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群[1]2001年在《橡胶树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橡胶树对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病品系、中感品系、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为材料,进行了橡胶树固有形态结构抗性因子、生化抗性因子和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片断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橡胶叶片表面气孔的分布密度、结构、开口形状,叶表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度与抗病性密切相关。抗性品系大岭61-1气孔分布密度低,气孔外有角质嵴掩盖气孔开口,叶表蜡质分布多,半薄切片发现,中感品系LCB870具有厚的角质层,而感病品系RRIC110角质层相对薄。高感品系PB5/51叶片气孔密度高、开口大,叶表蜡质少。电镜观察发现,炭疽病菌和橡胶树互作时,抗病品系大岭61-1、中感品系RRIC110表现过敏性坏死反应,而高感品系PB5/51不产生过敏性反应。 生化抗病因子表现在抗病品系大岭61-1、南强1-97接种后保护酶(POD、PAL)活性迅速提高,比高感品系PB86。南华1号、PB5/51提前达到酶活性高峰且峰值大于高感品系酶活性峰。接种后抗病品系SOD酶活性保持稳定,而高感品系SOD酶活在一短时间内降至极低值,导致植株体内过多的活性氧离子对植物细胞膜系统产生伤害。接种后抗性品系POD同工酶活性增强,并且有一强新酶带出现,高感品系南华1号没有新酶带出现并且同工酶活性低于抗性品系。接种后抗病品系大岭61-1上PPO同工酶带PA2活性增强,而高感品系南华1号接种前后始终没有此带。所有这些表明植物本身保护酶防御系统积极参与抗病代谢活动。实验发现酯酶同工酶于接种前后变化不大,与抗病性关系不明显。 另外用100个随机引物对橡胶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片断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发现抗病品系都有一条大约600bpDNA片断,而感病品系均没有此条带。固该片断可能与橡胶树抗炭疽病相关。
郑昕宇[2]2017年在《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相关基因HbGNOM和HbFER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天然橡胶的产量和质量。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RNA-Seq技术对橡胶树叶片受白粉病菌侵染前后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编号为CL13480和CL406的cDNA序列在白粉病菌侵染前后的橡胶树叶片中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分别将其命名为HbGNOM和HbFER。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了全长克隆和相关的功能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HbGNOM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为4410bp,编码一个含1470氨基酸的蛋白。生物信息学表明橡胶树HbGNOM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Sec7保守结构域,与麻风树(Jatrophacurcas)、木薯(Manihot esculenta)、蓖麻(Ricinuscommunis)以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GNOM蛋白高度相似,其相似性分别为97%、96%、95%和84%。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bGNOM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受植物激素乙烯(ET)的诱导,但对水杨(SA)、茉莉酸(J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处理没有明显应答。当橡胶树受到白粉病菌侵染时,HbGNOM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对炭疽病菌的侵染不产生应答。以上结果暗示HbGNOM参与橡胶树对白粉病的抗病反应,可能与乙烯信号传导途径有关。亚细胞定位的结果表明,HbGNOM蛋白定位在细胞膜和内质网上。2.在前期研究中,实验室已经克隆了橡胶树HbFER基因的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bFER基因全长2679 bp,编码一个长892个氨基酸的多肽,包含Malectin_like和PTKc两个保守结构域,半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AMPs分子鞭毛蛋白(flg22)和几丁质(Chitin)能够抑制HbFER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HbFER基因的表达模式。橡胶树接种白粉病菌能够明显诱导HbFER基因的上调表达,而接种炭疽病菌的橡胶树叶片中HbFER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SA)和赤霉素(GA)处理橡胶树叶片能够诱导HbFER基因的表达,但茉莉酸(JA)、乙烯(ET)、脱落酸(ABA)处理对HbFER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HbFER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以上结果表明,HbFER基因参与橡胶树对白粉病的抗性,与SA和GA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与JA、ET、ABA信号途径关系不大。
