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思维技巧_罗西尼论文

幽默思维技巧_罗西尼论文

幽默思维的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幽默论文,技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老舍说:“文章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幽默的作用,不仅是含有笑料,使人轻松;更重要的是,它含蓄、深沉和犀利,使人在哈哈一笑或啼笑皆非之后,有无穷的回味和受到智慧的启迪。

幽默是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它很难用一种模式或程式加以框定。但作为一种思维和表达技巧,似乎有踪迹可循。下面仅举几例:

自我解嘲

人处于寂寞、苦闷或难堪的境地的时候,唯有幽默可以减轻心头的压力,化解难堪的处境。而自我解嘲便是应付这种处境的方法。

有一次,林肯和他的大儿子罗伯特乘马车上街,街口被过路的军队堵住了,林肯开门伸头问一位老乡:“这是什么?”意思是哪个部队,老乡以为他不认识军队,答道:“联邦的军队呗,你真是他妈的大笨蛋。”林肯说了声谢谢,关上车门,严肃地对儿子说:“有人在你面前说老实话,这是一种福气。我的确是一个他妈的大笨蛋。”我们真佩服林肯总统雍容大度的胸怀。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悍妇,动辄作河东狮子吼,而苏格拉底从不发火。他说,娶老婆有如驭马,驭马没什么可学,娶个悍妇,于自己修身养性倒是大有好处。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走到门口,老婆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淋在苏氏头上。苏氏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一个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冲个烟消云散,迅即转入他正常的哲学思考。

巧作对比

幽默思维所用的对比常表现为不对称的形式。不对称产生不和谐,不和谐便是笑料的来源。比如一个巨人与一个侏儒站在一块,一个相扑式的大胖子和一个瘦猴人站在一块,都会引人发笑。所以,马戏团的丑角就利用不对称形式进行表演,穿的裤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条裤管是黑色,一条裤管是白色;走起路来,一条腿挺的很直,一条腿打弯。逗得观众捧腹不止。

幽默大师卓别林的佳作《城市之光》,写一位市长为象征城市荣耀的“繁荣女神”雕像举行揭幕仪式,当把幕布揭开时,在女神膝盖上躺着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流浪汉狼狈逃窜。这繁荣与饥寒对比中所产生的反差,使人觉得可笑,而笑后却是深沉的思考。这是卓别林用幽默思维设计的典型。

谐音双关

谐音,即利用汉语同音字的特点,巧妙组合语句,表达一种隐含的语义双关的意思。幽默思维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文苑滑稽谈》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山东有一个学官,在阅卷中发现一份考卷附有一张纸条,写道:“同乡某相国,学生童亲妻。”考生写这张纸条,是想让学官知道他是相国亲戚,从而另眼相看,破格录取。但这位学官为人刚正、主持公道,不肯开“后门”。尤其看到这位考生连“亲戚”的“戚”字竟写成“妻”字,足见学业之差。于是,便故意在卷子上批了一句:“该童既系相国妻,本院断然不敢娶(取)。”这位考生误“戚”为“妻”,令人可笑。这位学官将错就错,批语辛辣,更使人捧腹。

韵语讽刺

同样的讽刺内容,用韵语表达更易产生幽默效应。因为韵语琅琅上口,富有美感,能给人以新异刺激,许多民谚民谣极具讽刺幽默意味,就是这个道理。

请看《废都》中那个收破烂的老头儿唱的一段歌谣:“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包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谋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的是红包。七类人是演员,扭扭屁股赚大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九类人是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读了这段歌谣,谁个不被它的幽默所打动,在开怀大笑之后,陷入深深思考和优虑。

利用歧意

歧意,指某些词语的多义性,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幽默思维就是对这种歧意的巧妙利用。古代《笑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是睁眼瞎(不识字),跟人打官司,他自称是瞎子。审判官问道:“你一双明亮的青白眼,怎么说是瞎子?”小伙子回答说:“老爷看小人是青白眼,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这两句话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涂的,这岂不成了绝妙的讽刺。

隐含暗示

在有些特殊的语境里,需要把一些关键性词语隐藏起来,或换成暗示性的说法,让听者去揣摩弦外之音,隐语具有精微的内蕴和特殊的表达效果,常带有浓烈的幽默味儿。

据说,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对于没有创见的作品很讨厌,有位年轻的作曲家将自己的作品给罗西尼弹奏,想得到赏识。罗西尼一边听,一边不断的脱帽又戴帽。年轻的作曲家感到奇怪,问罗西尼是不是屋子太热。罗西尼说:“不,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不断地碰到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以示致意。”这里的“熟人”,就是替代性的隐语。如果罗西尼采取正面批评的语言,那将是不愉快的事情。而对这种幽默表达,作曲家不得不默然接受。

自相矛盾

在交际场合,有些提问毫无道理,但又不值得与之正面论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以己之矛,戳己之盾的方法,常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又不破坏交际场台的气氛。

在一次宴会上,达尔文恰好与一位美貌的少女坐在一起,这位少女带着戏谑的口吻向达尔文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望了这少女一眼,彬彬有礼的答道:“不过你不是由普通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英国有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曾写信向肖伯纳求婚,信中写道:“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肖伯纳在给她的回信中说:“你的想象是很美妙的,不过,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回答幽默风趣,不失交际中的礼节,又是对方乐于接纳的。

实话实说

坦诚相见,去粉饰,不做作,实话实说,往往会产生幽默的表达效果。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写李春要讲演,她极力装得自然,甚至于冷淡,结果倒有些不自然。她愁眉苦脸的问同学:“真没办法,这怎么讲呀?”“用嘴讲!”同学们回答。大家一笑,李春开始讲了。”“用嘴讲”是大实话,但用在这里颇值得玩味,有幽默感。

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当了20年老右,平反后补发了一笔钱。儿子看妈妈认真地数钱,天真地说:“爸爸怎么弄这么多钱财!”妈妈答:“当了20年‘老右’补发的!”儿子听了,神情严肃地说:“妈妈,长大了我也当‘老右’,挣好多好多钱!”这话是出自孩子口中的大实话,听了令人发笑,当然是充满辛酸的笑,足以震撼人心。

巧作比喻

巧妙的比喻,是修辞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能使语言焕发光彩,而且富有幽默感。1982年在某地举行的一次修辞学会上,学会负责人第一个作学术报告。他在开场白中诙谐地把自己比作老猴,接着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这老猴肯定耍得不如你们好,不过总得带个头吧!”代表们听了觉得很有意思。报告人年近古稀,是修辞学界的老前辈,跟到会的代表都很熟悉,把自己比作老猴,把人家比作中猴、小猴既得体;又幽默风趣。当然,这种比方要合乎说话人的身份和具体场合。如果一位不知名的中年人在这个会也这样说,听者就会反感,认为是对老一辈的大不敬。

恩格斯说:“幽默是有智慧、有教养和道德优越感的表现。”所以,只有豁达乐观的人,才会不经意地运用幽默,以微笑面对人生。

标签:;  

幽默思维技巧_罗西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