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一年级)》特色解析与教学思考论文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一年级)》特色解析与教学思考

● 傅 悦 付 洁

【摘 要】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一年级)》充分体现了《盲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 年版)》的理念要求,内容设计符合视障生学习特点,跨学科设计任务更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视障生实际,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分层指导,更好地培养视障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盲校;新教材;新课标;一年级

2018 年9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一年级)》(以下简称新教材)走进各地盲校课堂。新教材包括上、下两册,并配有电子有声教材光盘,以满足低视生和全盲生的不同需求。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盲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6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要求。通过将近一年以来使用新教材教学,笔者对于在盲校如何把握信息技术新课标、用好信息技术新教材形成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在界面中设定好原始数据所在目录、原始场数量、原始场类型、输入格式和输出格式等参数之后,开始进行POD分解计算,得到特征值、特征模态和模态系数等参数。

一、新教材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信息素养在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视障生因视觉缺失而导致严重的“信息障碍”,信息技术恰恰能补偿他们这方面的障碍,甚至能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盲校义务教育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提出:“盲校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学生参与全部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新课标是在无普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可借鉴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此前盲校义务教育信息技术的教材主要是各地各校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因此,国家统一规划和审定的教材,解决了信息技术教学规范化的问题,彰显了视障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乏竞争力,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寻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等新老难题。

新教材针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又补充了许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概念,比如智能手环、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网上挂号、移动支付、网上购物、中国高铁、神舟飞船、辽宁号航母等(如图1、图2)。

图1 网上挂号

图2 中国高铁

教材中“你知道吗”的栏目,以温馨小贴士的形式出现,内容涉及信息技术文化、最新前沿技术、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凸显了信息素养的日常养成。

二、新教材内容设计符合视障生学习的特点

新教材的整体设计兼顾了全盲生和低视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内容体例均结合低视生的特点而设计,字大行疏、图例清晰、配色分明。在此基础上,在每册教材的最后一页都附上了一张有声电子教材的光盘,供全盲生使用(如图3)。新教材中配套资源可以在人教社网站相关栏目中下载使用,教材还设计使用语音软件扫描朗读出内容的环节。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全盲生和低视生同步学习有关内容,方便教师施教,同时又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色。

图3 有声光盘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和领悟信息文化,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更好地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另外,新教材还鼓励联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新课标中指出:“要促使视障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一年级的新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最新成果及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如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在公交车上刷卡、扫二维码获取信息等(如图5、图6)。

这些前沿知识的介绍,不仅彰显了时代的特色,更凸显了中国元素。这样的设计为视障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境和内容,更激发了视障生的求知欲和爱国主义情感,而且拓宽了视障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将来平等融入社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三、新教材跨学科设计任务,突出信息技术实用价值

图4 趣味练习软件

2.4 病理学特征 癌变易发生于单侧卵巢,肉眼与MCT很难区分,囊性肿瘤内可见毛发、脂肪、头皮等。鳞癌变的畸胎瘤囊壁较厚,囊壁与卵巢组织界限不清,术中分离困难,结节、斑块、乳头或菜花样物长入囊肿壁,作为恶性肿瘤指标。肿瘤细胞浸润的模式最早在1997年Kikkawa等[13]提出,分为 3种模式:α模式指肿瘤细胞与正常基质之间有明确的边界;γ模式指肿瘤和基质没有明显边界,呈相互浸润及扩散;β模式介于两者之间。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把任务中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加以解决,是一种理想化的方式。但是这种整合应该是积极的,是在教师的逐渐渗透引导下,学生积极运用、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硬性的简单“绑定”。由于视障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感知、合作、探究,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学生一旦找到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完成了任务,那么他们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也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价值的理解。

新课标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学习主题作为课程的任务选题,提倡以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或领域中。”同时在第一学段的“信息技术初步”中,新课标也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工具在语文、音乐等学科中的简单应用。新教材中对新课标的这些理念要求也有所体现。如在一年级的新教材中,整合了语文学科的古诗《悯农》和数学学科的《认识时间》,从而体现了信息技术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在低年级,认识键盘并掌握正确的指法对于视障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键位的认识及指法的教学不仅是一年级的任务,在学生学会打字后,还有一个巩固、提高和熟练的问题。因此,新教材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趣味化处理,以《青蛙跳跳》《打靶》《敲地鼠》《接苹果》(如图4)4 个学习软件为基础,以游戏通关代替枯燥乏味的打字学习,深受一年级视障生的喜爱。

图5 取款

图6 刷卡

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基础性、趣味性、实用性。新教材选取的内容都是视障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和计算机交朋友》、一年级下册的《声母的键位》。每个知识点内容都是按课时编排,小步子教学,每一节的开始都是以卡通人物的对话引入,富有童趣。作为实操课程,教材中适时设置了一些动手实践的栏目,如“尝试与探索”“练一练”等,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其逐步操作,在任务驱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其探究的信心。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子任务求得解后需与其他处理器交换数据,但这种屡屡的数据交换可能是无用的或低效的。因此,需改进和设置固定交换周期,达到减少无用交换频率的目的。处理器通信采用主从式消息传递机制,主伺候器将汇总从伺候器在固定周期内达到的局部解,实施杂交算法来运算并反馈结果。在改进算法实施时,对求得最优解的收敛速度起关键作用的是杂交算子,杂交算子的作用在于预防局部收敛,提升求得全局最优解的概率。使用主从式通信机制时,当蚂蚁迭代次数等于所建立的固定交互周期值,主节点得到其它次节点在交互周期传递的最优解,并使用杂交算子机制来分析与处理。

四、一些教学建议与思考

视障生的生理差异较大,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盲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视力残疾等级来进行合理分类。新教材也基本上遵循了这个理念,每项任务操作都介绍鼠标和键盘两种方法。这样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分别设计,才能保证各类学生都能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寻找到教学与各类各层学生认知水平的结合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有灵活性,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分层教学的规律,融入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让大多数视障生都能进行操作和完成学习任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要跨越学科界限、打破传统知识体系,将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横向联系起来,让视障生在人文环境的熏陶中习得知识技能、挖掘潜能,更顺利地融入信息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 G761

(作者单位:傅悦,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资源中心,310023;付洁,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300221)

标签:;  ;  ;  ;  ;  ;  ;  

《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一年级)》特色解析与教学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