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索如何在消化科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0级12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观察:实验组实施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的综合教学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常规的临床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在两种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效果。结果:在学习兴趣的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增加、沟通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实验组的学生的表现要明显比对照组的优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沟通的能力,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医学生;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医生利用自己的积累的医学知识来分析研究临床资料,从繁琐紊乱的资料中找到线索并继续解决的过程,同时也是把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于个体病患的过程[1]。临床医师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在于有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习惯,因其伴随着治疗疾病的整个过程。正因如此,医学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有关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更应增加临床思维的教育,帮助学生迈好由学生踏向医生的第一步。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医疗水平,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2]。笔者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作为临床教学的方向,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我院2010级120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探究培养临床思维的良好教学模式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级120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55名,年龄在20~25岁。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实验组男生31名,女生29名;平均年龄为(21.85±0.51)岁;平均入学成绩为(70.34±7.64)分,对照组男生30名,女生30名;平均年龄(22.89±0.43)岁;平均入科成绩为(67.61±5.44)分。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学生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实验组实施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主的综合教学方式。把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大纲作为授课依据,进行临床教学,重点培养实习生消化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具体如下。
1.2.1.1 入学培训
对医学新生进行统一的入科培训,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和日常工。结合教科书以及临床实际治疗经验讲解各种常见疾病的知识以及一些仪器的操作规范,让医学生可以对消化内科有大概轮廓的了解,方便为日后的实习工作做相应的准备。
1.2.1.2 教学方式
构建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前回顾上节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实践课带领学生去病房查房,询问病史及治疗过程;提问学生相关的疾病治疗中的问题,借此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以及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2.1.3典型病例教学
以教学大纲中的临床典型病例为授课内容,安排学生分组采集病史,老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增强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学生要根据搜集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人的临床特点,做口头汇报,借此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和表述的条理性。
1.2.1.4 疑难病例教学
设立专门讲授科室的疑难病例的课程,一般都是少见病或是较为复杂的病情,讲解住院病人的病史以及阳性体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病史、检查所提供的信息以及结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询的或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给出自己的判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查找资料以及表述想法的能力,这是培养临床思维不可缺少的部分[3]。随后在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中,嘱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上级医生或是教授的思路比较,借此来找寻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能激发其自学的兴趣。
1.2.2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老师在课堂根据临床教学大纲讲授相关疾病的知识。给学生播放教学课件、示教部分病例等方式实施课堂讲课。 实践课组织学生询问患者的病史,完成病历。
1.2.3 教学效果评价
以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方法。在学习兴趣的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来进行评价,在结束学习后,向两组学生发120份调查问卷,填好后全部收回,均为有效问卷。考试形式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写出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下一步诊疗计划。评分组成:与患者交流能力10%,病历书写40%,思维能力(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下一步诊疗计划)50%。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各种能力提高的认同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教学中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化的思维,便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4]。因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实习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难题[5]。笔者采用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以患者为中心,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6-7]。与传统的带教方法相比,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一名临床医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点。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出有雄厚的医学知识、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46-48.
[2]孙家忠,杨梅,陈小奇,等.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教育模式研究[J].卫
生职业教育,2012,30(6):11-12.
[3]邢云利,王翠英,孙颖.重视病例教学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临
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4):1997-1998.
[4]杨梅,宫朝晖,宫朝霞. 创新带教模式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97-598.
[5]李建华,季云瑞. 引导病案分析加强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 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65-66.
[6]陈壮贵,李鸣,纪经智,等临床见习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临床医学工程, 2009,16(2):60-61.
[7]金文国,谢雅萍.早期案例教学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34-136.
论文作者:杨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思维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例论文; 病史论文; 能力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