方佳俊[3]2015年在《巴西橡胶树HbCDPK基因和HbFRO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病中的初步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橡胶是工业原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防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质和稀缺资源。巴西橡胶(Hevea brasilensis)是获得天然橡胶的重要经济树种,橡胶树病害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期研究中,为了研究橡胶树抗病机理,进一步发现挖掘橡胶树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我们对受炭疽病菌侵染的橡胶树叶片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合已有的橡胶树基因组序列信息,对其中两个炭疽病菌侵染前后表达变化较大的基因(HbCDPK和HbFRO)进行了全长克隆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是Ca2+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克隆得到的橡胶树钙依赖蛋白激酶同源基因HbCDPK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535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为60.1kDa,等电点为6.75,为一弱酸性蛋白,含有CDPK家族特有的S TKc蛋白激酶结构域以及EF-hand钙离子结合域。半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胶胞炭疽病菌接种橡胶树叶片能够明显增强HbCDPK基因的表达,而白粉病菌的侵染没有明显改变橡胶树叶片HbCDPK基因的表达,暗示HbCDPK基因可能与橡胶树抗炭疽病有关,而与抗白粉病关系不大;抗病信号分子水杨酸(SA)、茉莉酸(JA)能够在早期诱导HbCDPK基因的表达,但乙烯(ET)对HbCDPK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表明HbCDPK与SA和JA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与乙烯信号途径关系不大;细菌鞭毛蛋白Flg22可以快速诱导HbCDPK基因的表达,但作为真菌PAMP分子的Chitin则不能诱导HbCDPK基因的表达,说明HbCDPK基因与Flg22激活的橡胶树PTI反应有关。HbCDPK基因的表达能够引起橡胶树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已有的研究表明,活性氧是植物抗病反应的早期信号之一,因此推测HbCDPK基因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来激活橡胶树的防卫反应。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HbCDPK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此外,已将HbCDPK基因转入拟南芥中,并获得了T1代种子,目前正在进行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2.叁价铁螯合还原酶(ferrir chelate reductases,FROs)家族是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应答铁胁迫的关键酶之一,参与了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研究获得了橡胶树叁价铁螯合还原酶的同源基因HbFRO,包含一个长度为2217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739个氨基酸的多肽,包含3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叁价铁还原结合域(Ferric_reduct结构域),氧化还原辅酶结合位点(FAD_binding结构域)和辅酶I结合域(NAD_binding结构域),和一个含10个跨膜结构域的跨膜区。半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炭疽病菌和白粉病菌的侵染能够明显降低橡胶树叶片中HbFRO基因的表达,暗示HbFRO基因可能与橡胶树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有关,起负调控作用;抗病信号分子水杨酸(SA)、乙烯(ET)能够诱导HbFRO基因的表达,但茉莉酸(JA)对HbFRO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HbFRO与SA和ET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与JA信号途径关系不大;细菌鞭毛蛋白Flg22和真菌PAMP分子的Chitin可以快速诱导HbFRO基因的表达,说明HbFRO基因参与了橡胶树的PTI反应。ROS的产生是典型的PTI反应之一,但HbFRO基因的表达并不能够引起橡胶树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表明HbFRO参与的PTI反应与ROS没有明显联系。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HbFRO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此外,已将HbFRO基因转入拟南芥中,并获得了TO代种子,目前正在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为进一步的生物功能分析提供材料。
