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火力发电厂慢慢步入了信息化和网络时代。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在火力发电中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具体应用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火力发电;电气自动化技术
1 引言
介于现如今我们的社会逐渐变得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多元化,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表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节省人力以及优化电场的管理模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减弱了工人劳动的强度,同时对推动电气技术的安全实施,促进电力技术向着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需求分析
集散控制系统是火电厂燃烧机组锅炉控制选择的常用运行方式,系统中各个部分没有紧密联系与信息传输,关系较为松散,许多操作与中间控制都是利用技术人员手工操作,无形中使得操作人员任务变得繁杂沉重,难免出现一些操作不准确或者导致机组工作失误,造成设备故障与经济损失,如何利用自动化技术代替减少对劳动力的硬性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充分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建立完整的数据网络体系,保证运行状态按流程有序进行,并对火电厂设备各工作环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与反馈,适当做出调整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最重要的几个作用,如上文所说,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减少劳动力,降低偶然性事故因素,极大提升火电厂运行效率的有力保证,从另一个角度说,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普及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火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发展现状与基本作用
3.1 火力发电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环境与大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带动火电厂产业发展,将新的科学技术落实到实处,有效运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火电厂为了整理处理设备运行数据的大胆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既能对火电厂设备进行实时检测与测量采样,又能够结合计算机网络对燃烧机组锅炉设备做合理的关键参数调整,始终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具体来说,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控制、间隔、通信三大体系,三大体系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上下两层体系相互之间的联系是由区别的,上层优越性较高,不需要支持下层的功能特性。控制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实现调控监视、采集控制整理信息,是上下两层的中转站,承上启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基本作用
火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作用是选择曲线、主接线图方式,实时管理燃烧机组锅炉设备,采集处理相关参数结果,只要设备出现不稳定的工作状态,系统就将信息警报迅速汇报,做出相应处理。其次,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记录,对设备记录启停次数报表与监视报表、检修次数、维修情况报表等。通过这些记录成册的信息工作技术人员能够系统的了解每一个设备的详细信息、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状态,使得管理更加方便有效,同时提高火电厂机组工作效率,极大地缩短以前冗长的维修报修周期,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3.2.1 优化资源配置
火力发电需要几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人,第二方面是原材料,第三方面是机器设备,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有着紧密而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能否让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们的作用,是发电厂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而言,传统的发电方法冗余环节较多,有很多步骤以及流程实质上都是可有可无,对结果影响不到,或者说由于监督不严导致达不到原本预计要达到的效果,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不能使这三者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另外,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问题以及日常监管问题原因,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松懈不到位,材料损失过于严重都是传统生产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至于机器设备由于缺乏实时监察手段,或者上报不及时,导致出现维护不及时而常常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损坏的现象经常出现,极大影响火电厂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火力发电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构建电气自动化体系,电气自动化可以说是做到了人和机器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实现操作模式的简洁化与规范化。相比于人工检查而言,电气自动化手段对机器故障问题通常也能尽早的发现,然后上报并进行及时的处理,达到了人和物的完美配合,使资源配置得到合理优化的作用。
3.2.2 提高安全性能与经济效益
我们都知道电气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以达到控制监视的作用。其中数据作为系统的重要依据,以交换信号作为反馈手段,能对异常事故的发生以及特殊事故的出现达到警示作用。为以后处理这类问题提供安全性、科学性、稳定性的参考依据。将事故的出现扼杀在萌芽上,扑灭危险事故的小火苗,从根源中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火电厂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构建的时候,也不能将眼光局限在上述的一些技术领域,如果能够引进质量管理理念、人工智能等当代先进技术,就会有更多出乎意料的效果。火力发电厂建立电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同时需要放弃一些老旧设备,从传统过时观念中跳脱出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给企业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产业全面升级,提高火电厂安全性能与经济效益。
4 火电厂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构建与具体应用
4.1 实施统一单元炉机组
构建机炉电一体化单元制运行监控模式,利用这种模式,火电厂的集散控制系统更加快速方便的收集与研究火电厂燃烧机组的所有状态信息与运行参数,最大限度地体现控制性能,开发电机组潜能,使控制系统简单化,降低了运行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统一单元炉机组能够改变信息采集困难麻烦的局面,使得以前电网繁冗的工作流程简单化,对工作效率的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是有好处的。简而言之,统一单元机组同时保证了火电厂机组控制水平与电机组自动化水平。
4.2 实现电气全通信控制
热工工艺连锁问题是实现电气全通信的关键一环,DCS利用ECS实现电气全通信控制模式的可靠性与通信速度还不够完善,在DCS与ECS之间存在一部分硬接线,这些问题就需要利用热工工艺才能解决问题,更进一步,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现火力发电厂电气全通信控制模式,满足DCS利用电气自动化系统(ECS)实现对整个电厂单元炉机组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条件,从根本上提高ECS信息通讯速度与可靠性。
4.3 优化控制保护手段
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体系,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火电厂机组实现实时保护控制,利用实时故障诊断与运营检测等手段优化控制保护过程,快速、有效的解决系统突发问题,保证机组稳定运行,有效推动火电厂机、炉、电一体化网络实时运行控制,进而有效提升火力发电厂产业效益。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可行性,其次在介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作用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具体构建,比如实施统一单元炉机组、实现电气全通信控制、优化控制保护手段等重要措施,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火力发电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获得极大地提升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赵杨,丁宝峰,杜翠女,赵明. 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 硅谷,2011(03):93-94.
[2]薛飞,周伟,尹力伟,倪扬.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4):72.
[3]赵瑞.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5):18-20.
论文作者:田玉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火电厂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火力发电论文; 机组论文; 作用论文; 电气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