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合作论文,视角论文,两岸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5)04-0036-07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访问中亚四国和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的倡议。同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5年3月,中国大陆的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已经由构想、倡议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我们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属于大国经济战略,也是大国外交战略,既有坚实的现实规划落脚点,又有宏大的经济发展构思,同时也使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和两岸经济一体化面临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推出的背景与蓝图 (一)“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引国际关注。统计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总产值从2000年的4.4万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2.3万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406.8%,年均名义增长率高达13.3%,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13.2%跃升至29.5%,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潜在经贸投资机会最多的区域。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如何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就开始被联合国和周边国家的人们基于不同的视角不断提出讨论,其中由中国大陆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和认可。 (二)中国大陆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坚定主导者。首先,中国大陆进入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过渡到7~8%、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仍需要外部市场需求的支持,但这种需求,尤其是对外来资本的需求已出现结构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大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和工业产能的过剩,需要到国际市场寻求更多机会,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其共同特点之一是经济处于快速增长与结构转换期,需要外部动力,这就为中国大陆与这些国家建立新型经济关系奠定了基础。“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在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劳动力、制度或政策等方面均与中国大陆有巨大的互利互补空间,深化彼此经济合作有利于各自经济的转型升级。再者,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经济体量巨大,2014年的GDP超过10万亿美元,人口13.6亿,分别约占沿线国家的44.8%和30.4%,与沿线国家贸易额高达11206亿美元。 其次,从外部形势看,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泡沫破裂、“9·11”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国势走衰、经济下滑,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第三大国。以2014年为例,中国大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8%,而美国仅为15.3%。另外,国际生产网络是以发达国家为核心建立的,如今这一网络正开始朝扁平化方向发展,而推动“一带一路”则有助于中国大陆与沿线国家共同塑造一个互惠互利、可长可久、共同增长的经济体系。 (三)从中国大陆的视角出发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蓝图与前景。从中国大陆的视角出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条路线,分为北线:即以欧亚大陆桥为主,从北京出发,联通俄罗斯和北欧国家;第二条为中线:为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第三条为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这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特指从中国大陆出发的海上经贸路线,即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港口,往南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地区,远及东非、欧洲。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重点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能源管线、铁路、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利投资与贸易的往来;第二步重点是在建立自贸区与实施产业转移,中国大陆拟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自贸区,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将产能过剩、丧失比较优势以及具有合作潜力的产业转移出去或者共创新兴产业;第三步重点是建立自贸区群,包括亚、欧、非、拉美等大洲在内,实现更为广泛的国际经济一体化。 (四)“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毫无疑问,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要求的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经济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联通,将催生大量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流通、法律服务等需求,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经济创造出滚雪球般的合作效应。 二、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已奠定了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坚实基础,同时,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为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值得两岸高度关注。 (一)两岸贸易联系的深化有助于两岸合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由1992年的74.1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983.1亿美元,约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33.7%,年均增长率约为16.1%。如图1所示,两岸贸易规模一直保持扩大态势,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下降,但2010年后两岸贸易恢复快速增长。2015年1-4月,大陆与台湾实现贸易额576.1亿美元,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7%,同比下降2.1%。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额为133.4亿美元,同比上升5.6%;自台湾进口额为442.7亿美元,同比下降4.2%。2013年台湾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自2003年起,祖国大陆一直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大陆与台湾保持着紧密的贸易联系。而这一联系对两岸合作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两岸贸易额变化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港澳台司:http://tga.mofcom.gov.cn (二)两岸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助于两岸共同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期以来大陆一直都是台资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地。20多年来,台湾核准对大陆投资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2.47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02.77亿美元,约增加40.61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由图2可见,2002年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首次超过对其他地区投资的总和,当年,台湾在大陆投资总额达67.23亿美元,占当年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66.6%。该趋势一直保持至今,2010年台湾核准对大陆投资金额与对其他地区投资金额的差距达到最大,前者是后者的5.18倍。这表明祖国大陆一直是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市场。自2009年7月,台湾开始受理陆资入台投资,两岸直接双向投资格局开始显现。如图3所示,截至2015年5月,台湾累计核准陆资入台投资案件677起,金额总计12.45亿美元。总体来看,陆资入台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图2 台湾对大陆投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大陆实际利用台资数据来自商务部台港澳司,http://tga.mofcom.gov.cn;其它数据来自台湾“经济部统计处”。注释:小括号中的“R”表示该数值参照右侧纵轴,未说明的其它数值参考左侧纵轴。 图3 陆资投资台湾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部统计处”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沿线省市是两岸贸易投资联系最紧密的区域。2014年台湾与“一路”沿线5省市的贸易额约1123.52亿美元②,约占到两岸贸易额的56.65%;台湾地区“投审会”核准的对大陆“一路”5个沿线省份投资金额累计超过710亿美元③,约占台湾地区“投审会”核准对祖国大陆投资总金额的50%。可见,“一路”沿线五省市是台湾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台资投向的主要目的地和台商高度集中的集聚地之一。 (三)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有助于产业合作向国际延伸。两岸产业合作在于通过两岸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重大项目的合作充分发挥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特点,促进两岸产业共同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实现两岸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也是深化两岸经济联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在ECFA框架下,两岸产业合作形成民间交流、“搭桥专案”与“产业论坛”会议、建立产业合作试点等合作模式。两岸产业合作是伴随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互动而产生的,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必然带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 在ECFA框架下,两岸产业合作形成民间交流、“搭桥专案”与“产业论坛”会议、建立产业合作试点等合作模式。双方产业合作在开拓新兴市场、制定产业共同标准、合作研发生产等方面达成许多共识。未来,两岸产业合作将与双向投资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合作的力度将得到加强,持续探索产业合作模式,深化产业合作水平,提升产业合作软环境,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新的着力点。