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上山文化校本课程,打通突破泥塑人物的新命脉论文_戚恋

依附上山文化校本课程,打通突破泥塑人物的新命脉论文_戚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 要:在《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引导下,以上山文化校本课程为主线,探究上山人的生活、劳动场景,通过分解人物结构和再组合的学习方式,突破学生在表现泥塑人物时呆板的尴尬境地,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泥塑作品。

关键词:上山文化 校本课程 泥塑人物

《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特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一、上山文化校本课程

在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所发掘的上山遗址,年代距今约1万年,这里发掘出来的东西要比长江下游最早的河姆渡文化和跨湖桥文化分别早3000年、2000年,彰显了上山人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志。学校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们领略上山魅力、呈现上山文化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九问上山”的解读为思路开发成学校的校本课程。以此为基础,学校又开发设计了以“上山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程,涵盖了语、数、英、科、美等多门学科,多方位呈现上山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品味上山文化校本课程,加深情感体验

1.大口盆文化。走进上山文化陈列馆主陈列厅,远远就能看到一只古朴的陶盆,这是上山遗址中最为典型的出土文物。敞口无盖,口子的外延远远大于底部,我们已无从考证一万年前上山人给它起了啥名,但考古专家依据它“体态特征”,形象地称它为“大口盆”。(1)测量大口盆。(2)猜测大口盆的用处。

2.“上山人”吃什么。“大口盆”传递的另一个重大信息,是在它的陶胎——夹炭陶的表面,含有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也羼和了大量的稻壳、稻叶。现代人司空见惯的稻米出现在万年前的上山遗址中,就有了特殊意义。

很明显,“上山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在这一课中,我们设计了一堂科学课。在早稻播种季节,组织学生下乡亲近大自然,使学生认知禾苗,了解一些关于禾苗的科学知识,比如它是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禾苗的外观特征,并下田亲身体验播种水稻的劳动。待禾苗长大,秆头挂满稻穗时,再一次进行收割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抛出问题:在没有工业化的万年前,上山人是用什么工具,是如何收割这些稻穗的?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火焰就是点燃学习的兴趣,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边劳作边思考,深刻感受到上山人的智慧与勤劳,加深了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体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的实践能力,对后期的人物形态塑造有了实质性的感受。

3.上山石器畅想。

三、“顺藤摸瓜”,在玩中探究泥塑人物塑造方法

1.以“大口盆”为载体,体验泥塑塑造的基本技法。(1)泥条盘旋法。(2)泥片拼贴法。

2.人物头部的塑造。以课内美术课程为经度,以上山文化泥塑微课程为纬度,让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上体会泥塑这种古老常见而又神秘的民间艺术。

3.手足和躯干。捏出手和足的外轮廓,用切割的方法做出指头,最后细化出指甲和皮肤褶皱。手脚有直观的模特(手、足),所以录一段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制作。

4.服饰纹理。《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拓印就是一种由简单的技能技巧而形成的文化,让学生走入校园、走出校园去寻找可以拓印的物体,用泥来拓印并剪裁下来当做服饰,来装点泥塑人物。这样的课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为学生探索世界提供了线索,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的多元化和艺术的无限魅力。

5.整体造型布置。人类是群居动物,总喜欢三三两两地一起生活、劳动。上山人肯定也是三五成群地外出打猎或是做些其他活动,这就会形成更加明显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由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形成的一组场景。这就需要学生成立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中有磨合的地方,学生会扬长避短,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又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泥塑是人们用眼、脑、手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在课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泥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独特的地方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泥塑创造对象上有了特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可以研究文学、探讨几何体,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泥捏出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体会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邹锋 向琬 《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程植入的可行性研究》.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4)。

[3]王毅 中国民间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戚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依附上山文化校本课程,打通突破泥塑人物的新命脉论文_戚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