李茂, 蒋昌顺[4]2008年在《主要热带作物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简述植物炭疽病的危害和生物学特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抗病机制以及主要热带作物对炭疽病的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付海天[5]2007年在《抗病与感病柱花草叶片结构及蛋白质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抗病的Mineirao柱花草和感病的CIAT2312柱花草为材料,从叶片结构及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2种抗感病柱花草品系存在差异性。对这2种柱花草的离体叶片接种炭疽菌,Mineirao柱花草叶片对炭疽菌发生过敏性反应,而CIAT2312柱花草叶片则腐烂,表明Mineirao柱花草叶片中可能含有抑制炭疽菌的物质。以可溶性蛋白质做抑菌试验,结果没有明显抑菌。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对叶片结构进行分析表明,Mineirao柱花草与CIAT2312柱花草相比,Mineirao柱花草的上表皮细胞较厚于CIAT2312柱花草。观察气孔密度可知,Mineirao柱花草叶片气孔密度较少于CIAT2312柱花草,减少了炭疽菌侵染的机会。结果说明,柱花草抗病性可能与表皮细胞、气孔密度相关。SDS-PAGE分析Mineirao柱花草和CIAT2312柱花草的可溶性蛋白质,及其全蛋白质,结果没有差异带。双向电泳分析Mineirao柱花草和CIAT2312柱花草的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有1个显着差异点,再银染,有3个显着差异点。这些蛋白质差异点可能是这两种柱花草抗炭疽病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Mineirao柱花草和CIAT2312柱花草在炭疽菌作用下,Mineirao柱花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叁种酶的活性都是先升后降,而CIAT2312柱花草这叁种酶活性升降起伏不定。测定了Mineirao柱花草和CIAT2312柱花草幼苗叶绿素含量,Mineirao柱花草叶绿素含量较低于CIAT2312柱花草。
古鑫[6]2012年在《22种植物提取物防治橡胶树炭疽病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化学农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通过利用植物源农药来对病虫草害防治已经成为时下植保工作研究的重要热点课题。本实验通过肿柄菊等植物粗提物对橡胶树炭疽病病原菌抑制作用、防病效果及其诱导活性进行研究。从而能在生物防治这方面对橡胶树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措施的策略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海南各地采集了22种植物,烘干粉碎后,通过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用浸提法对供试植物干粉样品进行浸提。然后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得到22种植物提取液对橡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浓度为0.1g/mL时,肿柄菊、飞机草、黄蝉、九里香、假臭草、曼陀罗、鬼针草、飞扬草共8种植物的提取液对橡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抑菌率在21.46%~47.07%。2.进一步选取肿柄菊、飞机草、黄蝉3种植物提取进行浓度梯度(0.05,0.075,0.1,0.5,0.75)g/mL的生物测定,分别得到3种植物提取液的毒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肿柄菊的EC50值=0.08g/mL、EC75值=0.10g/mL,R2值为0.7163;飞机草的EC50值=0.11g/mL、EC75值=0.26g/mL,R2值为0.9905;黄蝉的EC50值=0.17g/mL、EC75值=0.38g/mL,R2值为0.9505。3.分别用肿柄菊和飞机草两种植物粗体液进行盆栽试验效果测定其对橡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得到一定的效果。肿柄菊提取液EC50浓度值处理和EC75浓度值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性水平,抑制率为14.89%和35.11%。飞机草提取液EC50浓度值处理和EC75浓度值处理也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性水平,抑制率为11.70%和29.79%。测定植株的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量子产量结果得到,肿柄菊和飞机草提取液的EC50浓度值处理与对照问差异达到显着水平,EC75浓度值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性水平。4.通过盆栽试验效果,对22种植物提取液和BTH(对照药剂)对橡胶树炭疽菌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黄蝉、扶桑两种植物提取液和BTH对橡胶树抗炭疽病的诱导效果(病斑大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抑制率为24.39%、20.73%和26.83%。测定植株的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量子产量得到,所有处理与对照间无显着性差异。5.选取黄蝉提取液做盆栽试验酶活性测定,设计4个处理(施药接种、施药不接种、接种不施药、空白对照),测定8天内4种酶活性变化表明:黄蝉提取液0.1g/mL处理并接菌后,橡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黄蝉提取液诱导橡胶树抗炭疽病的机理与激活体内防御酶活性有关。6.肿柄菊甲醇提取液用5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其萃取物,通过室内生物测定5种萃取物对6.肿柄菊甲醇提取液用5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其萃取物,通过室内生物测定5种萃取物橡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萃取物浓度为0.25mg/mL时,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到极显着水平,抑菌率分别为氯仿相50.42%、石油醚相25.42%、水相29.58%、正丁醇相15.69%乙酸乙酯相34.31。7.肿柄菊甲醇提取液氯仿萃取物进行浓度梯度(0.05,0.10,0.15,0.20,0.30)g/mL的生物测定得到肿柄菊甲醇提取液氯仿萃取物的毒力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肿柄菊甲醇提取液氯仿萃取物的EC值=0.24mg/mL、EC75值=0.51mg/mL、EC95值=1.51mg,/mL,R2值为0.9724。8.对肿柄菊甲醇提取液氯仿萃取物的理化性质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而得到初步研究表明:肿柄甲醇提取液氯仿萃取物在40-C以下能保持一定的抑菌率,可以保存稳定;pH值=8.0时抑菌活性强;光敏感度高,光照下药液不稳定;保存时间上(3个月)的表现还比较稳定。以上研究综合表明,肿柄菊防治橡胶树炭疽病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可以对其进一步的开和利用。
