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浙江杭州 310029
摘要:目的 探究异丙酚、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过程中NSE(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NSE和S100β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较异丙酚复合麻醉可以更明显提高脑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效果,具有潜在的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异丙酚;右美托咪定;脑肿瘤切除术;麻醉效果
脑肿瘤是颅内肿瘤的别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异常增生性病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两种[1]。颅内肿瘤主要可压迫周围脑组织,直接损伤神经细胞,也可使颅内压升高间接损伤颅内神经,引起脑组织水肿和缺氧[2]。目前对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可能造成脑神经元的损伤,引起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寻求一种合适安全的麻醉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析异丙酚、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脑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符合颅内肿瘤的诊断标准。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7例、12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3±3.8)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2±0.9)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6例、13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9±4.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4±0.8)年。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②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稳定良好的患者;③对本研究同意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器官病变的患者;②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③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对此研究不同意、不配合者。
1.2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禁食禁饮,采取气管插管麻醉方案,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一般情况。建立静脉通路后,给予乳酸林格液静脉注射(10mL/kg)。实验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ug/kg,10min注射完毕。并用瑞芬太尼(4ug/kg)、顺阿曲库铵(0.2mg/kg)、咪达唑仑(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剂量为右美托咪定(0.2~1.0ug?kg-1?h-1)。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ug/kg),麻醉诱导注射药物及机械通气方法同实验组,麻醉维持阶段注射异丙酚,3~10 ug?kg-1?h-1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麻醉起效时间指的是从麻醉药注射完毕时起,到患者对口头指令无应答的时间。NSE和S100β蛋白为脑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浓度越高,表明脑组织受损程度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用例(%)表示,检验水准定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比较(?x±s)
2.2两组患者NSE和S100β蛋白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NSE和S100β蛋白的变化,实验组患者的NSE和S100β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NSE和S100β蛋白比较(?x±s)
3讨论
脑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其病因复杂多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对于其治疗,大多数采用外科手术切除,但是由于手术部位特殊,位于颅脑,手术过程中及麻醉不当很容易损伤脑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造成偏瘫、死亡[3]。所以,手术前的麻醉方法很重要。
右美托咪定是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其镇痛与镇静作用与剂量有关,不会造成呼吸抑制。且此种麻醉药产生的镇静作用同人体自然睡眠中的非快速动眼其极其相似,具有易唤醒等优点[4]。这与异丙酚相比优点显得更为突出。异丙酚是一种强效迅速作用的全身麻醉剂,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剂量的计算往往不准确,会出现唤醒困难、镇静延迟的现象,加重患者脑损伤的可能性。NSE和S100β蛋白为脑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通过对其浓度的监测,可以随时了解脑神经的受损情况。
本研究说明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较异丙酚复合麻醉可以更明显提高脑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效果,脑保护作用更为显著。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NSE和S100β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复合常规麻醉可以更明显提高脑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效果,具有潜在的脑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军.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起效时间及脑保护效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9):2344-2347.
[2]王蔚.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保护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92.
[3]孙东江.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4247+4250.
[4]李正凯.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效应的比较[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
论文作者:夏晨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肿瘤论文; 蛋白论文; 切除术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