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江山实验学校 253500
摘 要:在课程改革大环境当中,对教师所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阶段,使同学们对这一科目产生较强的热情,而且还必须要让大家在学习这一科目的过程中,综合素养有明显增强,因此,应该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是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 策略探究 体验活动
一、“德育”教育的概念
“德育”教育是指区别于“智育”教育、“美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等多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的对象广泛,不仅包括中小学学生,而且还包括高等教育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范围宽广,涵盖政治、哲学、思维、人格修养、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可以说,“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每个个体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能否实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关系到能否完善学生的人格道德,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文明程度。
二、小学思品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和意义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和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文明进程不断提升,社会对于人才的思想道德的要求以及人格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完善我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学生的文明内涵和文化内涵,从而充分提高我国学生的整体社会竞争力,使其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和更多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整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有赖于个体文明的进步,只有个体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人格品质修养水平,社会整体的文明进程才能不断加快,文明程度才能不断提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实行“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人格品质修养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加快社会整体文明进程,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奠基性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政权的稳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维护和支持,国家的兴旺发展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仰坚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坚持我国的根本制度,有利于我国国家政权的稳固,有利于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以及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第四,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代的国际竞争已经由军事竞争和意识形态竞争转变为科技竞争和文化软实力竞争,如果想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加强民族的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输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开展策略
1.基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在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当中,教师需要让活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就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来说,含有国民德育教育、马列主义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当中最大限度地融入这些知识重点,让学生在活动当中逐渐树立起应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还需要具有时代性,选择一些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学生就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件进行正确的思考。
2.基于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从教学经验上进行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精神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比较有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很容易发生偏移。因此教师需要多使用情景构建、游戏等活动形式,来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对于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精神注意力集中时间有明显提升,并且自主意识开始得到建立。所以教师可以基于这一情况,选择探究式学习、制作图表、辩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短学习时间内,得到最大收益。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先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同学“每天早上起床后是否自己叠被子?”、“自己和同学是怎样支配之际的零用钱的?”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让学习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自理能力是否达到了一个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水平。凭借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对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认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明确“德育”教育对教化人性,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质,促进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次,要多方面、多举措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责任意识、忠孝精神、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最后,小学思品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大力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汪月芳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育的几点见解研究[J].赤子,2015,(4),288。
[2]孙照兴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渗透教学策略研究[J].赤子,2015,(2),256。
[3]朱晓方 改革思品教学,增强德育实效[J].陕西教育,2015,(9),21。
[4]肖芳芳 开放思品课堂,彰显德育魅力[J].新校园学习,2014,(5),147。
论文作者:曹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德育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我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