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仅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了世界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有别于其它国家的“自然老化”。这也导致了我国要面临比其它国家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如何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环境,是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特点;养老模式
0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条件的高度发达使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老龄化问题。
通常把60岁及其以上年龄称为老年人口。目前联合国的通用标准是以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老年人系数)为人口老化程度的判断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系数在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系数在7%以上时,即可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9年,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18年底达到了2.40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3%。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不仅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了世界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有别于其它国家的“自然老化”。这也导致了我国要面临比其它国家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如何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环境,是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1.1老年人生理特点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征就是衰老,视、听、行、记忆等各方面机能都逐渐下降。主要表现如下:
1.1.1外观形象的衰老
头发变白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少数人在30岁之前会有白头发,但是70岁以后百分之百的人都会有白头发,甚至出现脱发、秃顶现象。老年人的皮肤明显粗糙,弹性减弱并且出现色素沉淀,皱纹增多等现象。人到老年,身体骨骼逐渐萎缩,脊椎弯曲,人会变矮。由于老年人再生细胞逐渐减少,大多数老年人体重会减小,身体清瘦。但也有部分老年人脂肪功能减退使得脂肪沉淀,体重增加。
1.1.1感觉和知觉能力下降
年龄变大最大的特点就是视力下降,老花眼就是视力减退的明显特征,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老年人阅读时都会带老花镜。老年人的听力也会有所下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年人之间互相交谈总是会靠近谈话人。
1.1.2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人到了60岁以后,就会表现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老年人习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所有迷路、转向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
1.1.3疾病增加
进入老年,人的身体各项器官都开始老化,免疫力下降,骨骼脆弱,经常会遭受慢性疾病的折磨,如高血压、心脏病、类风湿等疾病经常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时常会行动困难、缓慢、容易摔倒,因此室内外很有必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1.1.4睡眠减少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经常会出现失眠现象。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的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下降。
1.2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一直以来为家庭和工作而忙碌,习惯了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一旦退休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变得清闲松散,内心有了很大的落差,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状况,通常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空虚和失落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年人生活变得空闲,生活圈子和接触的人都越来越少,另外子女都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着自己父母身边,老年人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的情绪,由于各方面的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容易激动,容易孤僻固执,行为举止越发的像孩童。
老年人对家庭依赖性增加,喜欢有人陪伴,喜欢和孙辈玩耍,遇事喜欢与人商量,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和理解。他们既希望经常与自己的子女见面,又希望各自有私人空间。老年人需要接收社会信息,了解周围事物变化,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同伴之间聊天、娱乐活动可以消减老年人的孤独感。
2老年人活动特征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使得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人群对生活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需要物质上的保障,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根据以上生理、心理特点表现出来的活动特征如下:
第一,聚集性。由于老年人的孤独失落感,使得他们喜欢去人多的地方。闲暇时候的聊天、娱乐活动使他们不再感到孤独、空虚,给他们平时枯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很有效的消除了孤独感,而且还可以让老人感到快乐,对他们的身心都很有好处,从而提高了老年生活的质量。
第二,类聚性。老年人和其他群体的休闲娱乐的共性就是喜欢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一起活动。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他们更喜欢和自己有着相似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交往,这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更好的相互交流。
第三,时域性。在不同的天气、季节、时间,老年人出行方式和活动范围都不一样。总的来说,老年人活动一般为白天且时间短,阴雨天由于路面湿滑,老年人行动不便就不会外出活动。
第四,地域性。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活动范围缩小,一般都以家为中心,在家周围活动,这个地域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比较熟悉。
第五,交往性。由于老年人退休之前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一旦清闲下来,脱离社会活动,社会角色的转换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孤独寂寞,使得老年人有着与外界交往的强烈愿望。
3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未成熟,老年人的保障和福利尚未健全,建筑师所设计的住宅都参照模数化、标准化,大多只考虑中、青年人的居住和使用,很少有项目专门为老年人考虑。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居住问题越来越明朗化。由于我国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老年人住宅的建设远远没有跟上迅速的老龄化速度,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居住在原有的普通住宅中,小部分老年人住进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中。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一下种类型:
3.1普通住宅养老模式
普通住宅养老模式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养老模式,身体健康、能够自理或者有照料者的老人适合在家养老。由于家庭小型化、子女工作忙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功能已经趋于弱化,但是在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最佳选择。同时,从文化角度出发,在家养老更符合以“孝”为美德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晚年生活是最适合老年人的。
3.2养老院养老模式
养老院包括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养老院等专门接纳单身老年人或老年人夫妇,并为其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综合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养老院模式适合生活无人照料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养老问题成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一块心病,子女照顾老人力不从心,老人同样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入住养老院是一些老年人的必然选择。
3.3老年公寓养老模式
老年公寓与传统的养老院、敬老院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投资来源于社会或个人并按企业化经济管理,并不属于国家或社会的福利机构;第二接收健康能自理的老人,并不接收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养的老人;第三老年公寓内居住的老人生活自由,并不是传统养老院内的统一管理。老年公寓一般采用租售并举的销售方式,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套型和服务。
3.4老年社区养老模式
近几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要居住对象,按照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所开发的老年人住宅楼集合体—专门针对老年人所开发建设的老年人社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社区内除了建有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建筑,还配套一系列晚上的服务和辅助设施。国内典型的实例如北京东方太阳城,能够入住这类配套设施完善的老年社区,往往都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老年人。
以上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种。这两种养老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利弊。如:家庭养老中,老年人行为需求的满足与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而社会机构养老体系的不健全,会使高龄、体弱、病残的老年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社会化养老设施中,常因忽视家庭感的创造,而缺少人情味[1]。
4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本文以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本着“使老年人在普通的社区中过普通而精彩的老年生活”的原则,构筑一种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为解决我国老龄化居住环境问题提供一条思路。
设想将一个普通住区分成若干普通院落和老年人院落,形成网络式组团[2]。以若干个普通院落中间设置老年人院落的方式组合,满足老年人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个小区而不生活在一个住宅内的想法,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其中,普通院落中居住普通中青年人。老年人院落中配建老年人住宅和老年人服务设施。老年人住宅可划分为若干老年居住单元。居住能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和有轻微障碍需入户护理的老年人。老年人院落以社会养老模式为运行机制,鼓励老年人独立生活,帮助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设服务机构,建立服务制度,提供日常生活需要。老年人以自身院落为主要生活空间,物质生活不依赖子女。老年人院落内空间类型因满足老年人不同行为需要而具有多样性,并根据老年人特殊要求做出相应设计,创造“家”的氛围,使老年人一般生活习惯得以延续,避免离开传统生活环境而无法适应。
老年人居住环境提供与晚辈团聚、接触儿童的空间,既方便老年人独立生活,又能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一方面在普通院落里设置一部分的老年住宅以满足家庭共居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普通住宅的户型中考虑潜伏性设计。
5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我国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凸显,改善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老年人的日常行为需要以及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居住现状,引出适合我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力求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方便的室内外居住环境,让天下的老年人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2]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77
[3]许淑莲.老年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4]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单一性“老年社区”应当缓行—以“城市并非树形”理论探讨老年住区的潜在问题[J].住区,2001-3
[6]李珊.我国老年园区的可持续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
[7]胡斌,吕元.依托型城市老龄居住环境构想[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34(5)
论文作者:赵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老年人论文; 老年论文; 我国论文; 模式论文; 院落论文; 社会论文; 养老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