两岸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已开始朝向共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整合、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将有助于两岸合作的不断延伸,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不断完善为两岸共同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与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协商,开启了双方协商解决两岸经济合作问题的大门,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阶段。2010年两岸签署ECFA,对两岸经济合作做出框架性指导,是双方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ECFA及其后续协议进一步系统性架构了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双方共同协商合作规则的一体化阶段,实现了两岸经济一体化框架的初步构建,从而为两岸共同进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巩固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共同拓展两岸对外开放的空间,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面临来自岛内外双重挑战。 (一)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挑战。首先,是来自台湾岛内政治生态趋向“民粹”的挑战。如2014年3月,岛内爆发了“太阳花学运”,岛内少数人以非法手段轻易阻止了有利于台湾经济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通过,延缓了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另外,民进党在2014年年底“九合一选举”大胜,象征着台湾的两岸经济政策将趋于保守,而这将会直接冲击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次,台湾地区还将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较少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国大陆除外)尽管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经济增长引擎,但也是冷战后是不同“文明冲突”的前沿阵地,政治形势复杂、宗教对抗不断,而台湾地区与这些国家没有建立正式的官方关系,加之台湾地区对很多沿线国家(除东南亚、欧盟等11个国家④以外)的语言、文化或亚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如何跨越制度、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是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个挑战。第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相对滞后的挑战。如2014年台湾地区出口到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50亿美元的仅有4个:新加坡(205亿美元)、菲律宾(95亿美元)、马来西亚(86亿美元)和泰国(61亿美元),而对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极极少⑤;从对外投资来看,1952-2014年期间,台湾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也是仅4个:新加坡(107.5亿美元)、越南(68亿美元)、马来西亚(26亿美元)和泰国(22亿美元)⑥,经济联系的羸弱使台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缺乏经济支撑和有效切入点。 (二)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由上述挑战来看,只要排除了来自岛内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两岸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就能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和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为两岸经济合作和台湾经济再上层楼提供重大机遇。从中近期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两岸合作快速切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 第一,借“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两岸“大物流”合作战略。台湾地处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亚太地区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中心。台湾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发展国际物流业提供了重要基础,加之台湾地区物流业起步较早,为世界航运发达地区,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资金雄厚,成为推动台湾地区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关键产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台湾这一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边缘化。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量和质会大幅提升,为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可在两岸“大三通”的基础上加强台湾各港口与大陆东部沿海各港口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台湾港口区位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及大陆经济腹地的优势,最终共同形成一个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物流”格局,形成一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惠互利的海洋中心城市群。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重振台湾在西太平洋航运枢纽的地位,全面激活台湾的7个国际海港和18处空港,提振岛内就业与民众收入。 第二,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投资和管理。“一带一路”基建投资规模庞大,其中由政府出面或主导的项目占较大比重。除了丝路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资金外,还需要民间投资资金的支持。因此,首先,台湾可与大陆方面合作,充分发挥台湾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优势,从全球资本市场,把握各种机会为“一带一路”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不同类型资金,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考虑到台湾已有相当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池,台湾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银团贷款和发债等方式向“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也可以通过与大陆合作对外工程承包等方式,更好地使用岛内人民币资金;其次,岛内企业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能力,工程承包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可鼓励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参与基建项目投资和管理。未来较为成熟的基建项目还可以在台湾资本市场上市,为台湾资本市场带来活水和新的动力,与此同时,还可为岛内青年人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岛内更多民众有机会共享“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成果。 第三,将两岸制造业的分工合作延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升级两岸制造业合作。我们知道,产业链都有7个环节,分别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而不论是从全球看还是从东亚分工看,两岸企业往往都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占据主导,而在其他六个环节才是整体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几乎是创造了90%的产品价值。加工制造环节是最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一环,亟须转型。台湾资源有限,市场规模不大,基础产业技术积累薄弱,若要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加强与大陆的合作。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两岸的制造业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前两岸制造业的合作已累计了较多的经验,只缺一个崛起的机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两岸制造业的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供了机遇,两岸制造业应将双方的合作分工延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不同情况将两岸产业链的合作提升,覆盖其他六个环节,牵住牛鼻子,创出自己的中华品牌。 注释: 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亚洲44国,中东欧16国,独联体4国,非洲1国,共65国。 ②根据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1世纪海上丝绸沿线省市之路圈定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5省市。2014年台湾与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的贸易额分别为:231.57亿美元、126.8亿美元、124.4亿美元、3921亿元人民币和14.76亿元人民币(缺2014年的数据,用2013年的数据近似替代),广东和海南贸易额用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度平均汇率6.1424(EIU countrydata)进行换算,然后进行加总所得。 ③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处”“103年12月核准僑外投資、陸資來臺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速報?”中历年累计“大陆投资分区统计表”计算所得。 ④以台湾大学为例,其外语教育以英语和日语为主、还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和拉丁语共七大外语,因此其语言教育仅能覆盖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陆(汉语)、马来西亚(英语、汉语)、菲律宾(英语)、新加坡(英语)、尼泊尔(英语)、不丹(英语)、巴基斯坦(英语)、印度(英语)、孟加拉国(英语)、叙利亚(英语、法语)和亚美尼亚(英语)。 ⑤作者据2015年台湾“经济部统计处”主编的“经济统计年报”的表B-3整理所得,其对“一带一路”区域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以及中东和近东地区。 ⑥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处”发布的“2014年12月核准侨外投资、陆资来台投资、国外投资、对中国大陆投资统计速报”的数据,把能够识别的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含祖国大陆的相关数据摘录出来进行加总后,计算得台湾地区对可识别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上祖国大陆的核准外投资件数和核准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94.87%和88.71%。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两岸经济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中欧关系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