李博勋[7]2014年在《橡胶树叶片受多主棒孢侵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其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由多主棒孢(Coi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Corynespora leaf fall disease, CLFD)是继南美叶疫病(South American Leaf Blight,SALB)之后,影响天然橡胶产业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已给主要植胶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成为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最为严重的潜在危险性病害。但,国内外有关橡胶树对该病害抗病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在项目组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病害疫情监测与发生情况调查、抗感橡胶品种筛选及其受多主棒孢侵染后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克隆了抗病性相关基因,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分离和生物功能推测。病害疫情监测发现,超过92%的监测点都发现了该病的为害,疫情已扩散蔓延至国内主要植胶区,且疫情逐年加重。病害消长动态调查发现,该病一般3-4月出现病情,8-9月病情急剧上升,10-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后逐步下降;整体发病率和病指呈逐年加重趋势,且很少品种(品系)表现耐病或抗病。利用室内外四种抗病性筛选方法,对国内46份核心种质进行了抗病性评价,获得了高抗(HR)种质4份,占8.70%,中抗(MR)种质12份,占26.06%,轻感(S)和中感种质各11份,分别占23.92%,高感(HS)种质8份,占17.40%;同时,通过室内离体接种法,对优良橡胶品种云研277-5×高抗种质IAN873杂交后代群体进行了抗病性筛选,高抗(HR)株系(70株)占26.12%。对筛选获得的抗病(IAN873)和感病(PR107)品种受病菌侵染后的防御酶活性测定发现,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防御酶在抗感品种中的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且抗病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变化高于感病品种。选取EcoRI(8种碱基)和Mse I(12种碱基)共9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抗病(IAN873)和感病(PR107)品种受多主棒孢侵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cDNA-AFLP分析,共获得560条差异表达片段(TDFs);其中,306条TDFs为上调表达,占54.7%,254条TDFs为下调表达,占45.3%。对其中的218条TDFs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得到有效同源注释和已知功能的有116条,TDFs功能包括初级和次级代谢(占13.79%)、蛋白质的合成(占12.93%)、防御和胁迫(占9.48%)、信号转导(占6.90%)、能量代谢(占6.03%)、蛋白质的降解和储存(占5.17%)、载体和细胞内运输(占3.45%)、未知蛋白和保守蛋白基因(占21.55%)、其他编码蛋白(占20.69%)等8类,功能预测发现有11条TDFs与寄主抗病性相关。进一步对其中的6条TDFs进行qRT-PCR表达模式验证,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与cDNA-AFLP分析结果一致。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cDNA-AFLP分析获得的与抗病性相关的TDFs进行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了与NPR家族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的HbNPRl (KF753695).HAD家族中的酸性磷酸酶HbVSP2.抗病相关基因类似序列NBS-LRR和TIR保守结构域的同源蛋白基因HbRGH2和HbRGA-1等4个抗病性相关基因。通过qRT-PCR进一步分析了4个抗病性相关基因受多主棒孢病菌和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和乙烯(ET)等外源激素诱导后的表达情况,推测所克隆的抗病性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的抗病信号途径及功能,明确抗病性相关基因在橡胶树中的组成型表达情况。抗病品种(IAN873)受多主棒孢病菌侵染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DIGE)和质谱鉴定结果发现,在所分离获得的32个差异蛋白点中,有16个蛋白点得到了可信鉴定(P<0.05),对应出13种差异蛋白。依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能量产生和代谢相关蛋白(占31.25%)、防御与胁迫相关蛋白(占37.5%)、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运相关蛋白(占18.75%)、氨基酸转运相关蛋白(占6.25%)、功能未知蛋白(占6.25%)等5类;并鉴定出一些与寄主抗病性相关的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参与能量运输及代谢途径的差异蛋白。
