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丰都 408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14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为(4.67±1.37)分,高于对照组(7.62±2.08)分、(3.19±1.41)分(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颅脑外伤护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278-01
前言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病,造成颅脑外伤的因素很多,且颅脑外伤具有较高的危害,如果护理和治疗方式不能有效采取,会对患者顺利康复造成影响,严重时或许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在颅脑外伤护理中风险管理应用价值较高,在将风险降低的同时,护理差错和满意度也在减少[1]。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的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4.5±4.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7±3.3)岁。患者入院后进行CT检查,硬脑膜下血肿10例,广泛性脑挫裂21例,颅内血肿8例,硬脑膜外血肿16例。护理方案、治疗方法患者对其完全知情,比较患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优质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中。等待患者入院后,依照其以往病史、临床症状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包含日常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全程对其进行护理直到患者出院。风险管理护理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风险识别。定期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开展讨论交流会,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不良事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及归纳,以便提升护理风险识别能力,能及时发现日常护理中的潜在问题,比如:护理操作不规范、对急救器材应用不熟练、患者体位不当、安全意识较弱等。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结合科室相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2]。
(2)加强风险管理。需先成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建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其由两名责任护士与1名医师组成,并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和制度规章。第二步:安全隐患在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存在需要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定期检查,再按照实际情况将应急方案加以制定并实施,在护理过程中要阐明该方案是否存在问题或是哪些问题可能出现,以此来保证该方案实施的顺利有效。第三步:加强培训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其对颅脑外伤护理的最新知识能够加以掌握,使其视野开拓,提升各项护理技能。第四步:在风险管理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护理记录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加强管理此项;即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以及该科室领导应加强重视程度,并且对于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3]。
1.3 疗效指标
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比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护理满意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来评定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是需要评价的项目。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案例研究中,两组护理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14d后GCS评分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GOS评分为(4.67±1.3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一般而言,在临床上可将颅脑外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进行及时治疗是保证治疗颅脑外伤患者成功的关键。相比于临床上目前常用的常规优质护理方式,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能取得更为有效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14d后GCS评分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GOS评分为(4.67±1.3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结果相比,这个结果较为符合。和其他护理模式相比风险管理具有其独特之处,患者症状在护理后能够改善,治疗过程中的风险能够降低。同时实施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医师、家属等将风险管理的意识牢牢树立,确保实施风险管理的顺序性、时间性、预见性,促使每一项护理更加标准化,护理过程中的遗漏得以降低。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实施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可以为医师和组员提供评价的依据,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加以改进。它能够预测每一位患者的风险,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使患者需求和护理问题能够得以发现,进而有效解决存在问题,将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护理风险加以降低。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钟运露.护理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02).
[2]刘蓝冰.危机管理在颅脑外伤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6(01).
[3]吴素文.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护理的风险事件评估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6).
论文作者:罗淑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外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