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期刊的出版_知识经济论文

论21世纪期刊的出版_知识经济论文

21世纪期刊出版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37.5

1 信息和知识社会时代来临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个术语出现于正式文件是在欧洲委员会1993年12月发表的《关于增长、竞争力和就业的白皮书:通向21世纪的挑战和道路》[1]。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特别是美国,知识和信息产业的GDP占全部GDP的50%以上,1996年OECD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将“知识经济”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培根于1957年写下“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400多年后的今天“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社会经济革命的代名词,知识经济正在替代工业经济而兴起。在信息时代的“知识社会”里,知识将成为比原料、劳动力、资本更为重要的第四大经济要素。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库——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已达1.15亿册[2],一部光盘百科全书收录的条目多达50万个,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今天,创造力量的不再是知识,而是借助计算机精选无穷无尽有用知识的能力。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对报刊出版固有模式开始产生强烈的影响与冲击。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系统技术与创新研究所统计,1995年媒体使用率:广播40%,电视40%,报刊图书14%,互联网3%,载声体3%,每日共计390min;预计到2015年,广播33%,电视35%,报刊图书11%,互联网17.3%,载声体3.7%,每日共计430min[3]。可见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的影响力将迅速增长,在不久的将来会超过印刷出版物。

今天互联网在发达国家几乎普及。据美国商业部最新统计数字:美国、加拿大两国有9 200万人使用互联网,占16岁以上总人口的40%。到2000年,全球将有3亿~10亿人浏览150万个网站。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截止1999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经有890万,WWW站点数约15 153个[4]。在科研院所和大学中,互联网成为收集国外研究动态,与同行进行迅速直接交流的最常用的工具。电脑控制空间(cyberspace)描述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全部信息资源[5],这实际上是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下进行研究、交流、创作、设计的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灵活的工作环境。许多科学家提出在互联网上组织跨越时空和地点的虚拟研究所[6],让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共享设备资源和数据,合作完成一项庞杂的科研课题。

2 21世纪期刊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创新,核心是人力资源,动力是知识传播,基础是知识的管理与运用[7]。作为知识传播媒介之一的期刊必将面临一场全新的冲击和挑战,期刊的组织经营模式、组稿、编排、出版、发行各个方面都需要适应信息社会的结构转变。

包括期刊在内的媒体是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伴随着世界范围IT业的繁荣兴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期刊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不断强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传播普及知识,补充学校教育空白点,交流科技研究成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那些内容杂乱平庸、质量低劣、办刊经费严重不足、社会效益无从体现的期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理应被淘汰,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没有存在的空间。

科技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群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及使用者,已经普遍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收集资料、查询信息、写作文章;社会大众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报纸杂志,而选择在网上阅读时事新闻,查询各种社会、生活、商业、娱乐信息,在线订购商品数量最大的是电脑软件、音乐唱片、影碟、书刊、订票。例如,美国著名的亚马逊网上书店经营的图书、音像制品等多达300多万种。新闻出版业必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满足这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否则就将失去自己的市场存在价值。网络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对遥远未来的预测,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现实,报刊实行网络化运作是走入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

3 期刊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出版当前遭遇的是历史的转捩点,政府主管部门和办刊机构都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期刊发展趋势无非是国际化、市场化、优胜劣汰,少数精品必然涌现出来。我国不少科技期刊处于主管领导漠不关心、经费短缺、人员老化、制作质量差、发行数量小、经济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在落后、封闭的环境中不可能产生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影响的期刊,我国即将加入WTO,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必然会开放部分期刊市场,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国内期刊的生存危机突显,更不要侈谈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了。笔者认为,观念更新是前提,资金投入是基础,编辑人才是关键。主管部门如果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聘用高素质的编辑出版人才,为编辑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就为创办精品期刊开启了快车道。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科技期刊必将备受重视,对其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而有无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保证,是我国科技期刊能否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期刊编辑应是真正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引进、培养人才十分关键,值得强调的几个方面是期刊编辑要学习现代编辑方法学,掌握外语特别是英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编辑应该成为具有丰富学识、敏锐洞察力,全面现代综合素质的知识工作者,在信息和知识社会中发挥先导作用。

21世纪,伴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世界各个角落,编辑与作者、审者之间通过E-mail联系十分便捷,文章的组稿、审稿、修改等工作通过网络传输,即使作者、审稿人正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也可以及时完成并传送回编辑部的电子信箱。这等于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障碍,足以使期刊的出版时滞缩短到与报纸接近的水平。读者反馈意见同样方便,编辑可以在最早的时间获得来自读者的反响,做出最迅速的应答。特别是双方所需支付的通信费用也大大地低于邮政、电话、传真等传统通信方式。期刊必须筹备积累建立作者和审稿专家信息库,以便有效地运用这种稿件处理的新模式。

期刊网络出版日益显露出其优越性,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娱乐休闲杂志纷纷发行网络版或建立主页发布新闻,提供文章目录、内容简介,一些杂志开始在8848等网站上销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公司建设的网站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为国内期刊全文上网提供了一条捷径,其主页提供了按照期刊学科分类的搜索功能,有较好的操作易用性,但发布时间上滞后印刷版几个月,时效性仍然令人失望。《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积累的全文文献已达300万篇,但其检索查阅需要到指定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使用户受到极大的限制,该社为了加强影响力,也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将光盘版知识信息资源提供给互联网用户,于1999年6月建立了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其目标是入网期刊陆续增至6 000多种,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期刊文献数据库。

目前,网络版与印刷版的二元并行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估计在相当一个时期将成为国内期刊的主流运作模式,而未来的期刊势必向网络出版为主体的方向过渡,其进化速度难以预测,互联网上3个月如1年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启示。

(2000-05-30收稿;2000-11-08修回)

标签:;  ;  

论21世纪期刊的出版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