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莉萍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611530
【摘要】目的 对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对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人数各为49人,并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可见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luster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neumonia.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January 2014,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9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were analyzed,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 of nursing, it can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each group number for 49 people, and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correlation incidence of pneumonia i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6.1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visible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 c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exercise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stroke pneumonia correlation,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nursing.
【 key words 】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oke; Correlation of pneumonia; Protective effect
前言
脑卒中是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可引发多种相关并发症,脑子中相关性肺炎(SAP)即为其中典型的一种[1]。脑卒中患者并发相关性肺炎后,可出现咳嗽、高烧、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并呈逐步恶化趋势,轻则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重则可危及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工作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AP的发生几率[2]。为对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本文特对两组以不同方法施以护理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做出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为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此期间内在我院进行诊治并辅以常规护理的4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并以同样的方法将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并辅以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均与临床上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相符。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人数比例为27/22;平均年龄为(66.38±3.75)岁;29例为脑出血,20例为脑梗死。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人数比例为28/21;平均年龄为(66.47±3.69)岁;27例为脑出血,22例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的相关一般资料基本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本组患者实施翻身、清洁、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则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另外对本组患者做如下护理:(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以30~45°左右的角度进行半卧位休息,以防止患者因卧位过低导致呕吐、误吸等现象的产生,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尽早下床进行轻度的康复训练运动。(2)鼻饲护理。对于存在昏迷、无法进行吞咽等现象的患者,应于发病48h后予以鼻饲护理。首先,对患者胃内有无潴留现象进行检查,如符合鼻饲条件则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以30~45°左右的角度实施鼻饲,并于鼻饲后继续维持这一角度约30min,并以温开水对鼻饲管进行冲洗,以防止堵塞现象的出现。(3)误吸护理。为防止患者出现误吸现象,首先,应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安全进食指导,使其以正确方式进行用餐,并将相应的警示牌悬挂于患者病床前,用以警示患者及其家属;其次,还应对患者的饮食搭配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以粥、面条等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最后,还应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吞咽功能。(4)排痰护理。为尽量减轻痰液对患者呼吸道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排痰护理。护理人员应以每日2次的频率,采用氨溴索作为辅助药物,对患者进行排痰,并以机械护理标准为依据,在排痰过程中时刻注意避免气囊积液向肺部流入,并注意将患者气管内的压力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SAP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行x2检验,同时将P<0.05作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的依据,用以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SAP发生率为6.12%;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SAP发生率为24.49%,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P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P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SAP发生率
观察组n=493(6.12)
对照组n=4912(24.49)
x26.38
P<0.05
注:观察组患者的S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鉴于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治疗难度较高,因此,要对SAP的发生起到预防效果,除了必要的治疗手段之外,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重要的救治环节之一[4]。集束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国内开始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专业的护理手段,从全方面的角度对可能导致SAP产生的因素进行抑制,由此实现降低SAP发生率的护理目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导致SAP的发生因素,有助于实现SAP发生率的降低,改善患者预后[5]。该观点与本次研究取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经护理后的S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助于降低SAP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秋霞,高岚,王宇娇.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病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7A):2017-2418.
[2]梁淑玲.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1):121-122.
[3]于绍霞,温肇霞,张智昆.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对脑卒中后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2015,30(07):599-501.
[4]徐向阳.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108-109.
[5]陈晓领,杨海萍.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实施延伸全面护理对其压疮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
论文作者:邹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性肺炎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