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宋声中心小学 5145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瑰宝,而在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选编的课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礼义道德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开展与传统文化的对话。
如在教授《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其实是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二、渗透字形之美,弘扬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础的部分就是汉字教学,因而需要在汉字教学中渗透字形之美,从而弘扬传统文化。通常而言,小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足够多的汉字,从而才能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启蒙经典教学,将其作为学生们认识汉字的基础,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为精美的课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字教学中,需要重视造字法,即字根之间的结构,包括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等,其中都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诗言志、文载道,诗词本身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因而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学生的心灵塑造与情操陶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四、课堂渗透,陶冶情操
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春风化雨般地渗透传统文化,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吴宓先生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古代的圣贤君子大都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经典篇章传承着仁、智、信、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
五、传统节日熏陶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这些文化传承活动意义深远。
六、创新教学情境,传承传统文化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应该仅仅使用一种途径进行传承,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到良好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空间教学情境,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或者墙壁上张贴一些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其代表作,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接受有效的熏陶。同时,还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在学习《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听一下王菲的同名歌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唯美的意境中学习古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教师还可以创设一种影像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素质化教育方针推广至今,要求各类教师全面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与此同时,确保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各个教学流程中的灵活渗透,借此强化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意识,实现更高等级层次的教学指标,最终塑造出更多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房殊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孙小波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论文作者:廖美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汉字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