殷永涛[8]2012年在《一种混合物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橡胶白粉病、炭疽病是橡胶树的主要叶部病害,白粉病的侵染病原为橡胶粉孢(Oidium heveae Sieinm),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历史上都曾多次严重发生过,对橡胶树种植和干胶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开展两种病害的防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开展混合物p3s对橡胶苗的生长调控、与抗性增强相关的生理生化作用、剂型加工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首先测定其对橡胶树幼苗的生长调节及生理作用,从宏观的角度验证p3s对橡胶苗生长状况的显着优化和抗逆能力的提高,从微观的角度研究p3s对橡胶树抗病能力的潜在影响。通过乳油(EC)、水剂(AS)、糊剂(PA)叁种剂型的加工、活体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评估,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药方式下其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效果。打破传统防治观念,以一药两防为出发点,从改善寄主免疫能力、提高寄主植物抗病力、植物组织细胞修复、间接抑制病原的角度探寻防控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有效药剂,为这两种橡胶树主要叶部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p3s显着优化了株高、茎粗、叶蓬距、叶片面积等生长指标,6.0mg/Lp3s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植株高度高出6.35cm,茎粗增加0.037cm,叶蓬距增长1.88cm,叶面积增大6.68cm2。对药剂处理过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和对照相比,4.5mg/Lp3s处理的POD活性提高了464.4U/(g-min);6.0mg/L p3s处理的PPO和PAL活性显着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9.7U/(g-min)和1026.4U/(g-min);最优浓度6.0mg/Lp3s处理后,叶片POD、PPO和PAL活性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且6.0mg/L p3s处理显着提高了橡胶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2.经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及配方微调试验,加工制得5%p3s EC,经质量检测,外观及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合格,达到乳油剂型的技术要求。经对表面活性剂、渗透剂、消泡剂、防腐剂的筛选及配方微调试验,制得2%p3s AS,经质量检测,各项理化性能均合格,符合农药水剂的技术要求。经过对增黏剂的筛选及最佳黏度筛选试验,制得6%p3s PA,经检测,质量符合农药糊剂的要求。3.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p3s对白粉病、炭疽病的影响,从叁种剂型中筛选最佳剂型和各剂型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5%p3s EC防效相对较差,2%p3s AS和6%p3sPA效果理想,且10.0mg/L2%p3s AS处理的效果最佳,10.0mg/L2%p3s AS处理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72.1%和79.1%,与对照药剂无显着差异;6%p3s PA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66.6%和72.7%,接近于对照药剂。4.通过田间药效评估,比较不同施药方式下10.0mg/L2%p3s AS处理和6%p3s PA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茎叶喷雾法较树干注射法效果显着,10.0mg/L2%p3s AS茎叶喷雾处理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72.6%和79.0%,树干注射对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效分别达63.8%和69.3%;6%p3s PA效果没有水剂显着,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仅达到59.0%和62.4%。
蔡志英, 林春花, 翟李刚, 蔡吉苗, 李超萍[9]2013年在《橡胶树重要品系对胶孢炭疽菌抗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树抗性种质的鉴定与利用是控制橡胶树炭疽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室内离体橡胶叶接种法、田间种质圃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条件下定期田间病害调查方法,2011-2012年在海南省儋州开展46份重要橡胶树种质对胶孢炭疽菌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把抗炭疽病程度划分为高度抗病(HR)、抗病(R)、中度感病(MS)、感病(S)和高度感病(HS)共5个级别,根据抗性评价结果分析得出:高度抗病(HR)类型的0份;抗病(R)类型8份,占17.39%;中度感病(MS)类型19份,占41.30%;感病(S)类型16份,占34.78%;高度感病(HS)类型3份,占6.52%。