角为150°、激励次数为2次,扫描时间为1min27s;对FLAIR进行参数设置:TR/TI/TE分别为9000ms/2500ms/94ms,层厚为5mm、翻转角为150°、激励次数为1次、扫描时间为2min44s;对DWI的EPI序列进行参数设置:b=0、1000s/mm2、TR/TE为5000ms/81ms、层厚为5mm、激励次数为2次、扫描时间为47s。

ASL检查以PICORE Q2T为灌注模式,并进行参数设置:TR/TE为2500ms/11ms、间隔为25%、14层的层厚均为6mm、翻转角为150°、激励次数为1次、带宽为2232Hz/Px、TI1为700ms、TI1stop为1600ms、TI2为1800ms、measurements为101、流速限制为100cm/s、Matri为64×64、脑血流分配系数为0.9ml/g、扫描时间为4min 22s。

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经过讨论达到一致时诊断意见成立。

1.3图像分析

观察和对比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p<0.05,则统计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检查结果的对比[n(%)]

2.结果

2.1检查结果: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ASL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扫描磁共振(p<0.05)。详见表1。

3.讨论

磁共振检查对解剖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应用在临床实际检查中,可发现和分析病灶大小及部位区域[3],而早期、轻度颅脑创伤行MRI检查多表现为正常,不存在明显的病灶,但头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也会损伤或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头痛、认知障碍等症状,轻者持续数日,重者持续数周,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而临床上因缺乏影像学证据,无法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且脑梗死及颅脑创伤均会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引起脑内能量代谢下降及自由基损伤等病理改变[4]。本次研究中,常规磁共振扫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准确率仅为84.21%。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是以时间信号曲线为基础,利用数学模型对rCBV、rCBF、rMTT和rTTP等参数进行计算,并利用上述参数进行图像重组和伪彩等处理,得到各参数值的图像,其中rCBV指的是一定量脑组织血管结构内的血容量,可反应局部组织内微循环的血容积;rMTT指的是开始注射对比剂至时间-密度曲线降低至一半最高强化值的时间,是对比剂注射后经血液通过靶区毛细血管床的时间,可反应组织血管微循环的通畅情况;rTTP指的是对比剂经静脉注射后到达靶区并至强化峰值的时间;rCBF是rCBV与rMTT的比值,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一定脑组织血管结构中流过的血流量,可反应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血流速,该参数值的高低与脑组织血流量的高低呈正相关[5-7]。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广泛定义包括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8],其中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是经静脉注射钆剂以获得对比剂与时间变化曲线的成像,可实现多平面成像,反应脑微循环的变化,但该技术对外源性对比剂的依赖性比较高,易造成肾毒性;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是需在特殊造影条件下,应用对比性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虽可对脑部不成熟微血管的通透性进行定量测量,但其造影条件的特殊性,不易于在临床上应用[9];ASL是以磁性标记流入的血液中水分子的氢离子为内源性示踪剂,当被标记的血液流入脑组织后,对标记成像进行比较和分析,且可对全脑血流量的变化进行测量,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的成像方法[10]。本次研究中,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

综上所述,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艳,崔利,何江波等.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原发性痛经子宫肌层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7,21(12):2200-2203.

[2]时雅辉,赵建华,宋金玲等.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临床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7):2969-2972.

[3]刘旺.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5):10-11.

[4]王莹,张波,骆继业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7,14(10):618-622.

[5]江晶晶,谈晓飞,张顺等.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7):1585-1587.

[6]王继民,叶向阳,赵伟等.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96-197,201.

[7]高敏, 盛茂.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小儿脑部疾病中的应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 26(3):236-240.

[8]王鹏, 李昊.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灌注扫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21):2174-2176.

[9]李晓满, 王泽颖.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6, 56(46):111-113.

[10]史张, 刘崎.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6, 37(12):1512-1516.

论文作者:杨海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海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