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观察论文_李婷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观察论文_李婷

(宣城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56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86%(10/56),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9%(1/56),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液无法正常凝结,导致血管受阻,从而诱发血肿疼痛、下肢静脉怒张等症状,倘若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还有可能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所以,对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女性患者、63例为男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62.47±3.21)岁;其中13例为膝关节患者、47例为髋部骨折患者、41例为胫骨骨折患者、11例为股骨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5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即术前术后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感染预防以及饮食指导等[2]。

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术前应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地告知患者,并告知患者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切不可饮酒、抽烟,同时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多给予患者关怀,以赢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引导训练:护理人员应采取示范或口述指定动作的方式,引导患者开展适当的运动训练,以使患者的下肢得到充分的舒缓,促进患者基本运动功能的恢复[3]。③间歇气囊压迫: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间歇气囊压迫护理,以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循环,以免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受到损伤。④协助护理:术后应适当地抬高患者的下肢,保证其高出心脏位置,这样方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还应将其固定好。另外,还应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以加速患者机体功能康复。⑤饮食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引导患者合理饮食,特别是肥胖患者,应叮嘱患者合理地摄入盐分,尽量食用糖含量及脂肪含量较低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切不可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达到净化患者机体血液、加快机体血液循环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来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以百分率%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患者中有10例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86%(10/56),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9%(1/56),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由于其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样便会大大减少机体下肢的活动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机体下肢静脉受到的压迫也必将越来越严重,这样便会阻碍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导致血液凝结,产生血栓,造成血管堵塞,进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下肢疼痛及肿胀等症状,站立时症状更加明显,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所以,非常有必要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术前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正确的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掌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办法,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对患者采取协助护理、引导训练以及间歇气囊压迫护理,可以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对患者采取饮食指导,可以起到净化患者血液、加速血液循环的效果,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对到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参考文献】

[1]任彦玲,李霞.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580-2582.

[2]张建玲.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9):83-84.

[3]尤春雁.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医疗装备,2017,30(3):155-156.

[4]张丽.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233,235.

论文作者:李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观察论文_李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