筛选出的抗病品种,是今后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为炭疽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利用、培育及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闫志烨[10]2013年在《巴西橡胶树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HbMPK3和HbMPK6在先天免疫上的功能鉴定》文中提出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橡胶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橡胶树病害是影响橡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橡胶树抗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某些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是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信号转导途径上的关键激酶,当其被激活时,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可诱导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植物抗病性。因此,研究橡胶树MAPK基因在橡胶树先天免疫性中的功能,对于开展橡胶树抗病基因工程及橡胶树品种改良具有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首先从橡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搜索蛋白激酶基因MPK3和MPK6的氨基酸序列,获得橡胶树同源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据此设计了扩增HbMPK3和HbMPK6的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橡胶树与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PK3和MPK6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并分别命名为HbMPK3和HbMPK6。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HbMPK3和HbMPK6基因均编码366个氨基酸,具有MAPK蛋白特有的11个Ser/Thr次级结构域,且都包含TEY叁肽模体。为了了解在植物抗病反应中与HbMPK3和HbMPK6基因相关的信号途径,我们利用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激素信号分子处理橡胶树叶片后HbMPK3和HbMPK6基因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水样酸(SA)处理橡胶树叶片24小时后,HbMPK3和HbMPK6基因的表达没有变化,茉莉酸(JA)处理后6小时HbMPK3和HbMPK6基因的表达量受到明显诱导,暗示HbMPK3和HbMPK6基因可能参与JA信号转导途径,而与SA信号途径关系不大。我们发现,HbMPK3和HbMPK6能够被典型的PAMPs分子细菌鞭毛蛋白flg22快速诱导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HbMPK3和HbMPK6基因在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我们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原生质体系统和由PTI标签基因FRK1启动子驱动的(FRK1::LUC)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了HbMPK3和HbMPK6对植物PTI的影响。结果表明,HbMPK3的过量表达能够增强植物的PTI反应,并且可以恢复拟南芥mpk3突变体中的减弱的PTI反应,说明橡胶树HbMPK3在植物PTI方面具有与AtMPK3相似的功能。HbMPK6的过量表达对PTI的影响不大,也不能有效恢复mpk6突变体中的PTI反应。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把HbMPK3和HbMPK6基因转入拟南芥对应T-DNA插入突变体mpk3和mpk6中,获得了TO代种子,目前正在进行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鉴定,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HbMPK3、HbMPK6基因在橡胶树抗病反应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橡胶树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的研究[D]. 史学群.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1
[2]. 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相关基因HbGNOM和HbFER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D]. 郑昕宇. 海南大学. 2017
[3]. 巴西橡胶树HbCDPK基因和HbFRO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病中的初步功能分析[D]. 方佳俊. 海南大学. 2015
[4]. 主要热带作物对炭疽病抗病机制研究进展[J]. 李茂, 蒋昌顺. 热带农业科技. 2008
[5]. 抗病与感病柱花草叶片结构及蛋白质比较研究[D]. 付海天.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6]. 22种植物提取物防治橡胶树炭疽病的研究[D]. 古鑫. 海南大学. 2012
[7]. 橡胶树叶片受多主棒孢侵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其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D]. 李博勋. 海南大学. 2014
[8]. 一种混合物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D]. 殷永涛. 海南大学. 2012
[9]. 橡胶树重要品系对胶孢炭疽菌抗性评价[J]. 蔡志英, 林春花, 翟李刚, 蔡吉苗, 李超萍. 植物保护. 2013
[10]. 巴西橡胶树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基因HbMPK3和HbMPK6在先天免疫上的功能鉴定[D]. 闫志烨. 海南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