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 44560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物质生活空前发展,更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l994年9月颁布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全体学生中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和“凝聚全民族力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历史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可以通过历史课对学生具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进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
我国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连绵不断,不曾被外国征服或灭亡。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有许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堪称世界之最。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再创辉煌。
二、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把个人命运和祖国、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民族责任感
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外患,在国家有难、民族危亡的时刻,有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挺身而出,赴汤蹈火,慷慨献身,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揖中流的壮举,“头可断血可流”、宁死不屈的史可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严禁鸦片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顾个人的安危坚守虎门壮烈殉国的关天培,冲击日舰、视死如归的邓世昌,带领儿子冲锋陷阵的冯子材,在酷刑面前威武不屈的林祥谦,以草充饥坚持抗日的杨靖宇,周恩来为“中华的掘起”而学习,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光辉范例,他们都将个人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筑成我们民族的脊梁,民族魂。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内容,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学习历史上无数的爱国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为保卫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
我国历史上有过政治黑暗,反动统冶阶级倒行逆施导致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的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此之时,许多仁人志士、革命英雄挺身而出,为反抗黑暗反动统治,或投身革命,或立志改革,表现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推翻清政府徐锡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秋瑾则表示“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准备随时为国捐躯。我们要继承这种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改革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勇于大胆改革,破日立新。
三、培养学生献身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
我国古代近代科学家,不拘泥前人,不迷信传统,在科学事业上究源究理,不断探索,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科技文化能够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的重要基础。明代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不信迷信,不求助于神灵”,不囿于前人陈说,亲自考察祖国山川,“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二十余年终于为我国地理学发展立下不朽功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和洞穴学家。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得到七位小数点圆周率数据之前,利用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又割”,估计一直继续算到圆内接正多边形12288和24576边,才算出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需要何等的精力和超人的毅力。正由于我国科学家这种不屈不挠,对科学极端负责的精神,才使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世界长期放出耀眼光芒。教育学生要重视科学,追求知识,刻苦钻研,取得优异成绩。
四、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勤劳是劳动人民的优良美德,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于世。我们的先人为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冶山治水,战天斗地,改进工具,革新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炎黄子孙曾创造了首屈一指的农业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培植作物最早和最大的中心之一,中华民族还向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凝结着中华民族心智和汗水的技术产品。可以说,如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和人类文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同群众一道开垦荒地,一起纺纱织布,他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凯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历史,我们必须向学生灌输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他们一要热爱劳动,二要热爱劳动人民,三要爱护劳动成果。我们要继承这一爱国主义传统,勤恳劳动,艰苦创业,不断革新,为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赶上并超过中等发达国家而努力。
五、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有友好交往,也有冲突和战争,但民族友好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中都涌现出为增强民族团结和友好交往而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张骞历经磨难,两次出使西域;三国时,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的作为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教育学生继承这一爱国传统,增进民族团结、统一,共同进步。
总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寓教于史,应从具体的史实出发。我国历史上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只要我们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就一定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论文作者:钱学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民族论文; 学生论文; 我国论文; 中华民族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传统论文; 世界论文; 《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